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開發不出流行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呢?

中國爲什麼不能開發出自己的編程語言和流行的操作系統呢?是中國的IT產業就這麼落後嗎?

看了很多回答,有的答案寫的很認真,按照編程語言出現的時間順序等梳理;有的也非常認真,但是邏輯是錯的;還有一種是搞笑的。爲什麼中國沒有開發出流行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

 

 

我的答案是:

中國沒有開發出成功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根本原因是中國的 IT 產業處於落後狀態。還在循着美國產業發展路徑追趕,沒有發展到世界頂尖。

沒有站到浪潮前沿,就無法感知產業發展方向,就無法創造出適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

好,現在問題來了,什麼時候中國可以寫出操作系統,什麼時候可以出自己的編程語言。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好,暫時不回答,在文末有答案。

1、PC 操作系統發展歷史

簡單回顧下操作系統發展歷史,現在的操作系統有十幾個,對於 IT 行業以及互聯網從業人員接觸到的有:

PC 操作系統:DOS,Windows,Linux,MacOS 等。服務器操作系統:Linux,Unix,OS/2 等。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iOS,BlackBerry (黑莓),Symbian(塞班),Windows Mobile。嵌入式系統:windRiver,QNX 等實時操作系統。對於普通人一般接觸到的操作系統就三種:電腦的 Windows 和手機平臺的Android、iOS,其他的估計連聽說過都沒有。

對於業內人士瞭解的概念,寫一個操作系統不難,難的是基於這個系統的生態系統。

IT 從業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都在這個操作系統上工作以及開發應用,這樣纔是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而不是一個在高校內教學的教學模型,或者是實驗室的試驗品、Demo。

寫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不是靠技術先進就可以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回顧下當下最成功的操作系統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以 Windows 和 iOS、Android 爲例。

DOS 系統最早是一個技術人員的作品,被比爾蓋茨買過來,修改用在了 IBM 的 PC 電腦上,隨着個人電腦的普及而發展起來。

當時電腦都沒有操作系統,DOS 一出來就基本佔據大部分桌面市場,後來基本 DOS 內核的 Windows 隨後推出。

因 IBM 兼容機的價格優勢,在與蘋果電腦的競爭中佔據優勢。理所當然的各種應用軟件都是基於 Windows 系統開發的。可以說 PC 時代的軟件巨頭都是基於 Windows 平臺的。

後續跟隨操作系統圖形化界面的潮流推出 Windows 系統,此後一直佔據着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主流。

後來 Linux 系統想佔據個人桌面系統,努力了很多,一直沒有成功,不是技術不先進,圖形化不夠漂亮,軟件不夠豐富(對於非辦公人員來說,日常軟件已經夠用),而是已經過了個人電腦的浪潮。

普通人已經適應了 Windows 系統的操作了,微軟成爲了事實上的個人電腦的系統的標準的制定者,操作習慣的引導者。

操作習慣一旦養成,想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普通人重新去學習一種新的操作習慣的成本太高,軟件開發廠商重新適配新操作系統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當年推出的 Windows Vista 系統,因操作方式變化太大,遭遇了失敗。

所以 Windows 的天時是個人 PC 的浪潮,地利是在美國,完善的配套產業,人和比爾蓋茨的商業能力以及起步時媽媽是 IBM 的董事,IBM 的 PC 預裝了 DOS。

由於當時蘋果的封閉,Windows 系統在技術上沒有蘋果的好,但是藉助 IBM 的兼容 PC 價格優勢,佔領了大部分市場。

隨着時間的累積,Windows 的生態越來越豐富,應用軟件,企業應用等,甚至影響了硬件標準的制定。

個人操作系統多年來積累的軟件,以及很多的企業應用和服務,要遷移,需要把原來的需求理清楚,新系統上開發,還要詳細測試沒有 Bug,新舊系統切換還要保證原有業務穩定,遷移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沒有公司可以承擔的起。

所以在個人操作系統領域,Linux 根本沒有可能挑戰 Windows 系統。

2、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我們再來說說手機操作系統,基本是 iOS 和 Android 的天下,這個浪潮離我們比較近,很多人都是親身經歷這兩個系統的發展的。

