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反射—第十六天

1、反射定义:
主要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修改它本身状态的一种能力(类比自省),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关于应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序语言的设计所采用,并在Lisp和面向对象方面取得了成就

=2、四个可以实现自省的函数:=

(1)判断object中有没有name字符串对应的方法和属性,name可以是函数也可以是参数,还可以是变量,返回结果为True、False

 hasattr(object,name)

(2)获取name属性,如果没有会报错,但是添加default属性后,没有name会直接打印default值

 getattr(object,name,default=None)

#举例:
print(getattr(test,"fsjhsdgsg","没有该属性"))

#输出结果:
没有该属性

(3)设置属性对象的属性,还可以直接修改当前对象的属性

 setattr(x,y,v)

#举例:
setattr(test,"a",True)
print(test.__dict__)

#输出结果:
显示test的对象属性,其中包含{"a":True}

(4)删除对象属性

 delattr(x,y)

#举例
delattr(test,"a")
print(test.__dict__)

#输出结果:
此时是没有{“a”:True}这个属性值的了

3、为什么要用反射
A和B两个人同时写代码完成一个功能,A需要调用B的类,但是B有事请假了,类还没有完成,这时候A就可以使用反射机制完成自己的代码。使用反射的好处就是可以事先定义好接口,接口只有被完成才会真正执行,这实现了即插即用。即事先把主要的逻辑写好,后期再实现接口的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