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勝談判

就說要賣多少錢;心裏想付多少錢,嘴上就說出多少錢。而學過談判的人都知道,多數人都會希望殺一殺你的首次出價,所以如果你真想以某一價格出售產品或服務,開口時就要說多一點;如果你想以某一價格購入產品或服務,開口時就要說少一點,這樣才能幫助你贏得更多。

雙贏經常只是掛在嘴上而已,不見得落實。但如果你學過談判,你就知道其實雙贏是做得到的,而想要達成雙贏最關鍵的就是要創造價值。

這時候就要發揮“談判素養”了。所謂談判素養,即當雙方發生衝突時,用商量、交換、溝通、理解的方法來解決爭端。

簡單來說,構成談判有四個要素:

1.談判通常發生在雙方之間。

2.雙方之間存在某種矛盾。要麼是己方要的對方不給,或是對方想要的得不到,因矛盾而引發了談判。

3.牽涉到某種交換。如果雙方都沒有商量的意願,那就不是談判。而如果有一方願意通過條件的置換或是讓步而達成目的,那就是談判。

4.協議。談判的目的就是達成協議。

這八句話分別是:

1.談判高手是天生的;

2.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3.談判高手會冒險;

4.談判高手有過人的直覺;

5.談判高手會讓步;

6.談判高手不說謊;

7.談判高手會創造共贏;

8.人人都是談判者。

談判高手並不是天生的,必須依靠後天的苦練。

經驗不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與練習纔是最好的老師。

不過談判能夠只靠直覺嗎?前文說過,談判是一種高戰略性活動,因此只靠直覺來進行談判是不可靠的。所以談判高手一定不能讓步;而事實剛好相反。會談判的人都知道,讓步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志在當一位談判高手,那麼你要知道,真正厲害的高手是不說謊的。因爲說謊一旦被發現,你不僅沒了信譽,也會失去對方的信任,這對你的談判非常不利。

在不說謊的前提下,你可以模糊回答。

談判高手會通過創造新的資源,來創造雙方的共贏。

談判高手不是天生的,是靠後天學習的;經驗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師,必須通過學習跟練習來累積更有效率的經驗;談判高手不會隨便冒險,他會評估風險;不能只靠直覺,要靠快速的思考。另外,談判高手會讓步,談判高手不說謊,會創造共同利益,實現共贏,且人人都是談判者。

談判開始前要仔細思考的三組問題——“要什麼?向誰要?要多少?”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戰略性問題,可以幫助大家判斷這場談判有無必要,這場戰役是否要參加。

根據兩個問題的答案,惠勒的期望矩陣總結出談判的四種可能性:

1.利益大,贏得的機會也大的“豐收談判”;

2.利益小,贏得的機會卻很大的“紅利談判”;

3.利益大,贏得的機會卻很小的“冒險談判”;

4.利益小,贏得的機會也很小的“絕路談判”。

退避戰略\退讓戰略

當談判涉及的事物對你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但與談判對象的關係

卻對你非常重要時,就需要採取退讓戰略,即輸掉談判來贏得關係。

對抗戰略、對話戰略

會提前知會對方,儘量別玩“零和博弈”,這樣很傷感情,而且很容易“雙輸”。所以,真正的談判高手要努力追求“雙贏”,而想要達成“雙贏”,則需要做到兩步:

第一步,去價值創造,把更多的資源拉上談判桌。

第二步,讓彼此增值,讓雙方都覺得自己拿到了更多。

當然談判跟考試並不完全一樣,考試是一人的主場,談判則是雙方一起考試。所以,最終的得分必須雙方滿意,且雙方都必須爲最後的得分負責。否則,談判就可能破局,無法達成協議。

交易不只是貨品本身,可能還有貨品的保修,即後續的服務問題。這就

意味着在一場交換中,我們拿到的不總是隻有錢,還有和對方後續合作

的機會,或是由對方牽線所得到的人脈,因此情況也就複雜多了。

議題分析中的“進一步要求什麼”則更爲具體。“具體要求什麼”的問題可以繼續細分爲三類:“我非要不可的”“我想要的”“我可以要的”。

“對方具體要求什麼”也可以簡單分成三類:“不給”“能給”及“要給”。“不給”即你絕對不會讓步的事項。“能給”是你看情況可以答應的事項,不一定是一開始就要給的。“要給”則是當下即可承諾或兌現的事項。

