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的樣子就是做自己】我很平凡,但靈魂發光&二

偶然在spenser叔的公衆號看過一篇文章,把好的文章全部輸入一遍,既能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也能倒逼自己的文字功底。對此深以爲然。由於工作,時間並不多,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所以接下來,摘抄很喜歡的一本書《你最好的樣子就是做自己》並對此做出簡單的有感而發。

《你最好的樣子就是做自己》是由慈懷讀書會主編,聯合多位作者創作。摘抄的是第二章第一小節《我很平凡,但靈魂發光》作者創作我會用黑色加粗字體。

承認自己的平凡,又有什麼不對。

飯盒君/文

清明加班,“五一”加班,整個四月,我完成了三個月的工作量,分分鐘覺得自己可能會猝死。

姐夫打電話來問我:“你加那麼多班,升官了嗎?漲工資了嗎?清明節都不回家,你一個兒子該做的事,我這個做姐夫的人幫你做了。”我一句話都回答不上來。清明節姐夫去掃墓了,而我在加班。

我是一本雜誌的主編,寫過三本書,甚至在香港的雜誌上發表過作品。你可能會覺得——我去,真厲害。可是,那些個無數加班到懷疑人生的日子,你都不曾看到過。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我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想明白。姐夫的問題,我也回答不了。朋友圈裏,偶爾看到做電影的朋友,常常半夜三四點發狀態自我吐槽生活無望,我會覺得,誰又曾真的過的輕鬆過?

前段時間,我在豆瓣髮狀態:儘管有人告訴我,我的生活已經不錯了,可金錢焦慮、表達焦慮、死亡焦慮、自我價值焦慮還是支配了我。人這一輩子只有一次,所以思考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想得越多覺覺得自己渺小,感覺自己無能爲力……

那些焦慮到底來自哪裏?那麼催促着我們向前走,彷彿打了雞血似的朝前奔跑,好像這樣就能過得更好,好到可以發在朋友圈,能夠收割一大波點贊。那種來自表演的虛榮心,成了我們“喪喪”的生活裏,唯一值得欣慰的事。

小時候爸媽從來沒有說過:“你看,那誰誰成績多好……”

但是,我羨慕過高中的同桌,他看起來可以那麼輕易地拿下文科班年紀第一。和他同桌的那三年,一度讓我絕望,我已經使出了全身力氣,卻還是做不到像他一樣。

工作之後,我也羨慕過同事。能輕輕送送做一個漂亮的方案,能獲得領導的人可,升職加薪,而自己做好手裏的事情,幾乎都要消耗掉自己很多下班時間。

當我花掉身上所有積蓄,還貸了七十多萬的款在重慶買下一套小三室,一邊覺得慶幸的時候,一邊覺得自己貸款要還到退休,一輩子都被捆綁到這套房子上,而我的朋友正在準備買第三套房子。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這種對比的焦慮中,不斷自我折磨?當朋友圈熱衷於炫耀自己的成績時,我們永遠也無法忽視掉那些在我們眼前閃閃發光的人。當我們的光芒刺激到別人時,我們看到更刺眼的光,都會想:“爲什麼,那不是我?”

失敗的焦慮,像鼠疫,像癔症,控制着越來越多的人。被控制的人會說,我不過就是想過更好的生活,有錯嗎?沒錯?可是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已經站上了賭桌,賭資是我們的睡眠、健康、幸福感……

我認識很多打雞血的人,有同事,有某作家,也有某個階段的自己。我們似乎都心想着向前跑吧,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就有可能獲得成功,成爲我們想成爲的人。我們接受到越來越多這樣的信息,也越來越焦慮,所有那些看似鼓勵的話,到最後根植在我們心裏,讓我們成爲對比的受害者。

打破階層,改變命運,成了打雞血的人口中的高頻詞彙。當我們接受了對比帶來的差距,我們似乎永遠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快樂生活,越發的難以接受那麼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心裏還信仰着靠着努力,就能打破那些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坎坷。我們忘了,當我們得到80分的生活時,前面還有100分的生活,還有120分的生活。

追逐,又什麼時候會是盡頭呢?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查。

問:“你在做什麼工作?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希望的,辛苦也值得期待嗎?你的幸福感強嗎?”

X說:“我在做地產文案,分分鐘不想幹,下一分鐘又感謝老闆賞飯喫。幸福感有點稀薄?”

