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堆排序

基本思想

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

堆的定义如下: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k1,k2,…,kn),当且仅当满足
这里写图片描述
时称之为堆。由堆的定义可以看出,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小项(小顶堆)。

若以一维数组存储一个堆,则堆对应一棵完全二叉树,且所有非叶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子女的值,根结点(堆顶元素)的值是最小(或最大)的。如:

(a)大顶堆序列:(96, 83,27,38,11,09)
(b) 小顶堆序列:(12,36,24,85,47,30,53,91)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初始时把要排序的n个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一维数组存储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将堆顶元素输出,得到n个元素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小(或者最大)。然后对前面(n-1)个元素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输出堆顶元素,得到n个元素中次小(或次大)的元素。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称这个过程为堆排序

因此,实现堆排序需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将n 个待排序的数建成堆
  2. 输出堆顶元素后,怎样调整剩余n-1 个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新堆

首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输出堆顶元素后,对剩余n-1元素重新建成堆的调整过程。

调整小顶堆的方法:

1)设有m 个元素的堆,输出堆顶元素后,剩下m-1个元素。将堆底元素送入堆顶((最后一个元素与堆顶进行交换),堆被破坏,其原因仅是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

2)将根结点与左、右子树中较小元素的进行交换。

3)若与左子树交换:如果左子树堆被破坏,即左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4)若与右子树交换,如果右子树堆被破坏,即右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5)继续对不满足堆性质的子树进行上述交换操作,直到叶子结点,堆被建成。

称这个自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调整过程为筛选。如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再讨论对n 个元素初始建堆的过程。

建堆方法:对初始序列建堆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进行筛选的过程。

1)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结点是第个结点的子树。

2)筛选从第个结点为根的子树开始,该子树成为堆。

3)之后向前依次对各结点为根的子树进行筛选,使之成为堆,直到根结点。

如图建堆初始过程:无序序列:(49,38,65,97,76,13,27,49)
这里写图片描述

算法的实现

从算法描述来看,堆排序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顶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所以堆排序有两个函数组成。一是建堆的渗透函数,二是反复调用渗透函数实现排序的函数。

#include<stdio.h>

/** 
 * 已知H[s…m]除了H[s] 外均满足堆的定义 
 * 调整H[s],使其成为大顶堆.即将对第s个结点为根的子树筛选,  
 * 
 * @param H是待调整的堆数组 
 * @param s是待调整的数组元素的位置 
 * @param length是数组的长度 
 * 
 */  
 void heapAdjust(int H[],int s,int length){
    int temp = H[s];
    int child = 2*s+1;//左孩子结点的位置。(i+1 为当前调整结点的右孩子结点的位置)  
    while(child<length){
        if(child+1<length && H[child]<H[child+1]){// 如果右孩子大于左孩子(找到比当前待调整结点大的孩子结点)  
            ++child;
        }
        if(H[s]<H[child]){// 如果较大的子结点大于父结点  
            H[s] = H[child];// 那么把较大的子结点往上移动,替换它的父结点 
            s = child;// 重新设置s ,即待调整的下一个结点的位置 
            child = 2*s+1; // 如果当前待调整结点大于它的左右孩子,则不需要调整,直接退出
        }else{
            break;
        }
        H[s] = temp; // 当前待调整的结点放到比其大的孩子结点位置上  
    }   
 } 
 /** 
 * 初始堆进行调整 
 * 将H[0..length-1]建成堆 
 * 调整完之后第一个元素是序列的最小的元素 
 */  
void buildHeap(int H[],int length){
    int i;
    for(i=(length-1)/2;i>=0;i--){//最后一个有孩子的节点的位置 i=  (length -1) / 2  
        heapAdjust(H,i,length);
    }   
}
/** 
 * 堆排序算法 
 */  
 void heapSort(int H[],int length){
    int i,temp;
    buildHeap(H,length);//初始化堆
    for(i=length-1;i>=0;i--){//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对序列进行调整  
        temp = H[i]; //交换堆顶元素H[0]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  
        H[i] = H[0];
        H[0] = temp;
        heapAdjust(H,0,i);//每次交换堆顶元素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都要对堆进行调整  
    }
 } 
/** 
 * 打印 
 */  
void print(int r[],int n){
    int i;
    for(i=0;i<n;i++){
        printf("%3d",r[i]);
    }
    printf("\n");
}

int main(){
    int H[10] = {3,1,5,7,2,4,9,6,10,8};  
    printf("排序前:\n");
    print(H,10); 
    printf("堆排序后:\n");
    heapSort(H,10);
    print(H,10);

    return 0;
 }

执行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