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理將遇到哪些問題

 

  只有確保數據的標準化、規範化、可信可用,才能進一步通過數據運營、數據應用幫助企業實現數據資產管理、發現內部數據問題、發掘數據價值,進而實現企業數據資產的盤活和有效利用。數據治理應該採用最簡單的手段管理最有價值的數據,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遇到過在很多數據治理開展過程中,常見的“兩不三難”的情況:

數據治理將遇到哪些問題

 

  1)後向型治理,不一致:因歷史原因,很多企業採用“先建後治”的方式,通過手工填報、反向解析代碼、腳本等的方式進行元數據探查、血緣探查、數據質量管理,事後才能發現問題,容易造成管理的內容和生產內容的不一致。

 

  2)被動型治理,不高效:當發現質量問題時建設質量平臺、需要數據字典的時候建設元數據管理平臺,將原本完整的治理體系割裂爲多個系統、多個平臺,造成系統集成難度高、治理效果差。

 

  3)誤區型治理,難聚焦:隨着中臺的建設腳本和任務越來越多,本來管理數據變爲了管理程序;數據治理的本質是管理數據,走入誤區變成管理程序、腳本、任務,造成了管理失焦。

 

  4)項目型治理,難延續:數據治理的最終目標是提升數據價值,是一個持續漫長的運營過程,需要逐步完善、分步迭代,指望一步到位完成數據治理是不現實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以項目交付爲目標,點到爲止,導致治理不全面、無延續,效果也註定是差強人意。

 

  5)兼職型治理,難落地:由於每個行業、企業、單位的組織體系、數據應用、基礎架構不同,需要通過方法論找到適合企業的特有的數據治理思路,同時需要專人或專業團隊進行強有力的支撐,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是企業安排員工進行兼職管理,導致職責不清晰,主動性不強,治理工作落地困難。

 

  目前,在企業進行大數據應用時,我們發現一個規律:企業每天都有不斷的數據分析需求,而數據的質量存在很多問題,當耗費極大心血做一個數據平臺,卻發現結果分析不對。

 

  想做大數據治理,首先要把標準做好。否則,匆忙建設各種數據倉庫、數據集市,最後發現標準有問題、質量不高,然後再建數據標準,導致出現投資浪費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