NOKIA模型:

首字母“N”——“non”的縮寫,代表無關議題;

最後一個字母“A”——“agree”(同意)的縮寫,指雙方都達成共識的議題;

第二個字母“O”——“objection”或“oppose”(反對)的縮寫,意爲己方反對或是對方反對的議題,可簡單地視爲反對;

第四個字母“I”——“insist”(堅持)的縮寫,代表着己方的要求或對方的要求,與“O”(反對)相對,可將“I”視爲要求或堅持;

最中間的字母“K”——“key”(關鍵)或是“king”(國王)的縮寫,

意爲己方最重視的議題,即那些己方需要反對到底或堅持到底的議題。

1.“N”要送進垃圾桶;

2.“A”要反覆去強調;

3.“I”跟“O”要公平地交換;

4.“K”記得要少用;

5.必要時才用“K”換“K”。

營銷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不要賣牛排而要賣‘滋滋’。”

其他人來滿足的,正如穿了漂亮衣服沒人看見又有什麼意義呢?簡單來說,快樂需求、榮耀需求和希望需求是要靠其他人來助燃的。而在談判中,就要靠你的溝通表達能力來點燃對方的快樂、榮耀感和希望。

1.提前滿足對方的需求,正向推動談判

對於事物的需求和對於關係的需求也是可以互換的。如果你經常讚美對方,願意把自己的人脈關係分享給他,那麼對方也就更加願意與你合作,更容易滿足你所需求的東西。

故意拆散成很多個小的單位。你可以跟對方說:“雖然你付給我的這筆錢總數聽起來很多,但實際上相當於365天裏每天喫一個包子的價格”,憑藉“拆分法”來告訴對方這個東西並不貴。


一是對於談判情境的畏懼;

二是對於談判對手的畏懼;

三是對於自身能力的畏懼。

可見,談判中無處不在的焦慮與畏懼,正是源於自己的不自信,或者擔心利益受損。

1.通過學習談判技巧,提升談判IQ,來增強信心。

2.切記不要一次投入太多,而是選擇通過第三方擔保或找到有信譽的品牌或企業來談判,以免上當受騙。

1.控制負面情緒

談判情商,首先體現在控制負面情緒的能力上。

你也許會問:這跟談判有什麼關係呢?“留一盞燈”即美國心理學家奇克森米海先生所提出的概念——“心流”,該概念強調的是專注、聚焦的重要性。就好比在一場鋼琴演奏會上,忽然全場的燈光都黯淡下來,“留個包廂的座位”是哈佛大學談判專家威廉·尤里在《突破拒絕》(Getting Past No)一書中的建議,意思是除了保持專注外,我們還需要掌控全局。

我們的談判。企業界經常提到“墨菲定律”,指的是可能出錯的事就必定會出錯。所以,事前做好應對意外狀況的心理準備和實戰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事前想好對策,總比事情發生時不知所措要好得多。定出程序,把程序問題先解決,有利於開展實質問題的談判。

在談判開局階段,我們要創造出積極達成合作的氛圍,纔有可能實現雙贏。

在談判的開局階段,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定出程序,二是創造氛圍。

不等值交換:找到雙方的價值點如果要問我,談判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是什麼?我會說是交換。可見談判不僅是一種交換的藝術,更是一種不等值交換的藝術。

再來看一個例子,某些教授被企業邀請去講課,一般最在乎的就是課酬了。但也有一些教授更在意企業的CEO(首席執行官)是否會出來主持這個活動,如果有,就代表企業對自己的尊重。還有一些教授會在意企業宣傳活動時的力度,如果企業的宣傳力度足夠強,對於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

FCUK模型:四種方法成功說服對方

一、“F”代表英文單詞“fair”,意指公平在談判中,公平是說服對方最重要的方法。比如你應該答應我的要求,因爲我曾答應過你的要求;或者只要你答應了我,同樣我也會答應你。“F”背後所蘊含的邏輯是“我要,因爲你也要”。需要注意的是,雙方所交換的東西在價值或價格上不能相差太多,否則就無法達成公平,所以公平必須基於相近的價值或價格。

