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初级算法——冒泡排序动图讲解(Python版+JS版)+代码解析

1.原理

☆ 摘要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2.过程演示

1.第一轮排序: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1趟:
4 3 2 1 5


第二轮排序: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轮排序: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轮排序: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轮排序:
1 2 3 4 5


解析一:

1.一共需要的趟数我们用外层 for循环

5个数据我们一共需要走4趟

长度就是数组长度减去1
如:js中: arr.length-1
如:python中: len(ls) - 1

2.每一趟交换次数我们用里层for循环

第一趟交换4次
第二趟交换3次
第三趟交换2次
第四趟交换1次
长度就是数组长度(列表)减去次数

但是我们次数是从0次开始的所以 最终:

如:js中: arr.length-1
如:python中: len(ls) - 1

3.交换2个变量就好了


算法解析二:

1·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两元素位置交换

2·对数组中所有元素的组合进行第1步的比较

3·奇数趟时从左向右进行比较和交换

4·偶数趟时从右向左进行比较和交换

5·当从左端开始遍历的指针与从右端开始遍历的指针相遇时,排序结束


3.代码示例+注释解析

先上python:

#-*- coding = utf-8 -*-
#@Time : 2020/5/29 23:37
#@Author : Chen
#@File : __init__.py.py
#@Software : PyCharm

import random


def randomList(n):
    """
    返回一个长度为n的随机整数列表,数据范围[0,1000]
    :param n: 生成的 列表长度
    :return:  ls
    """
    ls = [] # 用户存储随机生成的列表
    for i in range(n):
        ls.append(random.randrange(1000))#随机生成1000以内的随机数追加到ls里
    return ls



if __name__ == '__main__':
    ls = randomList(10) #调用函数,生成20个元素的随机列表
    print(ls)
#-*- coding = utf-8 -*-
#@Time : 2020/5/29 23:09
#@Author : Chen
#@File : 冒泡排序.py
#@Software : PyCharm

from randomLs import randomList


ls = randomList(10) #调用函数,生成20个元素的随机列表
def paopaoSort(ls):
    """
    冒泡排序实现
    :param ls2:  随机列表
    :return: 排序后的新列表
    """
    if len(ls) <= 1:
        return ls
    for i in range(0,len(ls) - 1):
        #外层,管的是趟数
        for j in range(0,len(ls) - i):
        #里面的循环管 每一趟的交换次数
            if ls[j] >= ls[j+1]:
            #内部交换2个变量的值 前一个和后面一个数组元素相比较
                ls[j],ls[j+1] = ls[j+1],ls[j]
        # print(ls2)
    return ls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电脑生成的随机列表为:")
    print(ls)
    print("经过排序后的列表为:")
    print(paopaoSort(ls))



JavaScript版:

<script>
        // 冒泡排序
        // var arr = [5, 4, 3, 2, 1];
        var arr = [4, 1, 2, 3, 5];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外层循环管趟数 
            for (var j = 0; j <= arr.length - i - 1; j++) { // 里面的循环管 每一趟的交换次数
                // 内部交换2个变量的值 前一个和后面一个数组元素相比较
                if (arr[j] < arr[j + 1]) {
                    var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console.log(arr);
    </script>

时隔一周有点忘记了,还不是吃的很透,如果有错误之处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