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雜思——息妄歸真

“不待雨來先地溼,並無雲處亦天低。”

梅子已過青時節。江南的黃梅時節,陰雨連綿,到處都是溼噠噠的,即便如此,仍是遮不住這青山綠水的風景,隨處都是如畫寫意。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對詩人來說,梅雨是浪漫的、多情的、憂愁的,也是唯美的。詩詞裏的梅雨季節,自有一番難以言傳的絕美意境。

金陵古都,十里秦淮,多少文人墨客賦情賦詩,連那生生不息的潺潺河水都沾染了無限情懷,隨波盪漾。

“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

乘一葉扁舟,在煙雨濛濛的河上翩然而行,飲茶賞雨,好似穿越了時空,夢迴千年……

沒在江南生活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這個時節之美的,煙雨江南,如詩如畫。

我曾不只一次在我的文字裏表達過,生於斯,長於斯,這份愛是透在骨子裏的。

近來讀了王國維的不少詩詞,有一首《阮郎歸》,描寫的正是梅雨時節的江南美景。

女貞花白草迷離,江南梅雨時。

陰陰簾幙萬家垂。穿簾雙燕飛。

朱閣外,碧窗西。行人一舸歸。

清溪轉處柳陰低。當窗人畫眉。

讀這首詞就像是欣賞一幅中國山水畫。白花碧草,清新淡雅,萬家簾幕低垂,燕子低低飛過,樓閣窗臺外,遊子乘舟歸家,還有那畫眉梳妝的佳人喲,在等誰……這一切籠罩在無邊無際的朦朧細雨之中,如畫似卷,餘韻悠長。

窗外的雨下得有聲有色,或急或緩,洗刷着這個世界。

越來越喜歡獨處,在這樣的雨夜。

屋子裏除了自己的呼吸聲、翻動書頁的嘩啦聲,掀起蓋子往茶壺中續水的聲音,不,還有那些花花草草的說話聲,彷彿輕聲的呢喃,融融曖曖。所以,我不是孤單的,只是在享受一份靜好!

不知不覺,崇尚起簡約的生活方式,比如清淡的飲食,喜靜不喜鬧,更加喜歡古琴帶來的天籟之音。和蜜友之間也只在那份惦念累積到有些沉甸甸的時候纔會撥通電話,聽着那頭的安好,還有吧啦吧啦的絮叨,沒心沒肺的笑聲,心,便踏實了。

我的陽臺小花園已經有些模樣了,大大小小十幾盆,頗有些綠意盎然的景象,像個小小的植物園。綠蘿和常青藤都肆意地拖下了長長的藤蔓,像一道綠色的瀑布;發財樹枝繁葉茂,看來有挑戰兩米之勢,春天時略做修剪,如今長得是愈發的好;杜鵑花謝了之後,養分都給了葉子,每一片都是飽滿鋥亮的樣子,期待着下一個花期的到來;茶几和書桌上各有一盆文竹,造型有異,風雅盡同。

最愛把搖椅搬到陽臺上,然後窩進去,微風陣陣吹來,溼潤的空氣帶着泥土的味道瀰漫開來,閉着眼睛,慢慢搖,拋開紅塵俗事,放空自己,讓時間慢下來……

雨天最適合做什麼呢?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此時雖無皓雪紅梅,思來想去,依然還是讀書最好。

早前讀過朱良志的《麴院風荷》,收益良多。作者是北大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和藝術關係的研究。他的書裏融合了哲學、美學、禪學、理學、心學、道學,把漢字、繪畫、書法、印章、園林等等,全部糅合在一起。

有一條對他的評價是:用哲學思維讀懂中國藝術的精神本源。

深以爲然!

精讀他的一本書,就如同讀了數本不同的典著,總有無數的欣喜和領悟,啓人深思。

近來,把他出的書大致瞭解了一番,又選購了兩套。一套被稱爲“中國美學入門”,共有五本之多,分別是:《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法自畫生》和《扁舟一葉》。光是這些書名就已經讓人心懷嚮往了。另外是一個單本——《清氣滿乾坤》,已經開始閱讀了。

其實,讀書也是蘊藏着緣分的,如同人與人之間。書海無涯,萬千書籍層出不窮,有些是自己找着看的,有些是緣分使然,能讀到的,是緣,能愛上的,更是良緣。

我總是渴望有很多書來擺滿我的書架,可讀書的速度卻怎麼也趕不上買書的速度,如此貪婪,如何是好!

活到中年才似乎開了竅,彷彿撥開了雲霧,清晰了想成爲什麼樣子的自己。

有一個詞語叫“息妄歸真”,應該是禪語,意爲“離言說相,離心意識,熄滅貪嗔癡”,可思,可想,可悟!不知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那個境界。

每個人對世界的感知,其實都是內心的映射,擁有什麼樣的心,就會看見什麼樣的世界。

有人問我爲什麼會堅持寫作,其實,這哪裏能稱得上“寫作”這麼至高的境界,愧之,愧之!

之所以寫,是把文字當作一個路徑,去找尋一些思考,或是某種思想,它會在一個地方,只有不斷尋找纔會出現,如同燈塔,引領方向。

這個世界,有陽光雨露,也有黑夜黎明;有坦途大道,更有坎坷崎嶇。正如筆友在她的文章中所說:“每一次無望,都是希望的開始!”

心中懷着對文字的崇敬和炙愛,我想,對生活也必定是懷有一份熱忱與希翼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