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S分布式文件系统简介及其部署

实验环境:

server1:172.25.16.1 master
server2:172.25.16.2 chunk server
server3:172.25.16.3 chunk server
foundation60:172.25.16.250 client

server1:
1.安装master和管理的web图形界面

[root@server1 ~]# yum install moosefs-cli-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moosefs-cgiserv-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moosefs-cgi-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moosefs-master-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y
[root@server1 ~]# cd /etc/mfs/
[root@server1 mfs]# ls
mfsexports.cfg         mfsmaster.cfg         mfstopology.cfg
mfsexports.cfg.sample  mfsmaster.cfg.sample  mfstopology.cfg.sample
[root@server1 mfs]# vim mfsmaster.cfg		##主配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主节点写入解析

[root@server1 mfs]# vim /etc/hos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开启服务并查看端口

[root@server1 mfs]# systemctl start moosefs-master
[root@server1 mfs]# netstat -antl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介绍:
9419:metalogger监听的端口地址,和原数据日志相结合,定期和master端同步数据
9420:用于和chunkserver连接的端口地址,通信节点
9421:用于客户端对外连接的点口地址

4.打开cgi图形化管理工具

[root@server1 mfs]# systemctl start moosefs-cgiserv.service
[root@server1 mfs]# netstat -antl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浏览器输入:
http://172.25.16.1:9425/mfs.cg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2部署:
1.安装chunkserver

[root@server2 ~]# rpm -ivh moosefs-chunkserver-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添加解析

[root@server2 ~]# vim /etc/hos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给server2添加一块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oot@server2 ~]# fdisk -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创建分区并格式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空间全部都给一块分区

格式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挂载

[root@server2 ~]# mkdir /mnt/chunk1
[root@server2 ~]# mount /dev/vdb1 /mnt/chunk1/
[root@server2 ~]# 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编辑chunkserver的相应配置文件添加共享data的挂载路径

[root@server2 ~]# cd /etc/mfs
[root@server2 mfs]# ls
mfschunkserver.cfg  mfschunkserver.cfg.sample  mfshdd.cfg  mfshdd.cfg.sample
[root@server2 mfs]# vim mfshdd.cf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修改挂载目录的用户和所属组

[root@server2 chunk1]# chown mfs.mfs /mnt/chunk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查看开启的端口

[root@server2 chunk1]# systemctl start moosefs-chunkserver
[root@server2 chunk1]# netstat -antl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刷新浏览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3同server2一样操作

[root@server3 ~]# yum install -y moosefs-chunkserver-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root@server3 ~]# vim /etc/hosts
[root@server3 ~]# mkdir /mnt/chunk2
[root@server3 ~]# chown mfs.mfs /mnt/chunk2/
[root@server3 ~]# vim /etc/mfs/mfshdd.cfg
[root@server3 ~]# systemctl start moosefs-chunkserver
[root@server3 ~]# netstat -antl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刷新浏览器:
server3已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客户端的搭建(真机)
1.安装client服务

[root@foundation60 3.0.103]# rpm -ivh moosefs-client-3.0.103-1.rhsystemd.x86_64.rp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添加解析

[root@foundation60 3.0.103]# vim /etc/hos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创建真机挂载的数据的目录并且编辑配置文件添加挂载目录

[root@foundation60 3.0.103]# mkdir /mnt/mfs
[root@foundation60 3.0.103]# vim /etc/mfs/mfsmount.cf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客户端挂载

[root@foundation60 mfs]# mfsmou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挂载客户端下创建目录并且查看相应信息

[root@foundation60 ~]# mfsmount 
[root@foundation60 ~]# df
[root@foundation60 ~]# cd /mnt/mfs/
[root@foundation60 mfs]# ls
[root@foundation60 mfs]# mkdir dir1
[root@foundation60 mfs]# mkdir dir2
[root@foundation60 mfs]# mfsgetgoal dir1/
dir1/: 2
[root@foundation60 mfs]# mfsgetgoal dir2
dir2/: 2			##默认会分别在俩个chunkserver上备份数据

可能出现的错误:

dir1/: realpath error on (/mnt/mfs/dir1): ENOEN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目录从新操作一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客户端备份测试:

  • 指定挂载目录下的dir1的目录中文件备份为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ir1和dir2目录下存储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关闭server2的chunkserver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ir1目录下只备份一份在server2上,所以关闭服务会丢失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客户端离散数据存储

开启server2的chunkserver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默认chunkserver对数据的备份是按块来备份的,每一块备份50M

mosefs-master的服务开启及关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