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調查組成立!楊輝發表聲明,並對舉報信作出詳細迴應

左: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付向東。右:中科院神經所青年 PI 楊輝。圖片來源:UCSD/一席演講

來源 BioArtReports 中科院神經所 等

整理 科研圈

7 月 2 日,網絡消息稱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細胞和分子醫學系教授付向東發佈實名舉報信,稱中科院上海神經所研究員楊輝存在剽竊和涉嫌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爲。今天,中科院上海神經所和楊輝均在機構網站發佈公告作出迴應。

同時,楊輝通過公衆號“BioArtReports”迴應稱,兩篇論文研究方法、實驗目的明顯不同,不存在剽竊,且造假指控純屬污衊。目前付向東仍未作出進一步迴應。

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

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即中科院上海神經所)和楊輝在機構網站發佈的聲明全文如下:

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關於楊輝研究員相關輿情的聲明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對楊輝研究員相關輿情高度重視,迅速成立由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和中科院外專家組成的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本中心將向社會反饋調查結果。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2020 年 7 月 3 日 

楊輝研究員對相關輿情的聲明

本人將積極配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對近日網傳有關本人學術成果輿情的調查,如實提供原始材料,澄清事實,忠實履行一名科研工作者對科研誠信應盡的義務。 

楊輝 

2020 年 7 月 3 日

楊輝詳細迴應:

不存在剽竊,造假指控純屬污衊

公衆號“BioArtReports”今天下午剛剛發佈了從楊輝處獲得的獨家迴應,與付向東舉報信中對應的內容,涉及以下幾點:

1. 否認從付向東處獲得大量“技術細節”。

楊輝稱,付向東在 2018 年 6 月上海神經所的報告中所提及的敲低 PTBP1 的方法,與楊輝團隊 Cell 成果中採用的不同,與付向東 Nature 最終成果中所用的方法也不同。同時,楊輝也否認從付向東處獲得 PTBP1 應用到視網膜疾病治療的工作的分享。

楊輝稱,付向東團隊發表 PTBP1 位點已經 5 年,既然報告中提到的方法不可行,爲何不允許其他團隊用新技術嘗試?

2,付向東團隊公開發表的專利或論文中與楊輝團隊的成果核心無關或相互矛盾。

楊輝稱,付向東團隊公開發表的專利或論文中沒有提及採用基因編輯方法治療帕金森的內容;同時,付向東發現紋狀體腦區不可能形成多巴胺神經元,而這恰恰是楊輝團隊的核心發現。

3,楊輝團隊早已開始研究體內星形角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化分化。

楊輝稱,團隊從 15 年就開始優化並測試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體內星形角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化分化,一篇工作於 2018 年 1 月發表在 Nature Neuroscience 上。

4,付向東對 Cell 結果可靠性的質疑不成立,對其既往研究可靠性的質疑不成立。

付向東在舉報信中,主訴“楊輝在全面瞭解我們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實驗結果後,立即着手換一種實驗思路敲降 PTBP1”,得到相似的結果。而楊輝的迴應,可能會引發包括對“技術細節”所指的範圍,及其與剽竊指控相關性的討論。

此外,楊輝對於團隊選取 PTBP1 位點緣由的解釋,也剛好與付向東舉報信中引述蒲慕明的看法吻合。根據舉報信,蒲慕明在接到付向東投訴後,稱如情況屬實,楊輝團隊行爲屬於學術不端,然而這也“可能是基於付 2013 年研究”,屬於“灰色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楊輝稱團隊進行體內星形角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化分化的工作始於 15 年,但其 18 年發表的相關研究與 PTBP1 無關。

楊輝並未正面迴應付向東在舉報信中提出有證據證明“在我(2018 年 6 月)去神經所學術報告前,楊輝不知道 PTBP1 爲何物”,因此其聲稱 PTBP1 研究“始於 2018 年 5 月”爲撒謊的指控,也沒有對付向東提出舉證訂購引物的日期的要求作出迴應。

楊輝本次迴應全文在公衆號“BioArtReports”發佈,參見《獨家|楊輝對付向東教授的回覆》

爭議研究回顧

這次陷入爭議的兩項研究,都是通過敲低細胞命運決定關鍵因子 PTBP1,將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經元,緩解或消除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症狀。兩項研究具體操作方法和操作部位有所不同。

4 月 28 日,楊輝團隊在 Cell 發文,報告通過運用最新開發的 RNA 靶向 CRISPR 系統 CasRx 特異性地在視網膜穆勒膠質細胞中敲低 PTBP1 基因的表達,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非常高效且特異地將紋狀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並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狀。

6 月 25 日,付向東團隊在 Nature 發表封面文章,宣佈使用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SOs)敲低 PTBP1,將中腦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爲多巴胺神經元,完全消除了小鼠帕金森綜合徵症狀。

付向東發表的《自然》封面文章

網傳舉報信稱,中科院神經所楊輝研究員在 2018 年 6 月聽取付向東學術報告後,在未與付向東溝通的情況下,將當時尚未發表的 PTBP1 研究思路“改頭換面”至視網膜神經細胞,得到了相似的試驗結果,今年 4 月將論文發表於 Cell。 

舉報信還提到,付向東曾聯繫過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指出楊輝的剽竊行爲並要求調查,但至今未得到任何有關調查結果的回覆。此外,舉報信還指出楊輝的 Cell 論文僅用 6 個月就完成了付向東組 9 年時間的工作,其數據可能存在人爲挑選和僞造問題。

科研圈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

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評測;開展互聯網(城市)雲腦研究計劃,構建互聯網(城市)雲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爲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

  如果您對實驗室的研究感興趣,歡迎加入未來智能實驗室線上平臺。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