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學長,我也想考清華!

前言

和L學弟認識是一個很巧合的時間和方式,當初我還記得小夥子熱情滿滿的加我好友,本來是聊一些技術話題,但是突然聊到了升學的問題,他表達出一絲絲焦慮,這種焦慮我曾經也有過,他的情況差不多屬於可以爭取保研邊緣的情況,結果就是可能保研,也可以失敗,保上了也可能因爲比較靠後的名次沒法去理想的院校,看的出來他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或者說對自己還是有一定的期盼的。

如果放棄爭取保研,其次肯定是考研,那麼問題來了,考哪裏,還有就是九月份才能正式知道是否成功或失敗,所以一切變得那麼的糾結。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告訴他,曾經某時,我和他的情況有些相似,也是不知道是否能保研上,當時我堅決的想考清華大學(當然我的故事大家會好奇,這個我們以後再講),之後我們又聊了些東西。大概幾天後,他告訴我,他準備考研了,我問考你準備哪裏,他說:學長我也想考清華

大概過去了數月後, 他qq私聊我說:學長,我考上了。

之後我們重新建立起了連接,在複試那段時間,和他交流還蠻多的,聊了很多方向技術以及以後的工作發展的問題,不知道是否幫助了他,但是他的熱情,積極,向上,也給予我很積極的影響,加油,共勉之。

以下是他自發的想分享的一些東西,希望對您有用。

個人簡介

L先森, 985工科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初試340+,數學110,電路100+,英語接近70,政治接近60。

不值一提的四六級(570和470)和計算機二級。

有科創經歷,無科創成果。畢設CV相關,這個複試幫了很大忙。

故事前言

我爸媽從來就沒有糾結過孩子是上清華還是北大,上個一本就滿意了。我也沒有糾結過這個問題,保個華南理工回省讀書整個雙985文憑我也滿足。至於爲什麼會去清華,這是一個很曲折的故事。

原來是研究電力市場,大一小學期開始待實驗室,研究的偏經濟管理,幹到大三上也沒搞出什麼東西。10月參加了上海電力市場學術年會,感覺做的東西還是比較虛,也沒有解決我的困惑:電力市場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比較好的價值點可以做?

相反的,一位華工的青年大牛教授退出了這個領域,我內心極其震動。他條件好到什麼程度呢?西交少年班,王牌專業電力系統方向,王錫凡院士的弟子,二十年前電力市場改革的第一批參與者,國家傑青,可以說是他那代老師的優秀代表了。這種大佬都不搞了,我這樣的小嘍囉搞個錘錘噢!回去想了好幾天電力行業的機遇,最終的結論是:除了電力信息化和配電側電動汽車那塊,基本沒有比較好的方向。

之後開始思考以後到底做什麼有前景,思前想後覺得智能汽車那塊比較好,畢竟是2C市場、市場容量大、汽車適宜成爲物聯網中心載體、自動駕駛想象空間極大。3G+老爺機+運營商,4G+智能機+互聯網是之前最賺錢的組合之一吧,5G+智能汽車+車聯網是不是這個理呢?4G時代降流量費削通信運營商促進互聯網繁榮,5G時代降電價削電網促進物聯網繁榮,emmm好像有點道理哈。

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願景很好,但能不能做出來又是另一碼事了。畢竟,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嘛。任正非在華爲內部公開信中就說,智能汽車是下一個“主航道”,設置和消費者BG平行的智能汽車BU,要創造千億營收。之前兩個主航道是運營商BG和消費者BG,即聖無線和神終端。華爲未上市,不需要吹牛造勢,任正非也很低調,內部公開信主要受衆也是員工。所以我認爲應該沒說假話。馬雲就有說“阿里的前天是淘寶,昨天是天貓,今天是麻衣,明天是菜鳥”,這話出了最後一句“明天是菜鳥”以外全是對的,實際上馬雲確實也在重倉菜鳥物流。馬斯克大佬不也搞智能汽車嘛,FF還拖垮了賈躍亭的樂視帝國,恆大都開始搞汽車,董小姐和小米也想搞汽車。孫正義可沒少投自動駕駛,Google旗下waymo也很受重視,燒錢很厲害。個人判斷是跟着大佬走靠譜,華爲阿里這種在幾十年的經濟週期/技術週期變革中活下來並且保持高速增長的公司,其戰略眼光無須懷疑。馬雲和任正非也是最懂戰略、懂經濟懂政治的企業家,nobody knows better than me!賈躍亭那是資金鍊問題,無論是線上電影、手機還是智能汽車,想法很好就是踩錯節奏佈局太早了。看看現在電影線上化,華爲手機多賺錢,特斯拉股價多高,賈眼光是真的毒辣,可惜了。

