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学习笔记(1) -- 基础知识入门

微信小程序

一、简单了解

1.常用api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framework/quickstart/#%E4%BD%93%E9%AA%8C%E5%B0%8F%E7%A8%8B%E5%BA%8F>

官方示例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wechat-miniprogram/miniprogram-dem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ages每个文件夹就是一个页面:

2.常用ui地址

https://weui.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微信小程序应用配置

根目录

app.json界面外观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reference/configuration/app.html

"backgroundTextStyle":"light",
    "navigationBarBackgroundColor": "#fff",
    "navigationBarTitleText": "WeChat",
    "navigationBarTextStyle":"black"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g

pages

设置页面

window

设置导航栏,设置下拉刷新

debug:

debug: true 调试模式

app.js:

//app.js
var obj = {
  onLaunch: function () {
    // 展示本地存储能力
    var logs = wx.getStorageSync('logs') || []
    logs.unshift(Date.now())
    wx.setStorageSync('logs', logs)

    // 登录
    wx.login({
      success: res => {
        // 发送 res.code 到后台换取 openId, sessionKey, unionId
      }
    })
    // 获取用户信息
    wx.getSetting({
      success: res => {
        if (res.authSetting['scope.userInfo']) {
          // 已经授权,可以直接调用 getUserInfo 获取头像暱称,不会弹框
          wx.getUserInfo({
            success: res => {
              // 可以将 res 发送给后台解码出 unionId
              this.globalData.userInfo = res.userInfo

              // 由于 getUserInfo 是网络请求,可能会在 Page.onLoad 之后才返回
              // 所以此处加入 callback 以防止这种情况
              if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 {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res)
              }
            }
          })
        }
      }
    })
  },
  globalData: {
    userInfo: null
  }
}
//调用了一个App的方法
App(obj)

//调用App方法的作用是用来创建应用程序实例对象

//定义应用程序的声明周期事件

wxss

写一些样式的文件

页面结构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reference/configuration/page.html

log.json 覆盖app.json里面的全局外观配置。

page.json

页面中配置项在当前页面会覆盖 app.jsonwindow 中相同的配置项。文件内容为一个 JSON 对象

注意: 只能设置 window的配置,不能设置pages和debug的参数

标签栏

在app.json中设置tabBar.

tabBar中list设置2-5个标签

"tabBar": {
      "list":[{
        "pagePath":"pages/index/index",
        "text": "首页"
      },
      {
        "pagePath": "pages/logs/logs",
        "text": "日志"
      }
      ]     
}
 "tabBar": {
    "color": "#444",
    "SelectedColor": "#219BF3",
    "backgroundColor": "#e0e0e0",
    "borderStyle": "white",
    "position": "bottom",
    "list": [
      {
        "pagePath": "pages/index/index",
        "text": "首页",
        "iconPath":"images/1.png",
        "selectedIconPath":"images/3.png"
      },
      {
        "pagePath": "pages/logs/logs",
        "text": "日志",
        "iconPath": "images/1.png",
        "selectedIconPath": "images/3.png"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逻辑层与界面层分离架构

  • 逻辑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界面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层的JavaScript

和普通的js的差别:

1:没有bom和do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小程序的js有一些额外的成员

  • App 方法 用于定义应用程序实例对象

  • Page方法 用于定义页面对象

  • getApp 方法 用于获取全局应用程序对象

  • getCurrentPges 方法 用来获取当前页面的调用栈(数组,最后一个是当前页面)

  • wx对象 用来提供核心Api的:

    专门的页面介绍: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api/

    //console.log(wx)

  1. 小程序的js是支持commonjs规范的:

    //const foo = require(’./utils/foo.js’)

    //foo.say(‘world’)

演示: getApp

app.js中:

定义个foo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dex.js中:直接调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印结果如下:显示已经调用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演示 getCurrentPag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演示符合commonjs规范

在utils下建个foo.js

function say(msg){
  console.log('Hello' + msg)
}
//导出say方法
module.exports = {
  say: say
}

在app.js中调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下运行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就是: 一个export 一个 require

不支持export.xxx;只支持module.exports

演示 wx对象

在app.js中

console.log(wx)

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界面层(数据绑定)

数据绑定

数据绑定–元素上绑定

index模块

//index.js
//获取应用实例
const app = getApp()

Page({
  //为页面提供数据的
  //data就是界面和逻辑之间的桥梁
  data: {
    message: 'Hello World',
    person:{
      name:"小胡"
    }  
  }

})
<!--index.wxml-->
<!-- 框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开发者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编写代码 -->
<!--
  1.数据在哪 (当前页面对象的data 属性中)
  2.绑定到哪里去(想绑定到哪就在哪里用mustche语法输出)
 -->
<view class="container">
    <!-- 这种{{}}的语法叫做小胡子语法 -->
    <text>{{message}}</text>
    <text>{{person.name}}</text>
</view>

页面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绑定–属性上绑定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dex.wxss**/
.hello{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看下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hufanglei/wx-demo/tree/attr-bind

数据绑定–属性上绑定数据–拼接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world后面有空格。

/**index.wxss**/
.hello{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world  {
  background-color:yellow;
}

