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一顆善心

雨果曾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中國古人也講: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賜予人的禮物,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拾荒老人韋思浩,他是上世紀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畢業生,在退休前還是中學的一級教師,曾參與過《漢語大詞典》的編寫。

他本應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卻生活拮据,還要撿垃圾過日子。原來,老人省喫儉用,是把所有錢都捐助給了貧困學生。

他住的房子還是多年前統一分配的,屋子裏至今還是交付時的毛坯。除了一張木板牀外,沒有任何傢俱,每個看過的人,都替老人心酸落淚。

他不求回報,也不要回報,就這樣默默付出,默默行善。在很多人眼裏,這已經是“傻”到極致了!

一根竹竿,一雙被泥染黑的白色運動鞋,兩個口袋挑於肩後,這就是韋老師生前給大家的印象。

他看起來落魄,遊走在生活邊緣,可是他的靈魂深處富足而又純淨,他比任何人都懂得愛的真諦。

如此的一位智者,在爲社會無私奉獻的同時,無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隱匿於默默的拾荒生涯中。

作家梁曉聲說過一句話:“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爲了心安理得"。

懷一顆善心,是護佑一個人最好的“風水寶地”。

做人是一輩子的修行,厚德載物,天道酬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