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無線方案ZIGBEE、Z-Wave、WIFI、藍牙、紅外、GPRS以及NB-IOT對比

無線取代有線已經成爲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智能家居行業最流行的是四種無線技術,即WiFi、Z-Wave、ZigBee、SmartRoom。其中WiFi技術和ZigBee這兩種技術最值得競爭。那麼WiFi和ZigBee到底哪個更有優勢呢?未來誰纔會成爲主流呢?

藍牙
藍牙,是一種基於2.4GHz頻段的、短距離通信技術,能在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智能設備中進行無線信息交換。通過藍牙技術,可以將原本沒有連網能力的設備間接地連入互聯網。基於其低功耗的特點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藍牙是很多智能家居產品的首選,例如家庭門鎖、窗簾、燈光照明,甚至是智能開關等。
在實際應用中,藍牙協議可以實現設備連接方案。產品通過藍牙協議與智能手機相連,進而通過互聯網與產品相連,實現遠程查看和控制。

WiFi
WiFi技術是目前傳輸速度最快的的技術,產品成本較低,在目前的生活中較爲普及,最方便的是隻需要購買元件連上WiFi網絡就能使用。所以目前基於WiFi技術的智能家居產品佔的市場份額最大。缺點是安全性差,穩定性弱,功耗大,可連接的設備有限。WiFi網絡的實際規模一般不會超過16個,而在智能家居的發展中,開關、照明、家電的數量肯定會遠遠多於16個,所以WiFi有它的優勢,但侷限性也很大,限制了發展。

ZigBee
ZigBee技術是一種近距離、低複雜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ZigBee可以工作在2.4GH(全球)、868MHz(歐洲)、915MHz(美國)3個頻段上,最高250Kbit/s,最低20Kbit/s,傳輸距離在10-75M之間,ZigBee的安全性是公認的比較好的,採用AES-128加密方式,另外,ZigBee網絡的自組織網和自愈能力強。

通信穩定性
 目前在國內ZigBee技術的主要採用ISM頻段的2.4GHz,衍射能力弱,穿牆能力弱,容易受到障礙物的影響,而且容易受到同頻段的WiFi和藍牙的干擾。但是ZigBee的優勢在於網絡結構,可以一跳一跳的向外衍生,每多一個節點,就相當於有了一箇中繼器,可以把通信方位擴大1倍。而wifi和藍牙的通信距離看的是直接通信距離,也就是天線的好壞。
 
 自組網實用性
 自組網原本的優點能夠感知其他節點的存在,並確定連接關係,組成結構化的網絡,並且在某一個節點移動後能夠自動的重新感知,組成網絡。但是在家庭的實際應用中,開關、照明、窗簾、防盜器等在安裝完畢後基本不會移動。

網絡容量
 ZigBee支持高達65000個節點,但是wifi能夠連接超過100個的的設備嗎?答案是不能。所以容量大還是有好處的。
  
紅外
在紅外通訊技術發展早期,存在好幾個紅外通訊標準,不同標準之間的紅外設備不能進行紅外通訊。爲了使各種紅外設備能夠互聯互通,1993年,由二十多個大廠商發起成立了紅外數據協會(IrDA),統一了紅外通訊的標準,這就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IrDA紅外數據通訊協議及規範。
紅外通信是以紅外線作爲載體來傳送數據信息。它作爲無線通信的一種,與無線電通信相比,由於其性能價格比高,實現簡單,具有抗電磁干擾、便於高速應用、空間接入靈活、經濟的特點,可用於室內外實現點對點、無線紅外LAN通信及軍用紅外引信,在移動計算和移動通訊的設備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在某些場合,需要數據交換但又不是很大,且實時性要求又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紅外通訊方式,這樣既可以得到無繩化通信帶來的便利,又可以避開採用無線電高頻電路可能引發的一些問題。譬如用於家用電器的遙控器,計算機的遙控鍵盤和遙控鼠標以及便攜式數據收集裝置(煤水電錶的登錄器、報稅機)與主機的數據交換等。
  目前,利用紅外線進行無線數據通信,無論從小型化、輕量化,還是從安全性等方面考慮,其可行性都比較高,並且已經在無線多信道室內話音系統,無繩電話以及鍵盤和終端間的短距離無線連接中得到了應用。所有這些應用中的工作帶寬遠低於WLAN需要的帶寬。 
在實際的通信領域,發出來的信號一般有較寬的頻譜,而且都是在比較低的頻率段分佈大量的能量,所以稱之爲基帶信號,這種信號是不適合直接在信道中傳輸的。爲便於傳輸、提高抗干擾能力和有效的利用帶寬,通常需要將信號調製到適合信道和噪聲特性的頻率範圍內進行傳輸,這就叫做信號調製。在通信系統的接收端要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調,恢復出原來的基帶信號。這部分通信原理的內容,大家瞭解一下即可。
  我們平時用到的紅外遙控器裏的紅外通信,通常是使用38K左右的載波進行調製的,下面我把原理大概給大家介紹一下,瞭解一下,先看發送部分原理。

