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ubuntu系统时硬盘分区方案

硬盘分区概述

一块硬盘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主分区之外的成为扩展分区。硬盘可以没有扩展分区,但必须有主分区。在主分区中要有一个激活分区用来启动Windows系统,在扩展分区中可以建立若干个逻辑分区。

主分区是权限最高的分区,可以用作系统启动引导程序。当然,这个引导程序可以引导自己分区的系统启动,也可以引导其他分区的系统启动,甚至是逻辑分区。跟主分区同级的是扩展分区,扩展分区被设计成用来存储数据,不具备系统分区的许多功能(引导、启动、故障转储…)

在Linux系统中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个分区,硬盘上的4个主分区,分别标识为sdal、sda2、sda3和sda4,逻辑分区则从sda5开始标识一直到sda16。

选择手动分区原因

手动分区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数据安全,ubuntu桌面系统出现崩溃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你的home目录是单独分区,你完全可以重装系统,然后将home目录挂载回去,避免数据丢失

总结一下,我觉得是否要手动分区还是取决于自己安装和使用需要。如果你喜欢小折腾,比较怕挂掉丢失数据,或者纯粹的强迫症,那就手动分区。如果你不想关注哪个分区到底多大,万一home目录分小了,以后要么手动重新调整分区大小,要么把个人文件放系统目录,那么就自动分区好了,都放一起。

我的分区策略

此处以500G硬盘为例:
我的分区方案是:

sda1:/boot 主分区 5G

/boot :存放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

sda2: / 逻辑分区 80G

/: 主目录

sda3: /swap 逻辑分区 30G

/swap : 交换空间:交换分区相当于Windows中的“虚拟内存”,如果内存低的话(1-4G),物理内存的两倍,高点的话(8-16G)要么等于物理内存,要么物理内存+2g左右

sda4:/tmp 逻辑分区 5G

tmp: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sda5:/usr 逻辑分区 70G

/usr :这是个最庞大的目录,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放在这个目录下。

sda6:/home 逻辑分区 310G

这个分区越大越好

备注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当系统不正常关机后,一些丢失文件会存放到该目录下;
/var :存放那些不断在扩充着的东西;为了保持/usr的相对稳定,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可以放在这个目录下;其中,系统的日志文件就在/var/log目录中 hadoop生产环境/var/log最好单独分成一个100GB以上的分区,如果只是测试的话可以不单独给/var/log分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