於是開始這方面的調研,覺得保研無望又不想考研,就開始求職。投了十多家整車廠、自動駕駛公司,通通沉掉。一汽大衆預招聘羣面掛了,華爲實習沒理我,一氣之下考研去了。

一開始只想考個哈工大深圳自動化,離家近,專業實力強,難度也沒那麼高,領域校友衆多。但是呢,初試考數電,這門我就三天混的60,沒太學明白。複試自動控制原理考特別細,好幾門課。哈工大的嚴謹我是在大一領教過的,老師排除法留作業。。。。。考哈工大心理沒啥安全感,總是覺得有問題。

因爲某次外聯活動意外事故加上了外聯部部長微信,他保研去北大信科了。而以前部門裏的學姐又考研上岸北大。你能想想那種看到朋友圈直擊靈魂的震撼感嗎?把持不住啊!我也想去北大,燃鵝P大又沒電氣專業,自動化只收保研學生。於是,我的北大夢就這麼破滅了。

開學見前輔導員的時候,聊到未來計劃,她問我真的不考研嗎?我很確定。“你和一個學長特別像,他工作兩年考上清華自動化繫了”,於是種下了一顆種子。在調研的過程中,看到“幾乎任何一家公司的CEO/CTO/CXO會有至少一位來自清華大學”這句話。啊!是心動的感jio!學長能上,我怎麼不行?直覺也說考清華能上(從二十多年的經歷來看,它從來沒有坑過我),乾脆就梭哈清華深圳控制工程專碩(20年改爲人工智能項目)。

考研目的

一個是刷個清華碩士學歷,無論是就業相親交際都有排面。另一個是爭取校友資源,在政商界/創業圈/金融圈/科技圈能找到校友的話,不僅成長更快,發展上限也高。也有換專業的想法,畢竟電力夕陽,AI的時代纔剛開始。深圳離家近,回家讀書!

清華深研院2020以前發的畢業證是按院系發,比如貴系、自動化系、電機系這樣子。2020年在深研院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基礎上成立“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畢業證寫的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錄取通知書、學位證、畢業證還是清華大學頒發,沒有深圳分校哈。有些同學可能會介意這一點吧,感覺沒清華內味。黑清華深圳的人也有,也懶得說這些撈貨了,格局太次。實際上吧,獨立不獨立都一樣,HR查個深圳班又不是什麼難事,一問你還敢說謊不成。深圳校區這邊地處南山西麗,位置很方便找實習,比起二線城市或者閔大荒好多了。北大復旦專碩不給宿舍,清華倒是基本都有。據電路哥說,清華深圳這邊偏AI,就業平均薪資比本部都高,應該沒騙我們的必要。其它不太清楚,就知道20就業三四十萬offer滿天飛,50多萬offer有幾個,最高薪資70萬+。有學長當實習生,成了私募合夥人,實習日薪1k。應該沒比本部差吧?應該吧。

其它院系總會說自己專業如何如何強,其實關鍵還是你們課題組什麼情況,組和組之間差別巨大。我建議夠膽的話還是報個名校,別聽地方校或者行業校吹牛逼。你讀個碩士,學校的科研成果和專業排名跟你沒太大關係,你的能力、眼界和人脈纔是真的,排面忽悠忽悠人就差不多了。