時間撥回到 2007 年,當時第一代 iPhone 剛發佈,震驚了世界,十幾年過去了,重新回顧發佈會,依然覺得震撼,真的是劃時代的產品。

從此,開啓了從 PC 時代向智能手機時代的大幕,開啓了 PC 互聯網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幕。

蘋果憑藉 iPhone 的發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後續的智能手機界面和操作方式,都是以此爲準,可以說蘋果制定了智能手機圖像界面的標準以及操作標準。

這個一個變換,直接帶來了 IT 產業的環境變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外部氣候已經變了,所有的生物都要做出改變來適應新的氣候,完成遷移,不然就會被時代淘汰。

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操作系統的出現,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和領域,也是整個 IT 產業的重大變化。原有 PC 時代的軟件巨頭和互聯網巨頭都在努力向新的平臺遷移。

移動平臺是全新的,操作方式是全新的,全都是未開發的處女地,沒有舊時代的巨頭阻擋和門檻。

智能手機的銷量每年增長 50% 以上,意味着用戶每年增長 50%,這裏全新的藍海,是時代弄潮兒的最佳機會。搶佔住了移動平臺,就拿到了通往未來的門票。

美國智能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經過 2000 年後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硬件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低功耗的 CPU 可以運行起來 480*320 的分辨率的畫質了。3G 網絡的發展,速率基本可以到 2M 以上了,基本達到了寬帶的條件。地利:在 2006~2007 年,美國依然是 IT 產業的高地,硬件到軟件,無不是獨步天下。人和:硅谷作爲 IT 產業的聖地,操作系統人才積累雄厚。最關鍵的是有喬布斯這個從 PC 時代走過來的大神。美國硅谷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iOS 和 Android 順利的佔據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基本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另外來看,手機操作系統有資格參與競爭的選手也不多,歐洲諾基亞主要的 Symbian 系統,加拿大黑莓主導的 BlackBerry OS,微軟主導的 Windows Mobile(Phone),三星的 Bada(後來的 Titan)。這幾個系統種種原因,在競爭中都失敗了。

國內的廠商當時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甚至在智能手機爆發時(2007 年,iPhone 發佈時),國產手機被山寨機打的節節敗退,處於歷史的低谷,根本不是現在的情形(國產智能手機佔 80% 以上份額)。

可見當時國內在整個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時,產業鏈哪個環節都沒有優勢,連一個像樣的領導廠商都沒有。

操作系統的特點是一旦佔據了市場,基本很難更換,現在去開發一個新系統來搶佔原來市場,非常困難,需要完整的工具鏈支持,開發者遷移成本也非常高。

所以操作系統國內沒有佔據市場,是整體由國內 IT 產業的發展水平決定的,沒有站在浪潮之巔,就感知和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前佔據新的領域。

 

3、國內操作系統的機會

iPhone 發佈後,整個產業界一下震驚了,苦苦探索的智能手機終於了有了方向。

在蘋果之前,智能手機是黑莓,Symbian,WindowCE,這幾個系統的思路基本是 PC 系統的延伸,而不是像 iOS 一樣專門爲智能手機設計的操作系統。

當時的 Android 系統還是 Robin 的玩具,設計還是全鍵盤的設計。

在 iPhone 發佈不久,谷歌靈敏的嗅到時代鉅變來了(成爲巨頭的公司一定是靈敏的,對於產業的發展趨勢判斷一定是超級的,不然谷歌也不會成爲穿越時代的巨獸),急匆匆收購了 Android 系統。

和當年微軟的 PC 操作系統的思路一樣,操作系統開放給手機廠家使用,佔據了大部分的智能手機系統的份額,拿到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門票,使自己的互聯網服務有了棲身之地,奠定了谷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基業。

回顧這些,就是想說明,一個操作系統的成功,一定是跟隨着產業發展的浪潮,滿足了產業發展需要的需要,隨着產業一起發展,才能獲得成功,這個就是吳軍老師寫《浪潮之巔》裏的,大公司也有隨着時代轉型,不然也會沒落。

