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文案】算法時代,你淪陷了嗎?

前幾天,看了新思想的深度好文《疫情還沒結束,人類又一場災難來襲!》文中寫到算法!

何爲算法?

就是我們打開手機,各大平臺通過算法摸索出每個人的喜好和標籤,然後你越喜歡什麼,就瘋狂給你推送什麼。

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薦機制,它無限附和你內心深處的癖好,讓你無限沉溺,不可自拔。

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吧,幾乎每個人都沉溺在各種短視頻/娛樂節目等等,這些淺層的刺激讓我們“上癮”。

比如各種娛樂APP越來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質是什麼?

每個APP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用強大的運算和數據處理能力,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

人的大腦裏有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當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現在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叫“多巴胺實驗室”的公司。

他們對外宣稱“能運用神經科學理論,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用多巴胺讓你的App令人上癮。”

他們爲各種App定製這樣的服務:

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和時間設計“獎賞”,比如不斷的驚喜和獎勵,或物質或精神,從而提高用戶的留存度、打開率和停留時間。

再在各種心理學、消費行爲學、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不斷的給你刺激,讓你持續的“爽”,越來越離不開它們。

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開率,提高打開時間,這會讓App更值錢,賺大錢。

這些內容的設計邏輯都是以無限滿足人性偏好爲標準。

新思想文章中還以,小白鼠的實驗,古代皇帝享用各地進貢的美女,和哲學家的演講和兩個打架的女人道出了人性的弱點: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可以被無限滿足,他離滅亡不遠了。人性的各種陰暗面,諸如窺私、意淫、八卦、暴力、對罵、湊熱鬧等等都被激發並滿足。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現在各大App把算法用到極致。

想起曾在慈懷公衆號看過的文章,提到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被物慾衝昏頭腦,用各大借貸App透支消費,到最後被借貸公司逼到跳樓。說實話看到那篇文章,沉思了很久。

記得剛開始刷百度,微博,抖音的時候看到走心的文字,總是會停留,或是搜索什麼,後續它都會都自動跳出來我喜歡的文字。

那時候還挺好奇,是我肚子裏的蛔蟲嗎???都是我喜歡的!

前段時間,深圳這邊太熱,不想出門,妥妥的網購。淘寶也是,比如我喜歡什麼樣的衣服,就會在首頁有同種風格的衣服,那麼多總有一兩件能入我心的。

所幸的是,我沒有迷戀各種各樣的短視頻,我只是喜愛文字,看到優美的文字,在心裏細細咀嚼,重新串聯,儘量變成我自己的文字。

所幸的是,我沒有被物慾衝昏頭腦,只買自己需要的,在自己能動的時候,選擇的靠勞動自力更生,還存在那麼一絲理智。

新思想文中最末寫到:中國5000年的文化,就是克己!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

所謂的苦難修行是看書,運動,用書本的知識修心,用運動的毅力克己。

還好我平時喜歡閱讀,喜歡跑步。我得繼續保持,在這個強大的算法時代,我得不讓自己淪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