GPRS
GPRS技術(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GSM移動電話用戶可以使用的一種移動數據業務。GPRS是GSM的延續,與以往在頓道上採用電路交換的傳輸方式不同,GPRS是以數據包(Packet)的方式來傳輸的,使用者所負擔的費用是以其傳輸的數據流量計算的,並非使用其整個頻道,因此理論上較爲便宜。GPRS的傳輸速率可提升至56kb/s甚至114kb/s。
GPRS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數據傳輸速度不是WAP所能比擬的。目前的GSM移動通信網的傳輸速度爲每秒9.6KB,GPRS手機在推出時已達到56kb/s的傳輸速度,到現在更是達到了114kb/s(此速度是常用56K Modem理想速率的兩倍)。除了速度上的優勢,GPRS還有“水遠在線的特點”,即用戶隨時與網絡保持聯繫。舉個例子,用戶訪問互聯網時,單擊一個超級鏈接,手機就在無線信道上發送和接收數據,主頁下載到本地後,沒有數據傳送,手機就進入一種“準休眠”狀態,手機釋放所用的無線頻道給其他用戶使用,這時網絡與用戶之間還保持一種邏輯上的連接,當用戶再次單擊,手機立即向網絡請求無線頻道用來傳送數據,而不像普通撥號上網那樣斷線後還得重新撥號才能上網衝浪。
GPRS是介於2G和3G之間的技術,也被稱爲2.5G。它後面還有個弟弟EDGE,被稱爲2.75G。它們爲實現從GSM向3G的平滑過渡奠定了基礎。

GPRS會發生包丟失現象
由於分組交換連接比電路交換連接要差一些,因此,使用GPRS會發生一些包丟失現象。而且,由於話音和GPRS業務無法同時使用相同的網絡資源,因此,用於專門提供GPRS使用的時隙數量越多,能夠提供給話音通信的網絡資源就越少。對用戶來說其容量有限GPRS確實對網絡現有的小區容量產生影響,對於不同的用途而言只有有限的無線資源可供使用。例如,話音和GPRS呼叫都使用相同的網絡資源,這勢必會相互產生一些干擾。其對業務影響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時隙的數量。當然,GPRS可以對信道採取動態管理,並且能夠通過在GPRS信道上發送短信息來減少高峯時的信令信道數。

實際速率比理論值低
GPRS數據傳輸速率要達到理論上的最大值172.2kbps,就必須只有一個用戶佔用所有的8個時隙,並且沒有任何防錯保護。運營商將所有的8個時隙都給一個用戶使用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另外,最初的GPRS終端預計可能僅支持1個、2個或3個時隙,一個GPRS用戶的帶寬因此將會受到嚴重的限制,所以,理論上的GPRS最大速率將會受到網絡和終端現實條件的制約。
終端不支持無線終止功能

Z-Wave
Z-Wave是由丹麥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導的無線組網規格,Z-wave聯盟(Z-wave Alliance)雖然沒有ZigBee聯盟強大,但是Z-wave聯盟的成員均是已經在智能家居領域有現行產品的廠商,該聯盟已經具有160多家國際知名公司,範圍基本覆蓋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
Z-Wave是一種新興的基於射頻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適於網絡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工作頻帶爲908.42MHz(美國)~868.42MHz(歐洲),採用FSK(BFSK/GFSK)調製方式,數據傳輸速率爲9.6 kbps,信號的有效覆蓋範圍在室內是30m,室外可超過100m,適合於窄帶寬應用場合。隨着通信距離的增大,設備的複雜度、功耗以及系統成本都在增加,相對於現有的各種無線通信技術,Z-Wave技術將是最低功耗和最低成本的技術,有力地推動着低速率無線個人區域網。

