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學習筆記:1 數據結構緒論

1.1 數據結構起源

現實中,我們利用計算機更多的不是解決數值計算的問題,而是需要一些更科學有效的手段(比如表、樹和圖等數據結構)的幫助,才能更好地處理問題。數據結構是一門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問題中的操作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和操作等相關問題的學科。

1.2 基本概念和術語

數據:是描述客觀事物的符號,是計算機中可以操作的對象,是能被計算機識別,並輸入給計算機處理的符號集合。數據不僅僅包括整型、實型等數值類型,還包括字符及聲音、圖像、視頻等非數值類型。

數據元素:是組成數據的、有一定意義的基本單位,在計算機中通常作爲整體處理。也被稱爲記錄。

eg: 雞鴨鵝之於家禽就是數據元素

數據項:一個數據元素可以由若干個數據項組成。數據項是數據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

數據對象: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是數據的子集。

數據結構:是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係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1.3 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邏輯結構:是指數據對象中數據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邏輯結構分爲以下四種:1 集合結構  2 線性結構 3 樹形結構  4 圖形結構

物理結構: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

即如何把數據元素存儲到計算機的存儲器中,存儲器主要是針對內存而言,像硬盤、軟盤、光盤等外部存儲器的數據組織通常用文件結構來描述。

1 順序存儲結構  2 鏈式存儲結構(地址連續與否)

邏輯結構面向問題,物理結構面向計算機,其基本目的是將數據及其邏輯關係存儲到計算機的內存中。

1.4 抽象數據類型

數據類型:指一組性質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義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總稱。

C語言中,按照取值的不同,數據類型可以分爲兩類:

原子類型:不可再分解的基本類型,如:整型、實型、字符型等。

結構類型:由若干個類型組合而成,可再分解,如:整型數組。

抽象數據類型:(Abstract Data Type,ADT):指一個數學模型及定義在該模型上的一組操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