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人生|《階層躍遷》讀後感

前段時間讀了《階層躍遷》這本書,這是一篇讀後感;總體感覺書中的內容還行,適合大學生以及剛入職場的菜鳥看,不適合已經成家立業的人看,但最後的育兒經驗還是可以參考下的。書中的內容對我們的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概括

這本書的主題很明瞭,主要圍繞“階層”和“躍遷”這兩個關鍵詞來講;這裏我大概列舉下書中闡述的主要內容:

  • 自古至今,階層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如古代工農士商、三教九流,以及現代的藍領、白領和中產概念;
  • 當代中國根據職業劃分十大階層;每個人會隨着時代發展被固化在某個階層,也會隨着時代發展而向上或者向下流動;
  • 作爲中產的我們應該如何防止滑落?怎麼做才能夠向上流動?(後面作者都是圍繞階層晉級路徑展開分析)
  • 一開始,作者就給出命運方程式,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要遵循命運方程式;
  • 影響命運方程式解的內在元素有:①把握全球化,培養東西方兩種思維;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資本;③努力提升自己的財富值;④科技時代培養科技思維和高思維;
  • 影響命運方程式解的社會元素:①選擇一個好城市;②選擇一個好專業(職業);③學會接受社會的殘酷並適應這種環境;④培養要在此種環境下生存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⑤培養優秀的職業素養;⑥堅持養成優秀的習慣;⑦盡力培養好下一代;
  • 最後作者對於人生的十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階層躍遷

關鍵詞:階層屬性 階層劃分

我站在自己的視角講述作者的觀點以及我的理解。
整本書圍繞“階層”和“躍遷”兩個關鍵詞來講,首先分析階層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劃分的標準,一般我們會按照財富的多少來評判某人所處的階層,財富往往帶來着聲望和權力,所以綜合評判一個人所處的階層就會通過財富、權力和聲望三個方面;同時,作者也提到文化資本這個詞,因爲高階層的人往往會有較高的文化資本。但是,我國國情比較複雜,難於統計個人的實質財富,所以按照陸學藝課題組在2002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和2004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成果,劃分出中國十大階層(十大職業階層):

  •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
  • 經理人員階層
  • 私營企業主階層
  • 專業技術階層
  • 辦事人員階層
  • 個體工商戶階層(包括流動商販)
  • 商業服務人員階層
  • 產業工人階層
  • 農業勞動着階層
  • 城鄉無業、事業、半失業者階層

我們常說職業無貴賤之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想想古代的士農工商,不也按照行業來劃分的嗎,只不過社會在發展,職業所處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已。我想作者也沒有貶低哪種職業的意思,只是想說明我們所從事的職業代表我們所處在的階層,幫助我們快速定位自己而已。其實,自己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你的職業和職位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財富、權力和地位,作者把抽象的三個維度通過具體的職業和職位表現出來,更有助於我們理解。

可能有人會覺得活在當下比較舒服自在,沒必要整那些有的沒的,如果你知道自己所處的階層且認爲當下很好的,那就就此打出,沒必要繼續看下去,因爲後面的內容對你無益且浪費時間;不過我覺得能夠看到這裏的人都是有一股向上“躍遷”的衝勁,不然你也不會點開這篇文章。

關鍵詞:命運方程式

有價值的物品的分配從來就是不平等的,挑戰這種不平等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所以,找準自己的位置,分析自身的優勢並找到參考系,樹立一個五年後的目標。這件事,在我自己的腦海裏已經出現過很多次,從大學到研究生到職場,每次都會有一個宏大的藍圖,但只是侷限於腦海中,缺乏一定的行動。

但爲什麼會缺乏行動?

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雞血只夠三天怎麼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我們只有燈塔,卻看不到通往燈塔的路線;我們當初立下目標的時候並不知目標離我們有多遠,也不知通往目標的路是直線還是曲折,是柏油馬路還是狹窄小路,所以打雞血做了三天發現目標遙不可及,甚至懷疑三天前的自己是不是有病,逐漸慢慢放縱自己,目標也就拋到腦後,甚至以“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爲理由來安慰自己。殊不知,我們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階層躍遷”的過程,我們需要了解這個過程才能更好的制定“躍遷”的計劃。

古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有“我花了18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都表明階層具有兩個屬性:固化性和流動性。階層固化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傾向,比如農民的兒子大概率還是農民,首富的兒子生下來就已經家財萬貫,我們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固化在某個階層,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自身的努力,我們所處的階層在不斷的變化,所以階層具有固化性和流動性。作者這裏指出打破利益固化、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兩個途徑是:讓個人努力從底層向上躍遷和加大社會分配的二次作用。其中,個人努力是關鍵且是自己能夠把握的因素,所以我們該如何努力呢?