網絡結構
  每一個Z-Wave網絡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網絡地址(HomeID);網絡內每個節點的地址(NodeID),由控制節點(Controller)分配。每個網絡最多容納232個節點(Slave),包括控制節點在內。控制節點可以有多個,但只有一個主控制節點,即所有網絡內節點的分配,都由主控制節點負責,其他控制節點只是轉發主控制節點的命令。已入網的普通節點,所有控制節點都可以控制。超出通信距離的節點,可以通過控制器與受控節點之間的其他節點,以路由(Routing)的方式完成控制。
  Z-Wave採用了動態路由技術,每個Slave內部都存有一個路由表,該路由表由Controller寫入。存儲信息爲該Slave入網時,周邊存在的其他Slave的NodeID。這樣每個Slave都知道周圍有哪些Slaves,而Controller存儲了所有Slaves的路由信息。當Controller與受控Slave的距離超出最大控制距離時,Controller會調用最後一次正確控制該Slave的路徑發送命令,如該路徑失敗,則從第一個Slave開始重新檢索新的路徑。
衆所周知,丹麥的樂高玩具全球範圍內都受小朋友歡迎,在一次全球z-wave技術開發者大會上,其聯盟主席做了z-wave的市場遠景展望,z-wave將致力於打造成大人的玩具,z-wave的發展方向是集娛樂功能和實用功能於一體。Z-Wave鎖定的技術平臺就是家庭自動化,Z-Wave的角色即爲替代現行的X-10規格,已經有X-10與Z-Wave共生的橋接器產品出現。而衍生出的產品琳琅滿目,在國外許多喜歡自己動手做(DIY)的家庭自動化用戶也都開始注意並使用Z-Wave。
  在技術面上,Z-Wave從原本的9.6Kbit/s提升到40Kbit/s,並宣稱提升後原本的9.6Kbit/s能與40Kbit/s共存。在節點數方面,一個Z-Wave網路可支援兩百三十二個點。
  Z-Wave使用的路由協議是源路由(Source Routing),在源頭髮出封包就可以直接在封包內指定詳細路由的路徑。這個做法大大省去每個節點花在路由上的資源。Z-Wave的第三代晶片ZW0301,其中微控制器核心使採用六倍速8051架構,搭配32KB的Flash ROM以及256KB的SRAM。耗電流方面,睡眠模式是2.5微安培,接收23毫安培,發射在0dBm輸出下是36毫安培。不過由於頻帶選定在868/908MHz,這樣的耗電仍稍嫌偏高。
  Z-Wave是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無線通信技術,通過Z-Wave技術構建的無線網絡,不僅可以通過本網絡設備實現對家電的遙控,甚至可以通過Internet網絡對Z-Wave網絡中的設備進行控制。在2011年美國ces展,wintop都已經推出基於互聯網遠程控制的產品,如遠程監控,遠程照明控制等,且該技術已經成熟,主要是一個市場開拓及消費羣體的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隨着Z-Wave聯盟的不斷進擴大,該技術的應用也將不僅僅侷限於智能家居方面,在酒店控制系統,工業自動化,農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都將發現Z-Wave無線網絡的身影。

NB-IOT
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爲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於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於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NB-IoT是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據說NB-IoT設備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

在過去的一年多,NB-IoT真的可以說是大紅大紫。在通信圈裏,除了說5G,就是說物聯網。如果說物聯網,八成就是在說NB-Io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NB-IoT除了速率之外,其它方面都表現優異。
功耗方面,NB-IoT犧牲了速率,卻換回了更低的功耗。採用簡化的協議,更適合的設計,大幅提升了終端的待機時間,部分NB終端,待機時間號稱可以達到10年!
信號覆蓋方面,NB-IoT有更好的覆蓋能力(20dB增益),就算你的水錶埋在井蓋下面,也不影響信號收發。
連接數量方面,每小區可以支持5萬個終端,相當彪悍了。即使這個小區擠了5萬頭豬,也能輕鬆監控每一頭。
最最重要的,成本價格。你再牛,成本高的話,價格貴用不起,也是白搭。NB-IoT通信模塊成本很低,每模組有希望壓到5美元之內甚至更低,有利於大批量採購和使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下面針對智能家居無線通信協議作數據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每種協議都有在特定情形下的優點。
綜上所述,不同的協議,就像風格迥異的語言,共同豐富着智能設備的互聯技術。在選擇時,需要針對不同的產品需求,去選擇相應的通信協議,以充分發揮其技術特性,並達到產品性能的提升。