二、“C”代表英文單詞“correct”,意指正確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爲某種法律、某種規範、某種慣例、某種標準是這樣規定的。簡而言之,“C”背後所蘊含的邏輯是“我要,是因爲我對”。比如在公司裏,下級要稱呼上級爲領導,但按照公平原則

三、“U”代表英文單詞“ugly”,意指醜惡

“醜惡”在這裏是指如果對方不答應你的要求,你就會讓事情變得很醜惡、很難看,類似談判中的威脅。所以“U”背後的邏輯是“我要,因爲你怕”。對方會怕你的原因在於如果他不答應你,就會受到傷害。實質性的傷害包括造成對方財產或金錢的損失、拿走對方非常需要的東西、傷害對方重視的人、損毀對方重視的形象。當然要運用這種“醜惡法”傷害對方的話,你必須讓對方相信你真會這麼做,這一方法纔會奏效。

四、“K”代表英文單詞“kind”,意指善良

對方答應你的要求,因爲你是個善良可愛的人,而對方也是個善良可愛的人,所以對方會心甘情願地答應你。於是,善良法“K”的基本邏輯是“我要,因爲你好”。在實際談判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派出一個討人喜愛、善於溝通的談判代表,在面對對方時,他會說:“王總,我最喜歡跟您談了,因爲跟您談最乾脆,而且您每次都教會我好多好多的事情。”這些話其實都是在給對方戴高帽,但偏偏就是有人會喫這一套,因爲對方的幾句好話就會願意多付出一些。

美國著名的廣告女強人懷斯曾經說:“商業上我們說的最危險的字就是‘不’,第二危險的字就是‘好’,但你可以做到兩個都不說。”她的意思是直接說“不”或“好”都不是好的談判態度,好的談判態度其實是一種商量的態度。

所以,談判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只說‘不’或‘好’,通常很不好。”

第一種“不”,叫作“真不”。

第二種“不”,叫作“裝不”。

第三種“不”,叫作“要不”。

第四種“不”,叫作“要不這樣”。

第一種“好”,叫作“真好”。

第二種“好”,叫作“剛好”。

第三種“好”,叫作“要好”。

第四種“好”,叫作“不好”。

總結一下說“好”的方法:“真好”是不能隨便說的,免得讓對方覺得自己讓步過多;“剛好”是最常用的,可以讓對方繼續創造出價值;“要好”是比“要不”更爲和善的,也是最能發揮出談判的商量精神的;“不好”則是應該避免的,吹毛求疵只會讓談判不歡而散。

在談判中,有四種可能的終局方式:成局、破局、僵局與和局。

1.成局對應英文裏的“deal”,表示雙方達成協議;

2.破局對應英文裏的“dead”,意爲談判宣告死亡;

3.僵局對應英文裏的“deadlock”,意爲談判被鎖住了,無法推進;

4.和局對應英文裏的“draw”,意味雙方達成了和解。

只要還沒有確定分手,就要去努力挽回。如果把分手當成口頭禪,三天兩頭就提出一次分手,那麼分手的可能性也就慢慢增加了。可見,破局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協商、溝通或談判的方式。

所以,我們必須儘可能地避免破局,並且提醒對方,破局對雙方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達成協議的議題進行談判。這種和局的做法即英文裏所說的“agree to disagree, agreeably”。其中,“agree to disagree”的意思是雙方對某些事表示同意,但某些事則擱置爭議保持不同意。而“agreeably”則意味着這一切都是在雙方非常和諧的狀況下達成的。

通常,決定談判優勢的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談判的戰力,包括談判的戰略、戰術以及戰鬥能力的發揮;另一類是談判的實力,即談判者在談判之前就已經具備的一些有利條件。我們通常將談判的實力叫作“談判籌碼”。

1.談判資源對應英文裏的“valuables”,指的是自己手上所掌握的有價物;

2.談判信息對應英文裏的“information”,指的是所獲取的多種類型的情報;

