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列(一):簡介與目錄結構

1、Linux簡介

1.1、起源
Linux出現於1991年,是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Linus Torvalds和後來加入的衆多愛好者共同開發完成

1.2、Linux特點
多用戶,多任務,豐富的網絡功能,可靠的系統安全,良好的可移植性,具有標準兼容性,良好的用戶界面,出色的速度性能,開源。

2、Linux目錄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bin (binaries)存放二進制可執行文件
  • boot 存放用於系統引導時使用的各種文件
  • dev (devices)用於存放設備文件
  • home 存放用戶文件的根目錄
  • mnt (mount)系統管理員安裝臨時文件系統的安裝點
  • sbin (super user binaries)存放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只有root才能訪問
  • etc (etcetera)存放系統配置文件
  • usr (unix shared resources)用於存放共享的系統資源
  • root 超級用戶目錄
  • lib (library)存放跟文件系統中的程序運行所需要的共享庫及內核模塊
  • tmp (temporary)用於存放各種臨時文件
  • var (variable)用於存放運行時需要改變數據的文件

3、Linux vs Windows

目前國內 Linux 更多的是應用於服務器上,而桌面操作系統更多使用的是 Windows。主要區別如下

比較 Windows Linux
界面 界面統一,外殼程序固定所有 Windows 程序菜單幾乎一致,快捷鍵也幾乎相同 圖形界面風格依發佈版不同而不同,可能互不兼容。GNU/Linux 的終端機是從 UNIX 傳承下來,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也幾乎一致。
驅動程序 驅動程序豐富,版本更新頻繁。默認安裝程序裏面一般包含有該版本發佈時流行的硬件驅動程序,之後所出的新硬件驅動依賴於硬件廠商提供。對於一些老硬件,如果沒有了原配的驅動有時很難支持。另外,有時硬件廠商未提供所需版本的 Windows 下的驅動,也會比較頭痛。 由志願者開發,由 Linux 核心開發小組發佈,很多硬件廠商基於版權考慮並未提供驅動程序,儘管多數無需手動安裝,但是涉及安裝則相對複雜,使得新用戶面對驅動程序問題(是否存在和安裝方法)會一籌莫展。但是在開源開發模式下,許多老硬件儘管在Windows下很難支持的也容易找到驅動。HP、Intel、AMD 等硬件廠商逐步不同程度支持開源驅動,問題正在得到緩解。
使用 使用比較簡單,容易入門。圖形化界面對沒有計算機背景知識的用戶使用十分有利。 圖形界面使用簡單,容易入門。文字界面,需要學習才能掌握。
學習 系統構造複雜、變化頻繁,且知識、技能淘汰快,深入學習困難。 系統構造簡單、穩定,且知識、技能傳承性好,深入學習相對容易。
軟件 每一種特定功能可能都需要商業軟件的支持,需要購買相應的授權。 大部分軟件都可以自由獲取,同樣功能的軟件選擇較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