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寫一個總結“如何高效學習”的筆記—2

寫在前面:

       一筆24美元的資產,如果從1626年開始以9%的投資回報率進行復利增長,增長374年,到2000年的時候,就會變成2386萬億美元。

2386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2018年全球最大的公司微軟的市值不到一萬億美金,

而美國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不過是20萬億美金。

思考更深層次的推進,我們會發現,其實複利思維就是一種加速度思維

第十年的時候,這筆投資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到了50年的時候變成了1784.6美元,到了200年的時候,數字變得驚人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複利導致了絕對值的增長,它是呈現了一個加速度的趨勢的。時間越久,這種絕對值的加速就會越快

所以,當初始財富很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複利的效果不會特別明顯。但是,一旦跨過一定的閾值之後,絕對財富累積的速度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地顯性了。
那同樣,在我們個人成長上,經常也會碰到這個閾值帶來的問題:努力了很久,但是,看得見的效果卻並不是很明顯。而這種感覺,它經常會伴隨着很大的挫敗感,讓人堅持不下去。
比如說背單詞,很多人會停留在一本單詞書的前面幾頁。當拼命地花一週時間死磕,把整本書背完,不管中間忘掉多少。然後再花一週時間背完第二遍。這個時候奇蹟出現了,在第三遍的時候,明顯地感覺到單詞在腦子裏開始呈現出有序的排列,而不同單詞之間的聯繫開始浮現。所以,第三遍大概只花了不到5天就完成,而且明顯能感覺背的效果要好很多。然後,接着到第四遍、第五遍,就完全是越過山丘的感覺了。
到這個時候,再做題,題感就完全變了,因爲生詞沒有了。你再加一點點套路式的訓練,很快就能拿到高分了。更重要的是,經過這麼一次特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讀英文文獻的難度降低了好多,在英語學習上就能夠進入一個相對正向的反饋機制了。
所以,換句話說,無論如何要經過一個閾值之後,複利的加速度才能顯現,複利效應才能夠真正地實現

如何實現加速度(要麼初始值很大,要麼初始速度快)
複利中的加速度其實是複利奇蹟的來源。而實現這個加速度必須跨過一個基本閾值,也就是要實現從0到0.1的突破。
那如果你的初始值很大,比如說官二代、富二代投資,比如說北大、清華的人畢業找工作,硅谷的精英自己創業,你自然會發現複利效應更容易實現。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我們來說,這個初始值都是比較低的,那麼,怎麼才能完成財富或者成長路上的閾值突破,實現複利效應呢?我的答案是初始速度要快
一筆24美元的小額資金,每年9%的收益,複利增長,到1萬美元要花70年時間,到百萬美元要花124年177年破億。很明顯,最早的1萬美元的積累花費了更長時間,後面慢慢地有了加速度。
那假設這筆初始資金更小,只有10美元的話,那給定9%的增速,到1萬美元要花81年。可是,如果我們改變增長速度,以15%的速度進行復利增長,事情就會起變化了,到1萬美元只要花50年88年後到達百萬美元,116年後破億。
所以,只要增長速度夠快,初始值造成的差異很快就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可以實現逆襲,更快地實現複利的加速度效應。
那這個邏輯,放在企業和個人成長上也是一樣,甚至更明顯。在起步的階段,你必須竭盡全力保持高速增長,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閾值,進入加速度的進程,這樣才能讓你在後期獲得複利的紅利。

如果你認爲自己的賽道是對的,但是又看不到努力堅持的效果,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就是加速、加速,再加速,直到突圍爲止。
初始速度不夠的話,實現複利效應會耗費長得多的時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再來看複利思維,你就會發現,複利思維不僅僅要求一個長期增長框架,更基本的是要求足夠的初始速度突破閾值才能真正地抓住複利的加速度,實現複利的紅利。

 

個人的成長的複利

第一種情形:每天渾渾噩噩度日,沒有一點進步,一年以後還是維持原狀,是1;
第二種情形: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只進步1%,一年以後水平值是37.78(1.01^365=37.78);
第三種情形:每天還退步一點點,退步1%,一年以後水平值是0.025(0.99^365=0.025)。

 

指數(複利)學習方法:

初始速度快,不斷地加速、加速、再加速,把自己逼到牆角

從而以最快的時間到達閾值點,實現縱身一躍,那樣你就踏上了加速跑道

小哥,你可以了,要達到人生巔峯了~~~~

參考: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複利思維的加速效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