3.談判時間對應英文裏的“time”,指的是雙方在談判中的焦急程度;

4.談判選項對應英文裏的“alternatives”,指的是談判中可以走的路。

如果將這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拼起來,剛好就是單詞“VITA”,

在英文裏是“生命”的意思。我們可以把這四種談判籌碼比作平常人們最

利益性的資源即可以爲對方創造利益與價值的資源。

利益性的資源具體可細分爲三種:

1.人力資源

2.物力資源

3.財力資源

三、知識性的資源

知識很容易與談判信息相混淆,但知識與信息是不同的,知識比信息更復雜、更具系統性。而且談判中的知識,是指能夠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的實用知識,也是企業經常提及的“know how”,意思是你知道如何去完成某項工作。如果別人不知道如何去完成某項工作,不知道解決某種問題的方法,但你知道,那你就在談判中擁有了知識資源的優勢。

但在談判中,光是讓對方知道自己擁有這些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強調這些資源能爲對方帶來的終極價值。舉個營銷學上常見的例子,如果一家企業生產了一款家用鑽洞機,請問這個鑽洞機有多少價值呢?鑽洞機能創造出的直接價值,就是在牆上鑽出洞。但看這個洞是不具有多少價值的。如果你鑽這個洞是要用來掛證書、掛照片的,這時鑽洞機就不是隻鑽了一個洞,而是利用這個洞去保留人生的榮耀與美好的回憶。所以保留人生榮耀與美好回憶,就是鑽洞機所創造的終極價值。

在談判中,你要告訴對方,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不僅具有眼睛所看到的價值,還能爲對方帶來終極價值。

曾說:“跟人怎麼談判呢?好言好語加上一把槍,要比只有好言好語可以得到的更多。”這位黑道老大正道出了一個談判的道理,能給對方帶如果遇到對方擁有傷害性的資源,爲了避免談判對自己不利,除了你也準備好傷害性資源之外,也可以去準備抵抗性的資源。比如對方擁有導彈,但你可以在導彈發射之前,把對方的發射臺炸掉,相當於對方的傷害性資源對你就無效了。

情報戰:知己、知彼、知局、知知

情報戰具體可分爲:談判前的信息獲取與談判過程中實時信息的蒐集。

比如在服飾界,一件衣服的成本一般佔定價的一成到兩成,所以如果你買到一件打五折的衣服,只能說價錢還算不錯,因爲這件衣服的價格是可以打到三折甚至兩折的。而對於汽車來說,它的成本就沒那麼多。

1.在談判前一定要搜索瞭解一下你的對手。

2.千萬別在社交媒體上貼出會泄露己方情報的任何內容。

1.誠實的態度,即公開的“撲克臉”

2.隱藏的態度,即不動聲色的“撲克臉”

3.變化的態度,即誤導對手的“撲克臉”

4.莫測的態度,即虛實難測的“撲克臉”

時間籌碼指的是雙方在談判中的焦急程度。簡而言之,通常哪一方在談判中越是焦急、慌亂,就越容易失去冷靜評估的能力,越會居於不利的地位。所以,通常談判高手爲了佔有優勢,就會運用“讓對方焦急而自己不急”這一時間籌碼。

隨着時間的流逝,自己會變弱而對方會變強,就是局面對你不利了。此時你可能會說:“時間籌碼不在我這邊呀。”時間拖得越長,對方的時間籌碼越會增加,而自己就越會陷入不利的境地。

《三國演義》中有個類似的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仲達即司馬懿。故事說的是司馬懿聽聞諸葛亮去世了,覺得蜀國失去了諸葛亮。在談判中有一種“80/20法則”,意思是談判中有80%的成果,會在最後20%的時間裏達成。所以,談判就是一場時間戰,可以告訴對方:“時間再拖下去,你的需求,我就不能滿足了;給你的讓利,我也收回了。”讓對方焦急而自己卻臨危不亂,是打贏這場時間戰的一種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可以滿足需求或讓利的時限。

總之,談判選項是談判中最爲關鍵的實力,在英文中叫作“walk away”,即隨時可以離開談判桌的權利。當你擁有許多談判選項時,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走別的路依舊可以到達同樣的目的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