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良:“碎片化”學習真是“一場騙局”嗎?

“碎片化”學習真的適合你麼?

無論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慕課”,還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微課”“知識付費產品”,既有衆多擁躉者,也引發了頗多的質疑或爭議。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所謂“碎片化學習”上浪費了太多精力,身心俱疲,似乎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仔細回想起來,卻效果不大。而且整天被“刷屏”,每天忙於“追風”,被不同的熱點牽着鼻子走,時間久了,就會感到倦怠。

但是,碎片化學習真的一無是處,甚至是“一場騙局”嗎?

作者:邱昭良

來源:身邊的經濟學

(ID:jjchangshi)

什麼是“碎片化學習”

就像人們對於“學習”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一樣,對於什麼是“碎片化學習”,也沒有嚴謹、共識的定義。

根據我的觀察,一般人會認爲,“碎片化學習”是利用零散的“碎片化時間”獲取信息,進行“學習”;另外一些人則認爲,“碎片化學習”是將大的知識體系拆分爲小的、更易於理解和接受的“碎片化知識”(如“微課”),從而使人們學習起來更容易的一種學習模式或教學設計。

相對於前者,後者常見於少量專業人羣以及部分在線學習實踐者。

但是,從個人實踐的角度看,碎片化學習既包括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信息,也包括循序漸進地積累“小塊兒”的內容,進行知識建構。二者都是個人在信息時代學習的必備技能。

“碎片化學習”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從本質上講,任何學習都是“碎片化學習”,也就是說,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或者打一針,就掌握了某種技能,那仍然只是科幻故事。

每個人的學習都需要從一點一滴開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從這種意義上講,學習過程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經過精心設計的“碎片化”內容更有利於學習。

相反,想“一口喫個胖子”或吞掉太大塊兒的內容,反而不便於消化、吸收。因此,這是“碎片化學習”的優勢之一,也是近年來“碎片化學習”興起的重要驅動力。

當然,學習也是系統化的,吸收到的“碎片化”內容,要被整合形成一個體系。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碎片化學習也不全是好消息。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或劣勢可能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 如果你所學習的那些碎片化內容,未經過“系統的設計”,它們可能是片面的、零散的,你即便花了很多時間,把它們都學習完了,也可能效果不佳,完全沒辦法構建起一個體系。

就像現在許多知識付費產品一樣,由於缺乏良好的“碎片化”設計,學習過程也未被有效地指導和管理,因而普遍達不到預期效果。

■ 即使信息經過了“碎片化設計”,藉助社交媒體網絡和人們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仍然面臨諸如“專注力”的縮短、學習過程的“心理孤單感”以及對“深度思考”的干擾等挑戰。

因此,碎片化學習既有優勢,也有缺點,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那麼,如何正確地看待並利用碎片化學習呢?

“碎片化學習”真的適合你嗎?

要讓“碎片化學習”這種方式發揮作用,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認真選擇適合你的、事先經過“碎片化”設計的系統化產品;

第二,學習者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

第三,對學習過程加以有效指導或管理。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所謂的“碎片化學習”純屬浪費時間。

對此,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故事。

有一位農民甲,每天拿着一個洗臉盆,追逐着天上的雲彩,期盼着能下點雨,讓自己可以接點雨水,去澆灌地裏的莊稼。

結果,天上的雲彩飄過來,又飄過去,偶爾有一兩場雨,自己接到的也只有那一兩盆,而他的耕田因爲沒有打理,土壤板結、沙化,根本存不住雨水。一季下來,農民甲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地裏根本長不出莊稼,顆粒無收。

另外一位農民乙知道,要想有豐碩的收穫,首先需要精心打理自己的耕田,深耕細作,讓土壤保持肥沃。其次,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能只靠天上的雨水,還必須有地下的泉水。

爲此,他選準一個地方,向下深挖,挖到了可以持續噴湧的泉水。這樣,不下雨的時候,泉水可以持續地滋養他的耕田;下雨的時候,他的耕田裏肥沃的土壤、茁壯生長的莊稼,都可以充分地吸收、蓄積雨水。因此,不管旱澇,農民乙的莊稼都鬱鬱蔥蔥,每年都是豐收年。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耕田”就是每個人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積累,“雨水”就是持續的“碎片化學習”,“泉水”則是更爲系統而經典的智慧來源,平衡“雨水”與“泉水”就是對學習的管理。

如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學習?

