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间件TongLinkQ(TLQ)使用总结——记那几天趟过的坑

目录

引出问题

TLQ架构

TLQ常用命令

TLQ日志文件

TLQ使用

配置节点信息

配置上级节点

配置发送队列信息

配置接收队列信息

回执

应用逻辑代码

写在最后


引出问题

为了系统间安全的传输文件,公司决定用消息中间件——TLQ来作为文件传输的中间件。

第一次听说这个中间件,内心充满了疑惑。从网上查了一下资料,疑惑不光没减多少,反而更疑惑了,因为根本就没啥资料!!

TLQ架构

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安装TLQ的服务端,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是依赖TLQ的核心通信的

其逻辑为:发送方代码->发送方TLQ核心->接收方TLQ核心->接收方代码。其中TLQ核心之间的通信不需要人为关心,只需要关心如何用代码将消息发送或接收本地的TLQ消息即可

理解了这个逻辑就成功了一半!

TLQ常用命令

tlq 启动

tlq -cstop /tlq -cabort 停止(windows/linux)

tlqstat -l 查看节点是否连通

tlqstat -k 查看历史接收信息

tlqstat -r [接收队列名] 查看指定接收队列的内容

tlqstat -s [发送队列名] 查看指定发送队列的内容

TLQ日志文件

发送或者接收失败,或者说出了任何问题,都需要查看日志来定位问题。

log/TongLink.sys

log/TongLink.pkt

TLQ使用

TLQ配置文件在安装目录的etc/TongUser.Conf

配置节点信息

发送方和接受方都需要配置,作为标识。

配置上级节点

上级节点信息就是接收方的信息,所以只需要发送方配置即可。

上级节点信息需要配置上级节点的名称、IP端口等信息,其他默认即可。

配置发送队列信息

发送队列需要双方都要配置(原因:如果需要回执,接收方就变成了发送方,这里注意两者的角色转换)。

发送队列名:发送方的发送队列名。

节点名称:接收方的节点名称。

接收队列名称:接收方的接收队列名称。

配置接收队列信息

服务编号就是发送方的发送队列中配置的接收队列名称

回执

通常情况下,发送方发送给接收方之后,接收方都需要对发送方有响应,此时接收方就变成了发送方

但是!TLQ在发送方将消息发送给接收方之后,双方会建立长连接,此时接收方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发送给发送方消息,所以不需要配置上级节点。

应用逻辑代码

在TLQ安装目录/samples中会有发送和接收示例代码

 

写在最后

写文章目的就是交流分享,如有问题还请指正,本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