教材

數學一:李永樂全書(不是基礎版哈),李永樂真題(不是試卷版),李林108題,李正元衝刺135,李林6+4套卷。

全書打基礎,真題和108是核心題庫。推薦李林的三本輔導講義作爲補充,選着重點難點易錯點做就行。李正元135不用全做,選着重點難點易錯點做就行。不推薦大學課本,實在不行想查知識點,李正元全書很合適,非常詳細。如果學有餘力,可以考慮李正元五套卷,計算量大道爆炸,複合題型,全方位覆蓋知識點。除了真題以外,可以買2020版的書,便宜且內容幾乎沒區別。

張宇的視頻和題個人覺得不好,黑他的同學也很多,不推薦這種有爭議的老師。湯家鳳1800和李永樂660+330就是題太多了......反正我這種做題要求嚴格,寫得特別慢的同學估計考前都寫不完。

電路:江輯光《電路原理》及《電路原理學習指導》,於歆傑《電路原理》,《試題選編》,都是清華大學出版社。《考研電路大串講》也不錯,清華電路哥團隊的電路真題必買。

英語一:張劍黃皮書真題,買個十五年的夠了。其他的我覺得買不買都差不多。

政治:《風中勁草》,肖秀榮1000題+8+4套卷。

備考思想及總綱

首先制定能夠達到一個分數尚可的基礎計劃(比如數學全書&真題刷兩遍,英語練十年閱讀&準備四五篇大小作文,),然後再加料。很多事都是這樣子,在不透支升級空間的前提下先把最低標準給達到了,然後再加料升級。如果一開始就按規劃做,搞不好就是虎頭蛇尾出現一些部分很爛,那整體受到的影響會很大。

先獲取一個最基本的基礎能力,然後做真題/仿真題了解實戰情況,再總結。第一遍總結基本沒啥想法,做了一遍真題以後會對考情有了解,第二遍適合總結規律,第一遍錯題再刷就行了,第二遍錯題纔開始總結。過數學全書/專業課本一兩遍打基礎,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然後一遍真題/仿真題趕緊摸清考情,第二遍開始總結易錯知識點和難點,題型。

一定要了解考情,發現問題(第一輪),解決問題(第二輪),預測問題(錯題統計),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真題知識點/方法/難點/坑點歸納,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判斷之後出現的問題能不能用已有方法解決,如果不能,那就要再找題做豐富解題方法)。考試時之所以會焦慮,本質就是不確定性引起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性一是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問題/害怕被問題坑的很慘,二是不瞭解自己的掌握情況和大家的掌握情況。

學習的核心是發現並解決問題,關鍵就是定位和重複訓練。重複不僅僅是刷一遍又一遍,而是要識別問題的各種特徵,思考方法。

首要任務是搞好數學和專業課,嚴防專業課黑天鵝出現。考清華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專業課不過線,數學和專業課比較拉分。電路和數學是重點,至少每天各花三小時時間刷個二三十道大題吧,其他任務可以沒完成,這個必須搞定!英語政治差不多湊合湊合得了,英語關鍵還是單詞和語感,至少每天精做一篇閱讀。政治9月前甚至10月前可以放一邊,刷個兩輪肖秀榮1000題,8+4套卷寫了就差不多了。

數學要劃重點,錯題難題標記,核心知識標記與註解,立馬回去翻書標記關鍵知識點,總結考題頻率和難度,總結題型和方法思路。數學/電路錯題看完思懂方法立馬再寫一遍,放心吧,不用擔心記住答案,大概率你還是錯哈哈哈哈哈!政治一定要回去看《風中勁草》,英語做完文章讀一段再看翻譯(心中默默翻譯,再對照找出問題),英語也是做了就當天讀,拖着拖着查單詞啦讀文章啦都不想幹了。