爲了回答上面的問題,作者對階層晉級路徑進行分析,並給出命運方程式。
老一輩崇尚“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裏面體現出道家的思想,即“命由天定,運由己生”,這種方程式隨着時代的變化已經不管用了,當下應該崇尚哪吒精神,即“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這裏作者給出當下的命運方程式,總結就是三句話:

  • 第一:人各有命,你要發現自己,不是靠算命。所謂初心,是在實踐和試錯之後,才發現“哦,原來我喜歡幹這個”。
  • 第二:行動、命和運交織在一起,不行動,運就不會到來,或者來了也是別人的。
  • 第三: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你必須投身到一系列任務中,靠任務帶任務,不斷學習,不斷迭代,不斷行動,走出自己的晉級之路。

這裏作者想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也指出我們當下的行動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三年甚至五年後的生活;所以如果我們不想五年後還是爲生活而發愁,爲金錢發愁,那麼此刻的我們就需要開始改變自己,採取行動,唯有現在的努力和改變才能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後面的內容就是本書的重點,它是我們行動的指南,給我們指明“階層躍遷”的具體方法和建議。

總結作者說的很多點,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

  • 提升思維和認知;包括東西方思維,高科技思維和高思維,提升自己的文化資本;
  • 選擇奮鬥環境;包括擇校、擇業以及提升職業素養;
  • 培養好下一代;包括是否生二胎,是否應該送孩子留學,如何培養孩子等;

下面具體講講如何做才能擁有這種思維或者認知。

關鍵詞:東西方思維 全球化

全球化趨勢已經勢不可擋,我們活在當下必須接受這種趨勢並且唯我所用,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擁有東西方兩種思維,並且能夠隨着場景而不斷改變。現代東西方兩種思維主要的特徵有:樂於接受新事物;準備接受社會的改革與變化;頭腦開放、尊重不同的想法;注重未來與現在,守時惜時;注重效率、效能,對人和社會的能力充滿信心;注重計劃;尊重知識,追求知識;相信理性以及理性支配下的社會;重視專門技術;敢於正視傳統,不惟傳統是從;相互瞭解,尊重和自重;程序比結果更重要。同時,作者提到個人全球化的四種方式:一是出國,二是上網,三是看大片,四是就職大公司、跨國機構。不管我是不是同意作者的觀點,作者提到的我還有很多沒有做到,所以我也不能否認他。不過,作者在文中有提到一個思維:換“位”思考;即我們處於三四線城市就應該思考一二線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處於一二線城市就應該思考國外人的工作和生活;這種思維有助於培養敏銳的“嗅覺”,幫忙我們找到趨勢,從而把握趨勢。在這裏,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們想向上躍遷,就必須首先具備上一階層的思維和認知,從而來帶相應的金錢和權利。基於這種思維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應該多結交“躍遷”階層的朋友,瞭解他的處事方法(行動指南)。

關鍵詞:文化資本

提升文化資本,培養興趣愛好。作者給出幾點建議(行動指南):
(1)至少要有一兩套正裝。既是爲了在正式場合不失禮貌,也符合身份。如果是晚禮服就要恰如其分(日本人穿燕尾服曾經被嘲笑腳短不適合)。品位就是配位,不可錯配。
(2)至少有一套自己標誌性的裝束,如喬幫主(喬布斯)的黑色圓領衫和牛仔褲。着裝可以是
另類甚至出挑的,但是注意,你的性格要強大到能駕馭這套衣裝。
(3)着裝有高配與低配之分。往往是地位較低時需要稍稍高配,但以“不裝”爲好;地位高了反而可以低配。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季羨林常常在校園裏被當成校工呢。李嘉誠一塊400元的手錶戴10年,可誰不知道李嘉誠呢,他沒必要用手錶來顯示自己的地位。
(4)至少要看幾本時尚雜誌。一本雜誌培養個階層,培養一代人。當然,現在人們都看電子雜誌了,但雜誌能培養一個人的淡定氣質,讓人沉沉有靜氣。
(5)至少要讀透幾本經典,以提升談資的文化含量。什麼是文化?就是你舉手投足之間所顯露的氣質。什麼是價值?就是你能告訴別人文化中最重要的東西。
(6)不可陷入商品“拜物教”,對於時尚要能進得去、出得來,不可被無窮無盡的奢望和消費嗜好吞沒。
(7)至少要有一種雅好,可以是音樂,可以是小衆電影,不一定得是古玩。古玩太費錢了。
(8)至少要關注主流話題,讓自己成爲話題達人。不ー定非得滔滔不絕,要麼不說話,要麼說話就讓人記住你。
關於這一點,個人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要有生活品味,要有文化資本。可能我們現在沒有多少金錢,但我們有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培養愛好提升文化資本,讓其成爲我們的談資。

