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線(2020年6月)

卷首語:未來五年,推動中國開源生態發展的三大關鍵趨勢

作者:Kevin Xu

本文是“中國的開源世界” — “趨勢篇”。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析三個主要的宏觀趨勢,我認爲它們會在未來五年內推動開源在中國的發展:雲計算平臺的崛起;來自科技界各個角落的新投資,和以自力更生和海外影響力形式表現出的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需求。

雲的崛起

雲平臺(如 AWS,Azure 等)從根本上改變了開源技術的發佈方式。無摩擦分佈和使用曾經是開源相對於其專有競爭對手的關鍵優勢之一。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你幾乎可以把雲想象成一個開源的應用商店。在雲平臺上提供更多的開源技術也使這個平臺更有價值。這裏的價值創造關係是雙向的。

2019 年第四季度,從消費角度來看,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這種增長將導致更多的開源項目以“雲原生”的方式整合和分配。在中國,開源創造者和開發者將會把“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這種分發向量不限於中國境內。在有自己的公有云平臺的中國科技巨頭中,大多數都在國外設有數據中心。正如我前一陣子的一篇文章“數據中心在哪裏:AWS、阿里巴巴雲、Azure、GCP “中所分析的,阿里雲是領頭羊。騰訊雲在全球也有數據中心和託管設施。阿里正在加大對雲的投資,在未來三年內將投 2000 億人民幣,這一數字瞠目。我也曾經分析過,這筆投資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數據中心向東南亞和分裂擴張,同時繼續在中國國內加碼。開源技術是無邊界的,所以從中國開始的開源技術也已經在或在不久將來也會出現在所有美國科技巨頭的雲平臺上。

當然,實際發行一般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讓一個開源項目在一個雲上運行良好絕非易事,更不用說在多個雲上,這不是一件小工程。在某個給定的雲平臺內,從一個雲區域到一個另一個雲區域的部署也需要時間,且需要商業業務需求和技術資源。當前一個趨勢是,所有云平臺都在向 Kuberentes 靠攏,Kuberentes 是一種開源容器編制技術,它將顯著降低跨不同雲集成開源項目的成本。

新投資大量湧入

隨着開源軟件在中國的發展,各種類型的投資自然會越來越多。這些投資的目標將不僅限於新的和現有的商業開源創業公司,還包括會議、社區聚會、黑客馬拉松和其他典型的開源開發者活動。這些線下活動在整個生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贏得開發者好感的最佳方式就是購買”披薩“、”啤酒“,或許還可以加上些”麻辣小龍蝦“。我認爲有三種投資來源,每一種都有其各自的含義:

風險投資

正如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的,轉到 TO C 端技術消費機會的枯竭,中國許多風投正將重心轉向 B2B 企業服務初創公司。商業開源初創公司在企業技術服務中佔很大一部分,因爲幾乎所有的開源企業都是在基礎設施堆棧的不同層面上進行創新。在我看來,風險投資的湧入有兩個潛在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迄今爲止,在企業級領域還沒有得到風投支持的成功案例。 UCloud 今年早些時候在科創板上市,充其量只是一個”溫和“的結果。金山軟件是中國企業軟件行業的老牌,但成立於 1988 年,但那時候還沒風投這回事兒呢。公平地說,許多中國風險投資人都在對美國市場進行深入研究,讓自己的投資眼光更加敏銳,從而所學到的知識用於國內市場。但,二手的知識畢竟有限。在一個大贏家出現之前,砸更多錢的結果很可能只是“錢多事兒更多”。

另一個問題是,新加入開源生態的風投公司之前都把錢押在了高增長的消費(C 端)科技公司身上,打造一個靠譜的 B2B 企業科技業務,無論技術是否開源,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增長,商業模式和公司建設。讓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是,開源項目的很多指標可能看起來具有誤導性的“消費者偏好”。GitHub 的標星和克隆和提交的數量是常見的”罪魁禍首“。如果不深入瞭解開源的成功之處和開源商業化的成功之處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習慣於消費端(C 端)技術創業方式的風投們將會把公司引入歧途。

巨頭們

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科技巨頭對商業開源初創公司更積極的戰略投資。迄今爲止,國內唯一的例子是百度對 Gitee 的少量投資。在海外,阿里巴巴牽頭投資了 MariaDB——MySQL 的開源分支。

