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曹操和曾國藩對待“神器”的做法

    曹操說“如果天下沒有我,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究竟想不想當皇帝?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先考慮意識形態,比如儒家就是思想意識形態,它的作用很大,

老百姓信,百官也信,整個國家都被儒家思想意識形態所塑造。曹操對這個儒家意識形態還是有所忌憚,雖然他的辯解看起來是有

道理的,前後也不矛盾。但曹操是個實力派,他手裏緊握槍桿子,他說如果不握槍槓子,就要“處實禍”,也就是被人害。但是我認

爲曹操保存實力,有事實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在他的後代形成優勢,讓他的後代完成“禪讓制”。讓我們看曾國藩,曾國藩這個人

比較能幹,當他戰勝“太平天國”時,實力已經很強大,大家都很忌憚他,但是此人目光遠大,他先派李鴻章到上海去,其目的就是

調查國際勢力,看看西方國家實力,當他發覺就是奪了清朝的天下,也要被西方國家打敗,還不如不奪,自己做一個忠臣,當然這

是我看書所思考得來的,不一定正確。但是,若果稍有理想的人都會這麼幹,而且他對待太平天國,破天荒的讓他們寫“自傳”,讓

他們寫讀後感,這就是有異志的表現。且太平天國有些大佬還說效命“曾國藩”,清朝是異族等等。曾國藩把李秀成的自傳修修改改

報上去了,這說明他的狡猾。還有一點就是他得到太平天國的寶藏,不上繳,自己吞了。還有自己終於裁軍,所以曾國藩明哲保身

了。而曹操直接就是皇帝,他殺了伏皇后,對待百官也很殘酷。荀彧效命立了大功,稍有不和,就殺了荀彧,因爲荀彧不贊成曹操

當皇帝,你曹操不想當皇帝爲何要殺功臣?他同曾國藩最大的不同在於曹操不裁軍,曹操的辯解是裁了會被人所謀害,其實,你只

要把部隊裁一部分,其他用來保障自己即可,曾國藩殺了那麼多人,他也把軍裁了,而曹操就是不裁,說明爲後代佈局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