關鍵詞:高科技 高四維

科技時代,我們應該鍛鍊洞察力,鍛鍊左右腦,鍛煉出一套全新的思維。體現在高四維和六種能力。高思維來自於約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思維》,是指在電子信息時代,我們不能失去對人性的感觸,感受和感動。這是一種體察人性和情感,熟悉人與人之間微妙互動,懂的尋找與分享喜樂,以及在煩瑣俗務間發現發掘生活的意義和目的的能力。與高思維相關的是高概念,一種通過趨勢洞察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的能力,以及將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爲新事物的能力。科技以人爲本,所以需要把科技和感性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培養六種能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整合)能力、同理心、娛樂感、探尋意義能力。作者給出了幾點建議:
(1)高科技時代還要高思維,你不僅要鍛鍊科技能力,對最新應用敏感,還要對人性需求敏感。科技要回歸人性,你或你的產品要洞察人性的痛點,然後給予解決方案。
(2)要開發左腦,這一點中國的數理化教育應該足夠。但是,更要開發右腦,尤其要鍛鍊平克提出的六種能力。
(3)假如你學藝術,應該多增加理科知識。假如你是個理科男,應該訓練藝術思維。或至少,要讓自己有一門藝術愛好。
(4)有機會學一學打坐或冥想,試着讓思維放鬆,進入一種禪定狀態,對身心和創想都有益。
(5)鍛鍊自己編講故事的能力。試着把一個新聞故事說得連小孩子也能聽得懂。
(6)要有一種整合能力,要建立T型知識結構,知道怎麼跨界、怎麼整合。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源,才能左右逢源。真正的富人思維就是整合資源,是一種把不同領域的資源整合成一個創新產品的能力。
(7)要跟着科技應用迭代更新。只要有新的App(應用程序),就嘗試着使用一下、體驗一下。
(8)向下學習,向年輕人學習。尤其要學會他們的娛樂方式,掌握最新的娛樂語言。
(9)培養自己的“第七感”,即連接世界的感知力。就像一位廚師看到一堆食材,馬上能腦補出一桌盛宴一樣。
(10)你是在蓋一座教堂,還是隻是砌牆?有人只是砌牆,而有人則聲稱自己在建造人類偉大的信仰聖殿。這就有了人生的意義,有了使命感,有了動力和方向感。
這裏我比較關注作者提到的T型知識結構,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幫助自己成長。現在外界的資訊太多太雜,容易被帶偏;解決的途徑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外界的知識資訊納入自己的體系內,唯我所用纔是關鍵。

關鍵詞:T型知識結構 職業素養

階層流動性最強的地方往往都是哪些發達城市,因爲這裏意味着更多的機會。所以,選擇大學所在地就意味着以後的奮鬥城市,如果你是一個心中滿有抱負,想要實現一番理想的青年,那麼建議把學校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如果你只是一個追求活在當下,追求安穩舒適的青年,那麼建議把學校選擇在三四線城市;職業一樣,體制內和體制外,體制內代表着金飯碗不用擔心經濟不好被裁員,但體制內升遷的概率很低;體制外代表着有風險,靠能力喫飯隨時擔心KPI不夠而被N+1,但體制外機會多,實現階層躍遷的概率大。
中產面臨隨時滑落的危險,所以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價值。提高主要在兩個方面就是身體迭代和知識迭代。
在迭代的過程中,職業素養佔據着重要的因素,那麼什麼職業素養?作者指出職業素養分爲三大方面:一是職業信念,如“敬業愛崗”;二是職業行爲、習慣,如“做一個時間管理高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三是職業思維,也就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而第三點是問題的原點,所以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思維呢?
首先要有一個完備的知識體系,建立t型知識結構,在自己領域專業化之外,還需要涉及其他領域。那怎麼讓自己成爲t型思考者?

