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是什么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周礼·春官·大师》云:“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 金,古代称铜为金,指钲、钟、镈一类打击乐器。湖北出土的楚国曾侯乙墓编钟,由大小65个青铜钟组成,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连钟架在内重一万余斤。所谓编就是一组之意。钟体上刻有2800多字的篆体铭文,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

  2. 石,指石磬一类乐器。《正字通·石部》:“石,乐器名,八音之一。”一般用石、玉制成,因大小厚薄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湖北出土的楚国乐器编磬,大小共25个。

  3. 土,是指缶、埙一类乐器。用陶土制成,既可当饮器,又可做乐器。歌唱时击缶为节奏。《史记》中有蔺相如迫秦王击缶的记载。

  4. 革,是指鼓类乐器。皮革可制鼓。鼓和钟大都用于祭祀、舞蹈、庆贺、战争等方面,所以钟鼓往往合称,《诗经》中就有“钟鼓乐之”的诗句。

  5. 丝,是指弦乐器。如琴、瑟、筝、琵琶等。因其弦多以丝为之,故称。

  6. 木,是指木制了乐器,如拀、敔等。拀,亦名椌,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敲击声音极响,多用于奏乐时指挥起止。敔,亦名楬,状如伏虎,用于雅乐结束时。

  7. 匏,是指笙、簧一类乐器。匏是葫芦科植物的果实,晒干后作为笙、簧的垫子,可发出共鸣。

  8. 竹,是指箫、笛、竽、筑、籥、笳类乐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