 

ZigBee、Wi-Fi、藍牙和幾種無線技術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Wi-Fi目前已經批量使用,主要在家庭和辦公室環境用於PC等設備的局域網絡。很多的嵌入式Wi-Fi設備也會隨網絡方便會更普及,比如Wi-Fi的POS機和超市中Wi-Fi衡器等。現在工業環境應用也較多,主要表現在串口設備的Wi-Fi接入,用於工業無線數據採集系統。

ZigBee和IEEE802.15.4的設備主要集中在:工業中的無線傳感器檢測、低等級控制;個人監護儀器、低功耗無線醫療設備;高端玩具;電器組網和控制;無線消費設備;HVAC 和燈光控制等。目前批量的應用主要在資產跟蹤、物流管理、智能照明、遠程控制、醫療看護和遠程抄表系統。

2.4G無線技術是如何解決頻段擁擠的問題呢?

802.15.4使用DSSS,802.11使用DSSS和OFDM。實際使用中,我們測試過辦公樓,工廠等環境。通信更多受到阻擋和距離的問題,擁擠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802.15.4、Zigbee技術是WSN網絡的最理想選擇,具有低功耗的特性,但具體如何實現低功耗,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IEEE802.15.4定義了一種可選的MAC層超幀結構,超幀包括活躍(Active)和非活躍(Inactive)兩部分在非活躍部分,設備可以進入低功耗模式(休眠狀態);在活躍部分又分爲競爭期和非競爭期,競爭期提供給以CSMA-CA方式接人的設備使用,非競爭期由若干保障時隙組成,提供給某些需要保留一定數據帶寬的設備這種超幀結構體現了IEEE 802.15.4低功耗的一大特點,非活躍期的引入限制了設備之間收發 信機的開通時間,在無數據傳輸時使它們處於休眠狀態,從而大大節省了功率開支。

Zigbee設備分爲全功能設備和精簡功能設備,精簡功能設備相對全功能設備協議棧簡單並且內存更小,只能和某個全功能設備進行交互而全功能設備具有完備的IEEE 802.15.4協議功能,能與其傳輸範圍內的任何節點進行交互兩種設備相互組合,可以組成網狀網絡、星型網絡和樹型網絡。

低功耗系統除了在傳輸上對於功耗的考慮外,在CPU和系統的其他部分也有功率關係。例如,JN5139 SoC本身可以關閉 RF,單獨運行CPU部分。也可以關閉SoC的片上ADC、串口等外設。對於休眠也可以提供爲了快速啓動保留RAM內容的休眠,使用中斷/比較器/Timer喚醒的休眠和只能Reset喚醒的深度休眠等模式。這樣整個系統才能合理的實現功能和功耗的平衡。

Zigbee信號的帶寬是多少?

ZigBee的底層使用IEEE802.15.4,也就是說物理帶寬是IEEE802.15.4的帶寬,也就是250kbps。但是,物理帶寬和有效數據速率還有區別。對於 ZigBee而言,數據速率還要考慮網絡的拓撲結構、數據路由關係、網絡中數據量等問題。實際的應用中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因爲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這裏不能給出實際計算。經驗而言,路由對數據速率的影響最大。每增加一級路由增加100ms~200ms的時間。所以說ZigBee不是一個實時的網絡。其次是網絡併發的數據對速率也有較大的影響。總之,ZigBee適合低速傳感應用,實際帶寬要考慮網絡實際情況。

 

WiFi:WiFi技術是目前傳輸速度最快的的技術,產品成本較低,在目前的生活中較爲普及,最方便的是隻需要購買元件連上WiFi網絡就能使用。所以目前基於WiFi技術的智能家居產品佔的市場份額最大。缺點是安全性差,穩定性弱,功耗大,可連接的設備有限。WiFi網絡的實際規模一般不會超過16個,而在智能家居的發展中,開關、照明、家電的數量肯定會遠遠多於16個,所以WiFi有它的優勢,但侷限性也很大,限制了發展。

