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忽略技術就是在作死

2020年5月全國程序員平均工資14542元,工資中位數12500元,其中95%的人的工資介於5250元到35000元。

不可否認,互聯網行業確實算是賺錢的行業,而程序員更是這個行業裏的香餑餑。程序員升職加薪比起其他崗位來說,相對更加容易。

但是根據調查顯示,但僅有13.57%的程序員在這個行業堅持了十年以上。

筆者看到不少“大齡”程序員惶惶不安,“後浪”奔湧而來,繼續996,彷徨卻又無可奈何。

中年,在這個標誌着“成熟”的年齡階段,家庭、事業、財富,看似擁有了一切,他們卻有些力不從心。左手牽着年幼的兒女,右手扶着年過花甲的父母。房貸、教育等開支“大山”,互聯網人才結構性過剩,年齡增長帶來的高薪壓力,身體機能不可逆下滑……

甚至連剛滿30歲的青年也開始有了危機意識,直言“中年程序員太難了!”
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忽略技術就是在作死

單純按年齡說事

一個行業如果完全以年齡爲衡量,以年輕爲最高優先級,新入行的年輕血液立刻或者簡單熟悉行業規則之後很快就可以替代上年紀的中年人,那麼此行業一定是喫青春飯的。

但是這個世道,不是獨獨只有程序員在喫青春飯。

大家都知道,想在私企幹到65歲退休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職場人都難逃脫中年危機。

無論你什麼年齡,無論是什麼職位,無論你有什麼過往業績,都將面臨嚴重的危機,沒有任何保障,心裏沒有一點底。在筆者看來,45-60歲的中年人才真正算是危機。

競爭總是存在的,活下去的辦法就是學習,閱歷和經驗,是“大齡”程序員積累的先發優勢。

在筆者看來,並不存在什麼中年危機。如果你一直重複機械的工作,沒有專業性,且崗位附加價值低,這樣的中年人隨時都有可能被年輕人取代。

這種危機的出現,不該讓年齡背鍋。

沒有行業是絕對看年紀的,即使是演藝圈這種世俗目光中的標準“青春飯”行業,也會有年輕人無法輕易戰勝的“老戲骨”。
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忽略技術就是在作死

職場從來不缺普通的程序員

很多人都說程序員這個行業喫青春飯,我覺得對於一部分程序員來講確實是這個理,前提是你日復一日做着重複的工作而沒有隨着技術的更新而更新自己的技術。

隨着時間的流逝,如果我們不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技術深度、廣度以及對業務思考的能力等等,你肯定會被那些體力更勝於你並且比你更勤奮工作的人所淘汰。

職場從來不缺普通的程序員,缺的是技術有深度且對業務和產品敏感的人。

中國程序員的最大阻礙是語言障礙,英語不好,無法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技術,坐井觀天的人很多。第二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習能力不強而且沒有毅力,很容易放棄,不肯花時間深入思考問題和鑽研,大多思考如何能少加班,如何能賺更多,如何在工作中偷懶等等。

中國程序員是不是喫青春飯我不知道,但是不努力的人沒飯喫,天天加班做重複性的勞動暫時可以賺錢但是無法提升自己。

想想6-7年前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技術: Design Pattern, OO, Hibernate, Oracle, , SOA+ESB, JMS/ActiveMq... 如果你現在還只是懂這些東西,絕對會被熟悉雲計算和各種分佈式數據庫的年輕人吊起來打。

舉一個例子,藍隊雲的研發部總監,從微軟出來的技術大牛,年齡35+,現在依然在崗位上發光發熱,依然保持着年輕人比不上的思維和創造力。他依靠的是什麼呢?主動學習的能力,永遠擁抱技術,讓自己的思想保持年輕。

程序員千千萬萬,人力資源市場從來不缺普通的程序員。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無論什麼年輕都能發光。
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忽略技術就是在作死

做一個越老越香的中年程序員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不斷變革的行業,單方面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其實是忽略了技術因素。掌握全新技術的人到哪裏都不可能被淘汰。

作爲職場人,我們或早或晚都會幹到焦慮。
或許還不到中年,或許快到30歲,也許剛過30歲,就會打心底裏開始生出一種莫名的恐懼。
彷彿身體和潛意識都在拼命告訴我們,頭頂的天花板越來越近。

計算機是獎勵精英和努力的人的行業,它是青春飯, 給予年輕人以嘉獎,讓你不會被平庸之輩用年紀和所謂"資歷"壓的不得翻身。

然而,事實證明有能力有技術的人從年輕到年老都是爸爸。
大家都知道360,但不一定都知道傅盛。360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傅盛的功勞,但是功高蓋主,2008年,傅盛辭職。一代技術大牛在30多歲的年紀幹了什麼,創立了金山,研發了獵豹瀏覽器,在36歲的年紀依靠技術身價上億。

你可能會說,這個行業成功的人總是少數。你錯了,技術永遠不會過時,及時不能成爲行業先鋒,也能憑藉能力成爲“不可替代”的程序員。

互聯網行業信息交替日新月異,每年又有大量高學歷的年輕人湧入,新技術與年輕人一起,一浪接着一浪連綿不絕,所以作爲互聯網人,萬萬不可安於現狀!

面對大齡焦慮,唯有儘快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這樣就算大風大浪過來的時候,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再次站在風浪的前端。

在年輕時用新思想新技術打敗90%的“不思進取”的前輩,在中年用自己的豐富和見多識廣的學識壓制90%的年輕人。

時間的沉澱、經驗的積累,成爲不可替代的人,這一切都歸功於勤奮學習的回報。
這兩天看到一個很勵志的新聞,一位61歲的阿姨在疫情期間上了160多門網課,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值得我們程序員學習。
說程序員喫青春飯,忽略技術就是在作死
最後,筆者想對感受到中年危機的程序員提點建議。

你30來歲就感覺中年危機了,你感覺到壓力,喘不過氣來,你恐懼,你焦慮,你不知道路在何方
那真的是件大好事啊!!
這讓你真正有機會冷靜下來,客觀的規劃未來的道路,如果能主動學習、合理規劃,中年的你將會是你知識、經驗、體能的綜合巔峯階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