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绑定–知识补充

1.在{{}}中写字符串

<view class="world {{ viewClassName }}">
  <text>{{ 'hello' }}</text>
</view>

效果(hello不是变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计算变量

<text>{{ 111 }}</text>
<text>{{ 111 + 999 }}</tex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可以解决 语法解析 true /fasle 出现bug的问题

举例说明:

<!--index.wxml-->
<!-- 框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开发者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编写代码 -->
<!--
  1.数据在哪 (当前页面对象的data 属性中)
  2.绑定到哪里去(想绑定到哪就在哪里用mustche语法输出)
 -->
<view class="container">
<!-- 这种{{}}的语法叫做小胡子语法 -->
<text>{{message}}</text>
<text>{{person.name}}</text>

<!-- mustache 语法可以用在:
1. innerHTML(类似)
2. 元素的属性上
   不能用在标签名和属性名上
-->
<view class="world {{ viewClassName }}"></view>

<!-- 可以使用字面量和简单的逻辑运算符 -->
<text>{{ 'hello' }}</text>
<text>{{ 111 }}</text>
<text>{{ 111 + 999 }}</text>
<text>{{ 100 > 50 ? '你对了' : '你错了'}}</text>
<!-- 
当语法解析误解了 true/ false
可以使用{{}} 解决
-->
<checkbox checked="{{ false }}">

</checkbox>

</vie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加{{}}就会出现问题

<checkbox checked="false">

</checkbo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居然选中了!!

解决方式就是: false外面包一层 {{}}

列表渲染

1: 明确页面结构的循环体

2:删除多余的重复内容,只保留一个

3:在剩下的这个价格wx:for属性,属性值等于要遍历的数据源,数据源是数组

4:在这个标签(循环体)内部使用item代表当前被遍历的元素

给被遍历的对象定义名称 wx:for-item

给遍历的下标(索引) 定义名称 wx:for-index

代码演示:

<!--index.wxml-->
<!-- 框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开发者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编写代码 -->
<!--
  1.数据在哪 (当前页面对象的data 属性中)
  2.绑定到哪里去(想绑定到哪就在哪里用mustche语法输出)
 -->
<view class="container">
<!-- 这种{{}}的语法叫做小胡子语法 -->
<text>{{message}}</text>
<text>{{person.name}}</text>

<!-- mustache 语法可以用在:
1. innerHTML(类似)
2. 元素的属性上
   不能用在标签名和属性名上
-->
<view class="world {{ viewClassName }}"></view>

<!-- 可以使用字面量和简单的逻辑运算符 -->
<text>{{ 'hello' }}</text>
<text>{{ 111 }}</text>
<text>{{ 111 + 999 }}</text>
<text>{{ 100 > 50 ? '你对了' : '你错了'}}</text>
<!-- 
当语法解析误解了 true/ false
可以使用{{}} 解决
-->
<checkbox checked="false">
</checkbox>

<!-- 列表数据渲染 -->
<!-- <view>
    <view>
      <checkbox></checkbox>
      <text>JavaScript</text>
    </view>
    <view>
      <checkbox checked="{{true}}"></checkbox>
      <text>HTML</text>
    </view>
    <view>
      <checkbox></checkbox>
      <text>CSS</text>
    </view>
</view> -->

    <view wx:for="{{ todos }}" >
      <checkbox checked="{{item.completed}}"></checkbox>
      <text>{{item.name}}</text>    
    </view>  
  如果全局属性中有item这种关键词,可以使用wxlfor-item去给当前遍历数据起别名
    <view wx:for="{{ todos }}" wx:for-item="aaa">
      <checkbox checked="{{aaa.completed}}"></checkbox>
      <text>{{aaa.name}}</text>
    </view>
    

拿序号
    <view wx:for="{{ todos }}" wx:for-item="aaa" >
      <checkbox checked="{{aaa.completed}}"></checkbox>
      {{index}}
      <text>{{aaa.name}}</text>
    </view>    

拿序号并起别名
    <view wx:for="{{ todos }}" wx:for-item="aaa"  wx:for-index="i" >
      <checkbox checked="{{aaa.completed}}"></checkbox>
      {{i}}
      <text>{{aaa.name}}</text>
    </view>    

打印九九乘法表
<view wx:for="{{[1,2,3,4,5,6,7,8,9]}}" wx:for-item="i">
  <view wx:for="{{[1,2,3,4,5,6,7,8,9]}}" wx:for-item="j">
  <!-- wx:if 是用来根据一个bool值决定显示或隐藏 -->
      <view wx:if="{{i <= j}}">
          {{i}} * {{j}} = {{i * j}}
      </view>
  </view>
</view> 

<!-- 
1: 明确页面结构的循环体
2:删除多余的重复内容,只保留一个
3:在剩下的这个价格wx:for属性,属性值等于要遍历的数据源,数据源是数组
4:在这个标签(循环体)内部使用item代表当前被遍历的元素
给被遍历的对象定义名称 wx:for-item
给遍历的下标(索引) 定义名称 wx:for-index
 -->


</view>

显示效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