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中的常用術語

相信大家在閱讀WebRTC源碼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專用術語。明知道它們代表了一定的特定意義,但就是不知道,很影響閱讀理解和學習體驗,自己也有類似經歷,平時就稍微記錄了一下。其實如果你經常看的話,也不用專門記錄,時間久了慢慢就理解了。

快來看看都有哪些常用術語吧!

1. 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算法的作用是檢測語音。

2. AGC(Auto Gain Control),自動增益控制。

3. ANS(Auto Noise Suppression),自動噪聲抑制。

4. AEC(Auto Echo Cancellation),自動回聲消除。

5. REMB(Receiver Estimated Maximum Bitrate), 接收端最大接收碼率估測,接收端會估計本地接收的最大帶寬能力(bandwidth),並通過rtcp remb 消息返回給對端。

6.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時間,在計算機網絡中它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表示從發送端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端收到來自接收端的確認信息總共經歷的時間。

7. CNG (Comfort Noise Generator),舒適噪音生成。

8.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向前糾錯。

9. Red Packet是Redundant Coding產生的冗餘編碼包。

10. APM(Audio Processing Module),音頻處理模塊。

11. 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否認確認。

12. SVC(Scalable Video Coding),可適應性視頻編碼,目前在WebRTC中是VP9的重點特性之一。

13. Congestion:網絡擁塞。

14. XHR(XMLHTTPRequest),XML HTTP請求,別人更願意叫他Comet(卡梅特),類似於SSE和WebSocket。

15. SSE(Server-sent Events),服務器發送事件,利用client建立的http鏈接將其消息無休止地流式傳輸到客戶端,可以理解成是服務器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消息,和http的被動響應不同。

16. DTMF(Dual-Tone Multi-Frequency),雙音多頻,電話撥號利用的就是這個機制。

17.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如果說他的老名字-SSL (Secure Sockets Layer),大家就熟悉了吧。

TLS = TCP + Security。其安全機制包括:權限認證、完整性、私密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