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基礎之網絡相關基礎概念

一、Linux 系統層次

  • 用戶空間;即所有用戶進程運行都運行在用戶空間
  • 內核空間;即所有的內核功能都運行在內核空間,例如網絡功能就運行於內核功能,其在內核中有一個TCP/IP協議的實現模塊;因此,所配置的IP地址也是在內核中生效的,僅是用戶在用戶空間中使用工具對IP地址進行配置及管理。配置完成後在內核所運行的內存中生效,當關機時,內存中的數據則會丟失(因爲內存是一時性的存儲),內核中所配置的IP地址也隨之失效。

二、配置IP 地址的方式

  • 命令配置(臨時生效):立即生效,重啓後失效。
  • 配置文件(永久生效):不會立即生效,但會永久生效,需要指定配置文件,內核在啓動時會讀取該配置文件,內核啓動後則不再讀取該配置文件,如果在內核啓動後修改配置文件,則需要手動讓內核讀取配置文件才能生效。

三、CentOS Linux 常用網絡相關的配置文件

RHEL/CentOS網絡相關的配置文件路徑如下。
(1)網卡相關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用於保存網卡相關的配置;
(2)網卡迴環地址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用於保存迴環地址信息。
(3)DNS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用於保存DNS信息,一般配置DNS時是通過修改此文件實現的。
(4)域名和IP地址映射文件:/etc/hosts,此文件用於本地域名解析,在整個解析流程中,該文件優先級最高。
(5)主機名配置文件:/etc/hostname,用於保存主機名。

常用參數:

參數: 描述
DEVICE: 網卡
BOOTPROTO: 激活此設備時使用的地址配置協議,常用的有dhcp、static、none、bootp
ONBOOT: 在系統引導時是否激活此設備。即自啓
TYPE: 接口類型,常見的有Ethernet、Bridge
UUID: 設備的唯一標識。
IPADDR: IP地址
NETMASK: 子網掩碼
GATEWAY: 默認網關
DNS1: 第一個DNS服務器地址
DNS2: 第二個DNS服務器地址
IPV4_FAILURE_FATAL: 如果爲yes,則IPV4配置失敗禁用設備

廣播,所有終端都能收到。

命令:wall。
命令使用格式:wall“信息內容”。

廣播所有用戶,系統10 分鐘後即將關機;
[root@docker ~]# wall 'The System will be shut down in 10 minutes'

Broadcast message from [email protected] (pts/0) (Fri Jun 19 02:30:29 2020):

The System will be shut down in 10 minutes

Shell 內部命令

Shell本身是一個外部命令,但它啓動以後會帶有一些Shell內部命令。內部命令是在系統啓動時就調入內存,是常駐內存的,所以執行效率高。外部命令是系統軟件的功能,用戶需要時才從磁盤中讀入內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