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開放課程.哲學.死亡 第一集觀後感

雖然說第一集老師沒開始講任何實質性的哲學問題,但通過介紹該課程的總體設置,評分方法以及朗讀了一些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我感覺到的就是兩個字——開放。

老師個人形象

老師盤腿坐講臺上講課,放中國麼……嚴重的教學事故。而且一上課介紹自己就建議學生只要叫他“雪萊”,因爲他對這個稱呼更敏感。(中國老師會說:這成什麼規矩,還尊重老師麼)

選修課課程設置

整個學期都是圍繞死亡這個概念展開的討論,雪萊講述了兩種教學方法,學生廣泛的提出問題並就此討論;就一個話題開展整個學期的討論和辯證。他決定使用的教學方法是第二種,並打算整個學期來嘗試給大家傳輸一個觀點:死亡並不可怕(是不是這個觀點我現在有點忘,上課不專心,該打)

選修課,一個哲學的導論課,雪萊卻在第一節課上和學生說了有關閱讀材料的事情。雖然沒有講裏面的具體文章,但從他的口氣中聽出來估計不少,而且還說看一遍很好,如果有時間看兩遍的話那就是excellent了。可見外國的選修課都不是隨隨便便打哈哈的就能混過去的。

評分系統

整個學期前後三篇論文,共75%的成績,每篇5頁。據說評分很嚴格,難怪會被耶魯學生評爲學校裏最嚴格的老師。不過體現他人性化一點的是,由於大多數人論文會隨着課程的展開寫的越來越好(由於這是面向沒有哲學基礎的學生開的導論課),所以雪萊會靈活根據好壞程度增加後兩篇論文的分數比重,沒有嚴格的標準,這正表明老師是很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的麼。

小組討論,佔25%,包括出勤。老師鼓勵大家討論,不要因爲沒學過哲學就膽怯,畢竟這本來就是導論課。

學生評價

他自己興沖沖的朗讀了歷年學生給他和他這門課程的評價(當然評價都是匿名的),相當有激情。

有條理VS沒有條理;課程有意義VS簡直是浪費時間……雪萊很嚴格VS雪萊很照顧學生;雪萊是自己遇到認爲最好的老師VS雪萊是講的很差的老師……

不管怎樣,開明這個詞形容他是毫無疑問了。何時才能在我身邊見到有這種腔調的老師誒。

 

下課

視頻over,日誌publish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