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落實在課堂



7月4日晚工作室的成員再次相聚網絡平臺,聆聽蔡可教授帶來的講座《將“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落實在課堂》。同樣的解讀新教材,但卻又有一種新的收穫與啓迪。

蔡可教授根據部編本教材的編寫特點,再次重申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不同的是原先我們把“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課外閱讀”稱爲三位一體,而蔡可教授則解讀爲“教讀”“自讀”“課外閱讀”,更加強調了“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接着蔡老師拋出了很多當前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引發我們的思考。

怎樣改變教學低效的現狀?如何找回教師的職業尊嚴與幸福感?蔡教師指出:1、區分不同課型。2、重視閱讀方法。3、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

面對新教材,既要教好精讀課文,還要拓展課外閱讀。課時數不夠怎麼辦?蔡老師結合兩個案例具體分析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進行資源的整合,教科書作爲重點,閱讀鏈接和課外閱讀爲輔,三者有機融合。

案例一:識字教學【一上單元一《中國人,方塊字》】

案例二:從讀童話到“編”故事【第三單元 童話單元 玩具總動員】

部編本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線組織單元結構”。蔡老師列舉了案例《竹節人》,學習有目的地閱讀;列舉案例《蝙蝠與雷達》,學會提問。


典型的語文學習活動與閱讀策略有哪些呢?

1、怎樣讀——精讀、速讀、快速瀏覽、跳讀、猜讀、主題閱讀、比較閱讀、“研究性”地讀,帶着問題讀書。

2、怎樣寫——批註、點評、筆記、讀書報告;成篇的寫作、體會完整思維過程的片段寫作或微寫作……

3、怎樣進行語文性活動——演說、辯論、課本劇、故事會、主題研究、調研、訪談、文學期刊編纂、社團活動、網絡協同學習……

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活動。

教素養,語文知識怎樣處理?蔡老師以《母雞》爲例,抓關聯詞教學;以《老王》爲例,抓生字詞教學;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爲例 ,抓背景知識進行教學;口頭作文《我們的家鄉真美呀》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不僅能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由知識中心論轉向重視語文實踐,由語言分析本轉向重視語感培養。

這些案例給我們很多啓示,首先,把握知識教學的內涵與度。其次,知識呈現和能力訓練要活動化。第三,學的過程與教的過程要一體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達成要基於語言文字特點,潛移默化。

教學設計,設計什麼?

蔡老師在講座的最後又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語文教科書的性質與功能定位

蔡可老師對新教材的新解讀、新教法,讓人耳目一新,讓我對統編本教材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新教材的各方面資源重在整合,新教材的教法重在“教素養”,新教材重在給學生一個支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成目標……常讀常新,每次的解讀新教材,讓我們撥雲見日,真正領悟新教材所傳達的理念,才能精準把握教材,才能將“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落實在課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