結合前面的論述,現在主流的操作系統,PC 上的 Windows,服務器上的 Linux,智能手機的 Android 和 iOS,格局一定,基本無法動搖。

想佔開發出流行的操作系統,要等到下一個產業變遷的時刻,同時國內還要有巨頭來主導,保證資本和人力的投入,還有龐大的市場來檢驗,以及對應的技術人才和商業人才積累。

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纔可以抓住機會,佔領新興產業需要的操作系統。

回到本文的標題,什麼時候會出現中國主導的操作系統,個人覺得再出現新技術領域時,一定有中國操作系統的一席之地的。這個時間點在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

但是下一次產業機會出現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是在中國這一邊的:

天時:現在國內移動網絡開始普及 5G,4G 覆蓋率非常高,移動用戶數巨大,現在國內的 IT 廠商具備和全球頂尖的實力,阿里,騰訊,華爲。在應用層面,許多應用都是在國內先出現,然後普及到全球,抖音就是一個例子。地利:現在 IT 產業的硬件製造的高低在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華爲、OPPO,VIVO,小米,都是全球前幾大廠商。硬件生產效率驚人,可以第一時間以合適的成本和速度生產出新領域的硬件平臺。人和:這個人和不是指具體的某個人,首先國內IT產業經過這些年的長足發展,在底層系統方面積累了人才,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還有就是有了全球 TOP 級的平臺,阿里,騰訊,華爲,這些企業可以和美國的 IT 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競爭,當新的產業機會出現時,這些巨頭肯定會全力投入競爭,起碼在資本投入方面,是可以與美國的企業想媲美的。還有一個就是國內巨大的市場,一旦佔據就可以快速攤銷研發成本,產品快速迭代和進化,可以更方便的搶佔市場和競爭。搶佔新領域的操作系統,就補上了操作系統的一環。4、新的編程語言

同理,編程語言也一樣,一個編程語言的發展,是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提升開發效率而取得發展的,不是閉門造車。

現在最流行的編程語言,Java,C,Python,C++,JavaScript 等,也都是滿足了產業界的巨大需要,佔據了一席之地。

以我現在用的 Python 爲例,Python 發明於 1991 年,一直處於小衆的領域,躲在角落裏做一些雜活,“苟延殘喘”的活着,如果沒有找到新的用武之地,Python 就會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幸運的是 2007 年穀歌使用 Python 做運維,找到了自己的用途。不然發展十幾年版本才進化到了 2.6 版本。出現較晚的 Java 都進化到了 6,7 了。

有了谷歌的站臺,業界也開始學習谷歌來做運維,Python 開始取得了發展。後面更加幸運的是趕上了科學計算以及大數據的浪潮,在數據分析領域發揮了自己的特長,進入了編程語言的前五,還當了幾次年度語言。

所以編程語言的設計不一定就是按照教科書的範式設計最好,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來促成。

例如 C#,語法設計號稱經典,和 Java 撕逼這麼多年,也沒有威脅到 Java 的地位。

一個是 Java 早期發展佔據很多領域,還有就是 Java 靠着 Android 強力續命了。

如果是微軟的系統取得了今天 Android 的地位,C# 估計就替代 Java 在 Android 上的應用開發語言地位了。

5、新產業出現的時間

時候產業會出現新的機會,方向是什麼,現在都沒有定論。需要大量的先驅去嘗試,去探索,最終找到一個出口。這個過程有多久,比較難說。

不過我們可以回顧下歷史,PC 發展是起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大規模普及要到 21 世紀初 Windows XP 發佈,2015 年達到頂峯,時間跨度是 35 年(1980~2015)。

智能手機孕育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有 Windows CE,黑莓等,取得突破是 2007 年在 iPhone 發佈,大規模普及在 2010 年,時間跨度是(2000~2010)。如果大家對前端感興趣的話,可以加一下我們的學習交流摳摳羣哦:649,825,285,免費領取一套學習資料和視頻課程喲~

可以看到產業發展速度是呈加速度的,智能手機從 iPhone 發佈到規模普及,不到五年。

現在智能手機功能的發展基本已經停止了,近五年已經沒有重大的新功能了,CPU 中加入 NPU 等都是在嘗試,是不是產業發展方向還不一定,至少華爲是走在業界的前沿,開始向無人區探索了。

新的機會現在就在孕育,靜悄悄的發展,在尋找發展的最佳路徑,就像電子不知道哪裏電阻最小,只會尋找最近的電阻最小的方向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