在央企工作的Y說:“我認爲工作是用來賺錢謀生的,如果在工作中能獲得幸福感,那就是錦上添花。所以說,能賺到錢讓不賺錢時的生活擁有很強的幸福感的工作,就是有希望的工作。”

R從英國留學回來,在電視臺工作過一年,考了公務員,她說:“我在做文祕,工作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但是現在的辛苦是不值得的,幸福感中上。”

N說在做編輯,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希望,值得期待,公司好,幸福感爆棚。

K是攝影師,她覺得很難說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希望,但是覺得自己非常充實。

…………

有的人在和生活的對抗中艱難前行,但是,儘管喪氣橫行,仍然有那麼多人感到幸福。我和這些幸福感仍然很強的人聊了聊,他們很容易因爲小小的歡愉而感到幸福,很少做橫向比較。他們總是在看,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在哪裏,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會在明天換來怎樣的結果。既然在同一條跑道上,與其看別人的進度而錯過了自己的風景,不如自己以更愉悅的方式前行。畢竟,我們的終點都一樣,在追逐別人的時候,可能錯過了很多我們旅程應該有的美麗。

網絡讓所有人都獲得了機會,但同時,也輕易地把我們拋向一個巨大的池子。我們可以看到太多的參照物,他們可能是網紅,可能是明星,可能是擁有先天優勢的“富二代”。他們好像就那麼近在咫尺地出現在我們生活裏,我們點一點鼠標,敲一敲鍵盤,就能和他們發生聯繫。我們能看到的一切,卻越來越難看我們自己。我們也忽略了,那些我們自以爲可以輕鬆獲得的聯繫根本就不是聯繫。

我們好像花了太多時間去看周圍人過得怎樣,用他們作爲我們人生的參照系。我作爲一個二線城市的青年,至少要做到誰誰誰那樣下限?不好意思,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下限的問題?承認自己平凡?怎麼可能,我們都自帶天之驕子的優越感,覺得自己註定不凡,就像《復仇者聯盟3》裏的雷神,覺得自己註定就是要打敗滅霸一樣……

姐姐、姐夫曾經多次和我提起,做出版工作有什麼出息,那麼苦,還不掙錢。姐姐甚至勸過我:“去經商吧,做生意更掙錢。”還舉出不少例子:她哪個侄兒,比我小几歲,自己開工作室,做軟件,每個月都幾萬塊。哪個朋友,一邊工作一邊開公司,收入也非常可觀。

姐姐每次看我沉默,也就不多說。我知道,她是真心爲我好。只是,就算我沉默,也不代表我在生活面前低頭了,認輸了。

我在特別疲憊、特別辛苦的時候,也想過低頭,想過認輸,覺得老子不玩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沒辦法每天都假裝給自己打雞血,彷彿自己伸伸手就可以獲得成功。

想起大二的時候,教古代文學的老教授讓我們第一志願選擇中文專業的人舉手,我是舉手的六個人之一,全班四十二個人,剩下的都是不情願被調配過來的。

我發自內心地喜歡這份文字工作,有時候因爲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看書無奈而悲傷,但仍然在咬牙堅持。是啊,我是真的熱愛這樣一份工作,這樣一份做起來讓我覺得有成就感的事,又怎麼需要用收入來和其他人比拼呢?收入固然重要,可成就感這種事兒,又該怎麼衡量?

那麼多人在互相比較,用喪氣互相影響,甚至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改變着這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認同。喪、焦慮成爲我們大多數人的共同點,金錢,顏值成爲標準,讓我們在所謂的雞血和努力中,漸漸迷失了最本真的自己。我還能靠着一份或許收入不是那麼高,但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這本身不也是值得慶幸的嗎?

悲傷是大家的。而幸福纔是“自找的”。認可自己,認可自己的平凡,認可自己或許比不過別人但今天比昨天好,認可自己當下做的事情就是小小的幸福。這些本應該很容易,但現在似乎變得很難了。我想,抽出一部分的精力,學習如何肯定自己,也不是那麼難的事。

勵志成長的東西有用嗎?有。但是,過分地依賴也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肯定自己的同時,其實也肯定了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人的經驗能幫助我們,卻不能造就我們。我們不能成爲第二個馬雲,卻可以成爲第一個自己。在喪喪的生活裏,你還能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忠於內心,能讚美春風流水,能感受到喜怒哀樂,有人愛且被人愛着,我想,你就過着你最想要的生活。

哎呀,我的媽呀,用了幾天,終於把這章這個小節給摘抄完,中午午休的半小時,晚上有時候有半小時不到的時間,全文手機編輯。好在,這一小節算是堅持完成了。

飯盒君,原名滿成蛟。媒體人,青年作者,電影發燒友。相信文字的力量,哪怕能給人帶來剎那的愉悅,那就是我的榮幸。這是飯盒君的簡介,出版過《我有預感,明日陽光燦爛》  《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給時光》

記得這本書是去年最灰暗的那段日子看的,以前的自己自卑也愛跟人比較。看這本書的時候,狀態也比較焦慮,看完了這本書,並沒有完全醒悟過來,可能只是在自我認知的初級階段。而現在才真正的開始直面自己的平凡。

是的,我很平凡,也很平庸,可那又怎樣?我沒有認輸。

我知道,我的靈魂會有發光的那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