數學這種事,全書兩遍+李林108+30年真題+李林6+4,不一定特別牛逼但是絕對不會差!專業課坑太大,很多專業課沒有像樣的訓練教程(比如計算機綜合,我就沒在某寶上找到全程班),電路、信號系統倒是有比較多的輔導班,資源比較豐富。我考的是電路,報的清華電路哥輔導班,從備考策略、訓練題庫、真題庫、複試信息攻略等都給了很大幫助。價格兩千出頭,找內推能便宜點(歡迎找我內推hhh)。

數學

最好7月前過完數學基礎(我用的李永樂全書)一輪,8月前也行,9月就比較尷尬了,10月那是極限操作(我是9月24日,極其尷尬,嚴重欠學習,血的教訓!)。

數學和電路這種邏輯性學科,其實只需要喫透過兩遍,效果就很好了。如果有什麼是兩遍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三遍。檢驗是否喫透的方法就是蓋住答案再做一遍,不是背題目,而是腦海中在想一遍這個問題,留下這個思維的痕跡以後就好辦了。第二論複習過完要按章總結用到的知識點/方法/考點考頻/自己錯的點,筆記要簡略,把核心留下,其他刪掉。像抄題抄答案純屬沒必要,把上面這些核心留下即可。

學習一定要有反饋,要明確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對問題的認識到了什麼程度(搞懂沒),怎麼解決問題,問題的解決情況如何,怎麼檢驗問題的解決情況,以後會遇到什麼問題,現有方法能不能對付未來的問題。一定要明確要做什麼,爲什麼要這麼做,這裏的細節處理是爲什麼,這麼做的效果如何,怎麼評估效果....學習方法的目的核心是提高分數(表現,如績效,營業額,利潤吧啦吧啦),核心就是提高有效工作量。第一步是提升單位轉化率(刷錯題),第二是提升有效知識密度(針對性刷題),第三是體系化網羅各種問題的考法/知識點/方法/坑點(總結歸納方法論,以不變應萬變)。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量不等於有效工作量,先做一部分,對答案感覺這部分掌握的如何再看要不要做其他的,或者說重點章節就多做點題,不是說多做就有用。數學過一遍基本沒用!

真題出題的範疇基本上就是那些,近年新題型變多但是仍然沒有超出範圍,只要把那個範圍的問題解決好了基本就沒啥問題。近年題目難度增大,但是題類(選/填/大題)還是沒變,該考什麼題還是什麼題。所以說在知識範圍/題類固定的情況下,針對性備考可以取得好效果。時間不允許面面俱到備考,自己犯過錯的地方認真防守,其他地方不一定會出題,就算出題那也不一定做錯。

李林的題目比較難,而且風格不像數學一真題,有的題目難度顯然偏高,考的風格也特別奇怪,感覺有些像是數二數三的題(編排就是三個數學通用,也許取了最難的部分)。真題二刷再回來看李林108,不得不說是真的有料!很貼近命題風格,可以用來研究考研命題,總結知識點和方法技巧。

做完真題的感覺,大概是110分中等難度,2-3道選填題有一點難,加權十分。一點五到二道高數大題難,約16-21分。線代大概是一到一點五道(兩個二問難或者一道題難),加權11-16分。概率簡單。

真題儘早做,不用擔心真題是寶貴資源浪費了,因爲做全書和習題已經不知不覺把真題給做了,而且還沒有意識到那麼多問題裏哪些是真題的問題。做了十年真題,發現其實考點也就是那些,自己會錯的也是那些。10年前和10年後出題風格有變,近幾年出題風格比較固定。

全書過一遍打完善的知識基礎,錯了哪裏就回去看去標記知識點(這個是關鍵的一步),真題錯了也是這麼做(最好再看看全書錯題的解法和思路)。雖然做了一遍,再做也容易錯,但是沒有決定性影響,因爲很多東西不考。然後真題+選編題提高水平,早年真題很次沒啥用,自己覺得李永樂真題很好,選了有價值的題。針對錯題進行知識點分類,做全書+真題+108基本夠了,根據近年考的錯題做李正元135。