  • 具有開放性的頭腦:能從遇到的人或事情裏找到有趣的東西,爲你所用。
  • 探索新的想法:樂於探索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和技能,經常和朋友討論、辯論,“三人行,必有我師”。
  • 養成每天獲取知識的習慣:學習是隨時隨地的,偶一得之,終身難忘。
  • 擴展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地擴充專業知識,拓展專業的新疆界。

然後是一個金字塔思維。金字塔教會我們如何從原理性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然後放到場景中去解決問題。金字塔思維提供了一種明白問題的爲什麼,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業思維。你的知識儲備或T型知識結構是彈藥庫,只有方法論和思維方式纔是槍。沒有方法論的知識庫是死庫。

關鍵詞:二胎問題

就這一點佔據全書的五分之一,足見作者對這一點的支持。首先講到生娃也是另外一種投資,然後講到如何培養孩子以及是否支持留學,最後提到孩子的人生大課。
作者從社會現象入手,生娃是任何一個家庭不可避免的問題,那麼作爲中產的我們到底該不該生娃?當然,討論首胎毫無意義,無論是從倫理還是道德上,首胎毫無疑問肯定要生。那麼討論的關鍵點在二胎,二胎到底要不要生?
作者從《生育制度》這本書中找到兩個點:一是家庭的建立就是爲了生和育,完成孩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型;二是夫妻雙方和孩子是一個鐵三角的關係,夫妻關係是以親子關係爲前提,親子關係是夫婦關係的必要條件。這裏並沒有說二胎到底生不生,但能明確孩子的重要性。作者提出大家恐懼生二胎的原因在於生活成本過高,撫養過程中花費大量精力等,而自己本身處於快節奏的社會,想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就更難。
但是,作者提出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孩子,因爲孩子是可成長的,可塑造的,它比黃金股票什麼的都更好把握,關鍵在於你怎麼養;另外,與孩子一起成長是個人晉級的重要途徑,能把孩子培養成才也是自己成才的一種體現,能夠與它一起成長是一種幸福和快樂。最終生不生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要處理好孩子與票子,孩子與銀子,孩子與教育,孩子與位子的關係。

關鍵詞:教育問題

生娃的重點問題是如何培養。(教育就是發現偏好,培養偏好,發展偏好。)
應試教育培養不出馬雲和馬化騰式人物,關鍵在於找到人生方向,找到興趣,再找到自己的專長並把它發展成一份事業。未來的社會是人工智能時代,能取代50%的勞動力,我們的孩子要想不被取代,就應該調整培養方式。
對於孩子的教育可以按照易中天老師的四項原則:第一項,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感興趣的、你喜歡的;第二項,你選的專業應該是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第三項,你選的專業應該是能使你畢業後從事的工作有創造性的;第四項,最好還是能夠賺錢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鍛造孩子實際生存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5個方面:一是自然生存能力,二是技術能力,三是知識能力,四是與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實際教育中,除了專業技術能力外,還需要讓孩子學好人生四大課:生活能力培養大課,人格培養大課,角色培養大課和認知自己大課。

  • 生活能力培養大課關鍵詞:灑掃,應對,進退。參考太湖大學堂例子。
  • 人格教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對待現實的態度或處理社會關係上,表現爲對他人和對集體的真誠熱情、友善、忍讓,即所謂格局要大;第二,在理智上,表現爲感知敏銳,對待事物有領悟力和邏輯性,善於釐清和解決各種難題;第三,在情緒上,表現爲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善於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人際矛盾。
  • 角色培養大課:未來社會需要培養有高認知度、高行動力、高合作度的人
  • 認識自己大課:認識人生方向,認識偏好,認識性格。

關鍵詞:家風 留學

作者還提到培養過程中,如何避免未富先懶的問題。
先從中日韓夏令營分析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普遍比不上日韓,具體表現就是意志力不夠堅強,沒有合作精神等。導致此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來社會階層固化,富人家的孩子沒苦喫,窮人家的孩子沒眼界;那麼應該如何規避這樣的問題?作者從幾個點給出了建議,我這裏總結下作者想要表達的本意,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自強的性格,能夠喫苦耐勞,明白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才能獲得的,沒有不勞而獲的大餅;其次言傳身教,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並且能傳承下去;最後要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發現生活的真善美和生活的意義。這裏講到窮養兒富養女是指對男孩培養其喫苦耐勞的性格,對女孩培養其文化內涵,當然,培養的方式有多種,就看怎麼去做了。

作者提到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矛盾,送出去不回來是爲他人做嫁衣,而送出去回來找不到高薪工作成本太大!關於留學這個問題,看每個家庭如何培養。
首先要根據自家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不要負債送孩子出去;然後孩子需要能夠獨立自主,能夠獨自承擔壓力,形成穩定性格以後才能送出去;最後也最關鍵,要在孩子找到自己興趣之後才能送出,帶有目的性的留學更重要,這能幫助你選擇留學的學校和動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講到這裏,整本書接近尾聲。作者最後一講講到十個問題,其實這十個問題以及答案就在文中。最後送自己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