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數據在OSI參考模型中的流動過程及過程中數據的單位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關於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爲了簡單易懂一點,我們舉例說明。
假設A向B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協議有SMTP、POP3等。
因此主機A會使用smtp協議來處理該數據,即在數據前加上SMTP的標記,以便使對端在收到後知道使用什麼軟件來處理該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主機的數據傳輸流程:
1.應用層爲Email客戶端提供網絡接口,即SMTP和POP3。(數據單位: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表示層會對該數據進行加密,即使用一種通信雙方都能識別的編碼來處理該數據。同時將處理數據的方法添加在數據中,以便對端知道怎樣處理數據。(數據單位: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會話層會在A主機和B主機之間建立一條只用於傳輸該數據的會話通道,並監視它的連接狀態,直到數據同步完成,斷開該會話。注意:A和B之間可以同時有多條會話通道出現,但每一條都和其他的不能混淆。會話層的作用就是有辦法來區別不同的會話通道。(數據單位: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傳輸層爲了保證數據傳輸中的可靠性,會對數據進行處理,如:分段,編號,差錯校驗,確認、重傳等等。(即對數據分段後,給每一段數據編號,因爲數據是一段一段傳輸的)(數據單位:段、報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網絡層是進行實際傳輸數據的層次,在網絡層中必須要將傳輸層中處理完成的數據再次封裝,添加上自己的地址信息和B的地址信息,並且要在網絡中找到一條由自己到B最好的路徑,然後按照最佳路徑發送到網絡中。(數據單位:分組、數據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數據鏈路層爲了能實現數據有效的差錯控制,就採用了一種”幀”的數據塊進行傳輸,就是將網絡層的數據再次進行封裝(即封裝成幀)。
該層還會添加能唯一標識每臺設備的地址信息(MAC地址),因爲在這種多點連接的網絡通信中,必須保證每一幀都能準確地送到正確的地址,接收方也應當知道發送方是哪一個站。(定位遠程主機)
(數據單位:數據幀)

7.物理層將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幀轉換成電流傳輸的物理線路(比特流)。
(數據單位:比特)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B主機的數據接收流程:
1.物理層將電信號轉換成數據鏈路層的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數據鏈路層再去掉本層的硬件地址(MAC)信息和其他的A端添加的內容上交給網絡層。

3.網絡層同樣去掉A端網絡層添加的內容後上交給自己的上層。

4.傳輸層會對數據根據編號進行排序。

5.會話層監視會話通道是否結束。

6.表示層對數據進行解密,即數據轉換。

7.應用層看到數據使用的是SMTP協議,就知道用Email應用程序處理信息。

看圖更直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就醬。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