階段1. 明確自己要耕的“田”

毫無疑問,只有符合你需求的東西,纔是有用的。所以,不管你要採購的知識產品是否經過了科學的設計,它符合你的需要,纔是最主要的。

爲此,你要先明確自己要耕的“田”,也就是自己關注的知識領域,並且梳理出相應的知識體系,然後制訂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形成一定的知識積累。

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有有了一片厚實、肥沃的土壤,才能吸收、蓄涵雨水,並將其轉化爲滋養莊稼成長的營養。

否則,如果你還沒有自己關注的知識領域,你的知識還處於一盤散沙的地步,沒有建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和積累,這樣的話,你訂閱了一堆知識產品,每天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聽這個所謂的“專家”這麼講幾句,聽那個“大咖”那麼說幾段,或者這兒聽聽書,那兒參參會,時間看似花了不少,也接了一堆雨水,可是自己完全吸收不了,也沒有什麼留存。結果,自己被淋成了一個“落湯雞”,但還是沒有什麼積累和建樹。

在我看來,一個樸素但亙古不變的道理是:任何生長都需要時間。

想要在一夜之間或者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能夠有所成就,肯定是不現實的。

在當今時代,雖然信息傳播速度很快,你可以廉價、快捷地佔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吸收、理解它們,形成自己的能力,並非一蹴而就。我們要想在某個方面有所建樹,還是離不開專注、堅持和長期的努力。

如果你現在每天接受着各種“雨水”的滋養,但是還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積累,我建議你儘快發現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一些領域,然後趕緊停下來,別再忙着去接雨水了,而是要深入去探究、系統地學習。

爲此,你需要制訂一個主題閱讀計劃,也就是說選擇那些經典的書籍,進行系統化的閱讀,深入地學習,或者選擇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保持專注、付出努力。

就像你需要主動地彎下腰來,在你選定的田裏,認真地耕種、辛苦地勞作。這裏面有方法和技巧,但沒有捷徑可走。

階段2. 持續地吸收“雨水”

現代社會,變化無所不在。一個人在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以後,決不能止步不前。

你需要持續地吸收新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這就好像是你的田每天接受“雨水”的滋養。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

具體的途徑有很多種,比如說:有選擇地進行主題閱讀,定期去圖書館檢索、瀏覽某個知識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動態,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檢索,等等。

而優質的付費性知識,也是其中一種選擇,你可以有選擇地使用。這是個人持續學習與成長的第二個階段。當然,還是那句話,選擇哪些方式,如何組合,是否有用,這都取決於你。

階段3. 挖通自己生命的“泉水”

第三階段,就是要挖通自己的“泉水”。所謂“泉水”,就是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你長期的、系統化滋養的一些經典或智慧源泉。

拿我個人的例子來講,我一直研究個人與組織學習,通過碩士和博士兩段研究經歷,奠定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結構,也做了相當的積累。這是我個人學習與成長的第一階段。

之後,我一直不間斷地更新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包括每年閱讀該領域的一些新書,定期去圖書館或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並關注少量該領域的權威期刊;

同時,保持與該領域研究、實踐者的聯繫,自己也不斷地進行知識創造與輸出,讓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積累保持動態的更新與進化。這是第二階段。

隨着自己學習的深入,近年來我發現,中國古代的一些典籍,如《荀子》,還有該知識領域的一些“大家”的經典性著作,如《第五項修煉》等,都值得反覆參閱。

雖然這些著作可能已經是幾千年或者幾十年前出版的成果了,但是,直到今天,它們揭示的這個知識領域的一些深層次的本質和規律,並沒有過時,仍然值得我們系統地學習和借鑑。我覺得這些就是我個人生命中的“泉水”,可以給我深入而持久的滋養。

事實上,有的時候,“大道相通”“大道至簡”,你把某一個東西搞通了,很多其他相關的東西,也可能都“融會貫通”了。

所以,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雨水”很多,關鍵看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定力和目標,同時有一雙慧眼,睿智地選擇符合自己所需的精品。

這一方面要求我們有開放的心態,勇於接納一些有價值的高質量知識產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及時、持續的學習,不管是付費還是免費的;

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謹慎選擇,因爲相對於金錢而言,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更爲寶貴。

只有這樣,你才能不“靠天喫飯”,保持長期旺盛的創造力,並取得自己心儀的成就。

讓碎片化知識有效沉澱,推薦使用雲學堂絢星微課

雲學堂絢星微課支持語音聯播、小視頻、圖片配音、圖文混排等4種類型作品創作,可應用於企業介紹、產品知識、銷售技巧、客戶案例、活動宣傳等5大場景。關鍵還可以滿足你的定製化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