ZigBee:關於ZigBee這項技術目前網上的爭議比較大,大家撕的比較厲害,作爲一個看客看的也比較爽,但是現在的能力有限,也看不出來誰說的比較有道理,這裏就把正方和反方的觀點都貼出來,大家自己判斷
先介紹一下ZigBee技術的概述,ZigBee技術是一種近距離、低複雜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ZigBee可以工作在2.4GH(全球)、868MHz(歐洲)、915MHz(美國)3個頻段上,最高250Kbit/s,最低20Kbit/s,傳輸距離在10-75M之間,ZigBee的安全性是公認的比較好的,採用AES-128加密方式,另外,ZigBee網絡的自組織網和自愈能力強。
上面對ZigBee技術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開始介紹反方的觀點:關於成本的問題反方的觀點是ZIGBEE芯片出貨量比較大的TI公司的CC2430,CC2530以及Freescale的MC1319X,MC1322X系列,其成本均在2~3美金左右,再考慮到其他外圍器件和相關2.4G射頻器件,BOM成本難以低於10美金。在淘寶查了一下確實ZigBee的芯片價格在RMB20元以上,其他的外圍器件加起來估計要超過RMB50元,這樣的成本在價格上在智能家居上確實略高。
另外一個是通信的穩定性,目前在國內ZigBee技術的主要採用ISM頻段的2.4GHz,衍射能力弱,穿牆能力弱,容易受到障礙物的影響,而且容易受到同頻段的WiFi和藍牙的干擾。
另一個是自組網的實用性,自組網原本的優點能夠感知其他節點的存在,並確定連接關係,組成結構化的網絡,並且在某一個節點移動後能夠自動的重新感知,組成網絡。但是在家庭的實際應用中,開關、照明、窗簾、防盜器等在安裝完畢後基本不會移動,所以反方的觀點認爲自組網的有點沒有作用。
最後一個吐槽的點是ZigBee的網絡容量,ZigBee支持高達65000個節點,但是在家庭的使用中可能不會超過100個,所以這個也沒有實用的價值。(個人認爲這條觀點站不住腳,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後面的是正方公正的反駁反方的觀點:
關於成本,說ZigBee的成不高,但是跟wifi比起來成本已經很低了,常見的wifi芯片都只是射頻前端加上基帶,所有的協議棧都是在主機MCU/CPU完成的,並且絕大多數這些MCU/CPU都是需要跑linux的,所以都是2顆芯片的方案,所以必須加一起算成本。而單芯片的wifi解決方案現在也有,但是成本高到嚇人,單賣7~10美金,批量的也要5美金左右,並且其也不支持大數據量。(雖然不知道正方爲啥只和wifi去比,可能wifi的成不最高,但是這樣也不能體現ZigBee的成不優勢啊)
關於通信,反方的觀點的是2.4GHz的頻段穿牆都弱,wifi、藍牙都是一樣的(居然這麼紅果果的承認了),牆體會大大降低信號強度,但是ZigBee的優勢在於網絡結構,可以一跳一跳的向外衍生,每多一個節點,就相當於有了一箇中繼器,可以把通信方位擴大1倍。而wifi和藍牙的通信距離看的是直接通信距離,也就是天線的好壞。
自組網的功能除了上面講的擴展通信的範圍外,正方的觀點還認爲未來的智能家居不可能只用於開關、插座、冰箱這些靜物上面,還會有傳感器、遙控、掃地機器人之類的移動物體。
關於容量的問題還是跟wifi進行的比較,反方認爲容量過大,但是wifi能夠連接超過100個的的設備嗎?答案是不能。所以容量大還是有好處的。

Z-wave:Z-Wave是一種新興的基於射頻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適於網絡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工作頻帶爲908.42MHz(美國)~868.42MHz(歐洲),採用FSK(BFSK/GFSK)調製方式,數據傳輸速率爲9.6 kbps,信號的有效覆蓋範圍在室內是30m,室外可超過100m,適合於窄帶寬應用場合。
  Z-Wave的優勢Z-Wave採用了動態路由技術,每個Slave內部都存有一個路由表,該路由表由Controller寫入。存儲信息爲該Slave入網時,周邊存在的其他Slave的NodeID。這樣每個Slave都知道周圍有哪些Slaves,而Controller存儲了所有Slaves的路由信息。這樣包在發送的時候已經規定好了通過的路徑。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一是能容納的節點較少,理論值爲256個,實際上很多廠商只能做到容納20-30個。二是樹狀組網結構,一旦樹枝上端斷掉,下端的所有設備將無法與網關通信。三是沒有加密方式,安全性較差。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點是Z-Wave所用的頻段在我國是非民用的,所以Z-Wave的智能家居更多的還是用在海外。
  另外,Z-Wave的標準是獨立開發的私有無線標準,不像其他無線標準那樣開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