北航研究生課程經濟學思想知識點

本篇文是從往年題中摘出來的關鍵知識點的說明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俱樂部商品

公共物品:別人使用不減小原使用人的收益,即不會 產生擁擠。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俱樂部商品:會產生擁擠現象的公共的物品。


市場類型

完全競爭市場:

  • 存在大量買者和賣者
  • 產品同質性

市場上有許多企業,每個企業在生產某種產品時不僅是同質的產品,而且在產品的質量、性能、外形、包裝等等方面也是無差別的

  • 資源流動性

任何一個廠商可以完全自由和毫無困難地進入某個市場,或是退出某個市場。

  • 信息完全性

市場上的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可以無成本地隨時獲得或掌握着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一切信息,特別是市場上價格和供求關係的充分信息

題:

7. 完全競爭性市場中的主體依據以下哪種原則進行經營決策?
A.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B.邊際成本等於產品價格
C.邊際收益大於平均可變成本
D.以上全部原則
答案:D

可變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

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競爭程度較大,壟斷程度較小,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在現實中的大城市的零售業、手工業、印刷業中普遍存在。

  • 廠商衆多
  • 互不依存
  • 產品差別
  • 進出容易
  • 可以形成產品集團

完全壟斷市場

  • 廠商數目唯一
  • 完全壟斷企業是市場價格的制定者
  • 完全壟斷企業的產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 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爲困難或不可能

題:當壟斷競爭市場達到穩定均衡狀態時,其市場價格應該等於平均總成本


外部性

指一個人或一羣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羣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

  • 生產中的負外部性

    工廠在生產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種負外部性。

  • 生產中的正外部性

    教育是一種正外部性。建設一棟造型美觀的建築,讓這個地區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到這一道風景線,也是一種正外部性。

  • 消費中的負外部性

    某人養了一隻狗,這隻狗喜歡每天夜裏不停地叫。

  • 消費中的正外部性

    某人去注射了甲流疫苗

題:

14. 如果將污染視爲一種特殊的產品,該產品的生產顯然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那麼,由
市場決定污染的產量將
A.高於均衡產量 B.低於均衡產量
C.等於均衡產量 D.不確定
答案:A

貨幣的職能

  • 價值尺度
    商品的價格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並不需要有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 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出賣者把商品轉化爲貨幣,然後再用貨幣去購買商品。在這裏,貨幣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 貯藏手段

    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充當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儲存起來的一種職能

  • 支付手段

    清償債務、繳納稅款、支付工資和租金等

  • 世界貨幣

    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執行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由於國際貿易的發生和發展,貨幣流通超出一國的範圍,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於是貨幣便有世界貨幣的職能。作爲世界貨幣,必須是足值的金和銀,而且必須脫去鑄幣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塊、銀塊的形狀出現。


貨幣分層

貨幣分層,也稱爲貨幣層次,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在確定貨幣供給的統計口徑時,以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大小作爲標準,並根據自身政策目的的特點和需要,劃分了貨幣層次。

我國劃分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貨幣制度

構成要素

  1. 貨幣材料
  2. 貨物流通
  3. 貨幣鑄造
  4. 貨幣償付
  5. 支付償還
  6. 發行準備

格雷欣法則

指在實行金銀雙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在任何市場競爭中,突破基本底線的惡性競爭必然導致商品質量的整體降低,是格雷欣法則不斷演繹成爲現實的核心


佈雷頓森林體系

指二戰後以美元爲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幾種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

1、金幣仍作爲本位貨幣,但市場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幣,而是流通紙幣。
2、國家儲存金塊,作爲儲備。
3、不許自由鑄造金幣,但仍以法律規定紙幣的含金量。
4、紙幣不能自由兌換金幣,但在國際支付或工業用金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用紙幣向央行兌換金塊

平行本位制

在實行平行本位制的條件下,市場上每種商品都必然有兩種價格表現形式:一種是金幣價格,一種是銀幣價格。由於金銀市價不斷變化,金、銀鑄幣的兌換比率也不斷變化,用金銀兩種鑄幣表示的商品的兩種價格對比關係也隨市場金銀比價的變化而變化。這就使貨幣價值尺度職能的發揮受到影響,對商品價值的衡量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平行本位制是一種不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是指銀行券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和金幣,只能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須把本國貨幣同另一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準備金,通過無限制供應外匯來維持本國幣值的穩定。採用這種幣制必然使本國貨幣依附於與之相聯繫的國家的貨幣,本質上是一種附庸的貨幣制度。

紙幣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亦稱“自由本位制”。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爲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其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爲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國家也發行少量金屬鑄幣作爲輔幣流通,但輔幣價值與用以鑄造它的金屬商品價值無關。由於發行紙幣是國家的特權,在中央銀行國有化之後,國家便委託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的方式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


貨幣政策

最終目標

  1. 穩定物價(最主要)
  2. 充分就業
  3. 經濟增長
  4. 平衡國際收支

矛盾:

  • 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

    物價上漲->充分就業

  • 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

    經濟的增長總是伴隨着物價的上漲

  • 經濟增長與平衡國際收支

    經濟增長通常會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要

    經濟增長引起逆差

  • 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

    片面強調高就業,硬性分配勞動力到企業單位就業,造成人浮於事,效益下降,產出減少,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慢

政策類型

寬鬆:增加貨幣量
收緊:減少貨幣量

一般性貨幣政策

  1.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

    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作用;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當作一劑“猛藥”;

    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爲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2. 再貼現政策

    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幣得到收縮
    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

  3. 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業務活動即爲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券交易活動,其目的在於調控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


失業率

失業人數除以勞動力總量

分類

  1. 摩擦性

    是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現象

  2. 結構性

    指市場競爭的結果或者是生產技術改變而造成的失業

  3. 季節性

    農業,營建業與旅遊業特別容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4. 週期性

    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一般出現在經濟週期的蕭條階段

  5. 非自願

    如果工資品(wage-goods)的價格相對貨幣稍有上升,現行貨幣工資水平下願意工作的勞動總供給量和在此工資水平下的勞動總需求量都將大於現有就業量,那麼勞動者就處於非自願性失業狀態。


GDP與GNP

GDP與GNP的不同點

  1. GDP與GNP計算口徑不同。GDP計算採用的是“國土原則”,即只要是在本國或該地區範圍內生產或創造的價值,無論是外國人或是本國人創造的價值,均計入本國或該地區的GDP。而GNP計算採用的是“國民原則”,即只要是本國或該地區居民,無論你在本國或該地區內,還是在外國或外地區所生產或創造的價值,均計入本國或該地區的GNP
  2. GDP與GNP側重點不同。GDP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是“生產”的概念。GNP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

GDP的計算

  • 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 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 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

菲利普斯曲線

用來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


通貨膨脹

原因

  1. 需求拉動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

  2. 成本推動

    • 工資過度上漲
    • 利潤過度增加
    • 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3. 結構失調

    由於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通貨膨脹

  4. 供給不足

    即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相對不足而引起通貨膨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發生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商品供給嚴重匱乏而致


奧肯定律

奧肯定律是指來描述GDP變化和失業率變化之間存在的一種相當穩定的關係


充分就業

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願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並不等於全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但所有的失業均屬於摩擦性的和結構性的,而且失業的間隔期很短。


總支出

總支出是指一國經濟中對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總量,由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淨出口支出所構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