雖然中國市場的到 C 地盤大多數都被巨頭們的戰略或控制性投資給瓜分了,其中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但新興企業科技領域目前還沒有出現同樣的情況,部分原因是這個領域整體上還不夠成熟。另一個原因也許是來自創始人的抵制,特別是商業開源初創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擔心平臺”鎖定“平臺會影響整個開源項目的使用,這是個聰明有遠見的想法。採用開源技術在傳播方面越來越依賴雲來佈局,如果接受一個自己也有云平臺的巨頭的戰略投資,將可能損害這項技術長遠的採用和商業潛力。

其他戰略玩家

不同風格的戰略投資也可能來自大型企業,如銀行、保險、電信和製造業。中國聯通 (China Unicom)、中國移動 (China Mobile)、中國電信 (China Telecom)、平安科技 (Ping An Technology,平安保險 (Ping An Insurance) 的一部分)、中國招商銀行 (China merchants Bank) 和上汽集團 (SAIC Motor) 都在涉足開源領域。他們要麼採用了技術,要麼加入了 Linux 基金會 (Linux Foundation) 或其子公司雲本地計算基金會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爲其會員。

對於商業開源初創來說,這些大型企業的投資可能會帶來一些獨特的增長機會和技術層面的合作關係,打入幾個錢多底子厚的大行業,還不用顧慮平臺鎖定問題。然而,每一種關係都有權衡,

這些大型企業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因此如果這種投資真的發生,將會如何影響其開源技術在國內外的採用程度及其國際商業化的潛力,還是個未知數。

地緣政治需求

開源和一個國家的地緣政治需求之間的關聯是複雜的。在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面面俱全,但從大方向上看,我認爲人們應該注意兩個趨勢:RISC-V 和中國標準 2035。

RISC-V

RISC-V 是一種用於硬件設計的指令集架構(ISA)開放標準,最初起源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術領域,可通過開源許可使用。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運行,更改,複製和分發它,這符合開源世界觀的四種自由。通俗地說,ISA 基本上就是構建計算機核心(即 CPU)所需的一組指令,即中央處理器。

作爲一個開源的 ISA,RISC-V 具有巨大的潛力來擾亂和解除由英特爾和 ARM 等老牌企業爲首的芯片設計行業。在中美貿易爭端最激烈的時期,尤其在美國對華爲和中興實施制裁之後,中國正在減少對進口半導體的依賴,所有半導體都是基於專利設計。通過擁抱和支持 RISC-V 生態,參與由 RISC-V 基金會領導的社區,很可能會加快中國走向自力更生的步伐。中國唯一一個尋求這種科技自力更生的國家,印度也是其中一個。

目前,像臺積電這樣的重頭芯片生產商實際上生產的 RISC-V 硅片很少。大多數擁抱 RISC-V 的大公司都把它作爲與 ARM 談判的籌碼,ARM 仍然是整個市場的領頭羊。RISC-V 初創公司,如 SiFive,主要以“設計勝利”(deisgn win)來展現吸引力和進步。我認爲在未來五年,中國科技公司是推動 RISC-V 從設計到大批量硅片生產的主要動力,既出於商業需求,也是出於地緣政治需求。

中國標準 2035

《中國標準 2035》是政府出臺的一項規模政策擴展,逐步規範新興技術的所有規格,從雲計算和大數據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 5G。大部分標準將在國內應用,但也有跡象表明,中國希望出口其中一些規格,以影響這些技術在國際上的標準化。

這和開源有什麼關係呢?許多包括在《中國標準 2035》需要標準化的技術已經被開源技術解決方案所取代。中國企業需要採用這些開源方案來保持創新。在此過程中,更多的中國科技界人士將會吸收很多“開源程序”(開源的做事方式),類似透明治理方案,與利益相關者和開發人羣的公開討論,以及公平的規則制定程序。吸收這些開源元素,完全有助於中國在國內的標準化工作,也有助於中國成爲一個有責任心的“國際股東”,被視爲一個值得信賴的參與者。

目錄

生態評論
圖數據庫會成爲未來人類智慧的“新基建”

重磅訪談
AI可以是藥神

落地實踐
要不要實行永久遠程辦公?支付巨頭Stripe實施一年後表示真香

企業機器學習平臺
輕鬆調用TensorFlow、PyTorch等多框架,Uber開源深度學習推理引擎Neuropod

推薦閱讀
Spark 3.0重磅發佈!開發近兩年,流、Python、SQL重大更新全面解讀

精選論文導讀
工程之道,深度學習推理性能業界最佳優化實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