如果重新考研,我會先看永樂全書掌握核心知識,不懂的再看李正元全書看知識點(題先不寫,太難,實際上沒有那麼難且有的考頻低。先過一輪基礎,不要大量刷題,刷多錯多,刷一堆不怎麼考的,減少無用功)。李永樂全書打基礎(線代部分一定要用強化講義,聽李永樂視頻,自己刷全書實在是覺得有點坑。強化講義知識點跳躍有點多,得看視頻才能學好。看視頻直接上強化視頻,不得不說李永樂講得真的好!)。概率建議刷李林輔導講義,因爲王式安寫的書好些個直接扒真題,題型和題量都有點問題。做題一定要養成不會/不熟的題看完答案再寫一遍,寫一遍就知道問題在哪了,堅持兩輪這個效果會非常好。第二輪就要按章總結,把隱性知識顯化,這樣子第三輪大概率應該是對了吧(感覺應該可以了)。李永樂全書一輪後,邊複習(看知識點和錯題,如果感到看錯題浪費時間就算了,儘量減少這方面花的時間)邊刷108和14年前早年真題及選編(108加強能力,做些難題培養水平,保證刷真題時不會錯得太多,也可以瞭解題型和命題思路。真題算過渡,瞭解下題型。14後真題才比較像現在常考的,之前的不用模擬,用來練習真的夠了。108覺得太難可以先不寫,過完兩輪真題以後再碰),刷完真題兩輪以後按套卷寫李永樂真題14年以後的部分,然後再刷其餘部分(真題提高能力並且總結套路)。二刷先從真題及選編+108,真題(題和其他不會不用管,都不一定考考了你還不一定不會的玩意兒不需要刷)哪裏不會再去找兩本全書+衝刺135刷,最重要的還是總結方法和坑點。衝刺卷用李正元五套卷和李林6+4套卷,最後把135中常考且不會的部分刷了就差不多了。過完兩輪真題和五年真題一輪後開始總結,根據出題是否很有套路,題目解法是否具有特殊性來檢驗是否需要再刷題(一般數列/微分方程證明需要找題,沒啥題做。曲線曲面積分和級數需要刷題提升熟練度)。全書打基礎,108夯實基礎+提升能力,五年真題明確考點錯點難點+提升能力,前十年真題及選編提升能力。李正元五套卷李林6+4查漏補缺提升能力,135查漏補缺。最後一個月如果前面都完成了,那麼就該刷卷子培養應試能力,看總結和三輪鞏固知識點,避免不必要失分。總結要寫明題類別(選擇填空大題),針對章節針對類別刷題。

我當時是12月上旬才結束一輪真題,距離考研只剩兩星期吧,按知識點和考點押了個題,根據押題針對性學習。9道大題命中6道(差一點命中八道,果然還是應該聽李林大師的),混了個110,不然就當場去世了。至於押題技巧,我金盆洗手不想再說了,小夥子認真備考吧!!!

專業課

電路千萬別不過線,北京壓分,不過線的情況最主要就是電路。按電路哥說法,判卷先看答案,答案對基本60%+分。過程正確,最後答案錯了扣兩分。過程不對,答案蒙對最多40%分。一開始就錯了,最多20%。中間過程錯了,最多40%分。

電路備考的核心是試題選編和06年以後的真題。電路原理江書和輔導習題集就是打基礎練手的,難度遠遠低於實際真題。電路原理於書很重要,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會來源於該書。儘量9月前開始真題,10月就太晚了。

刷得越多越好,近15年電路真題至少過三遍。於歆傑的題最好也要做,很可能出題。電路哥的題和清華題不太像(除了真題,其他題都不像。真題最重要),主要是學個題型和解題思維。電路最重要的是把公式和思路解決,計算這個多練練差不多了,把分數弄到手,做130分拿120分,正確率爲王。

我做題比較慢,考前才刷完兩輪試題選編(都是隻做了電路哥劃重點的必做題),試題選編的題目和真題還不完全一樣,簡化難度並且刪去了部分題目。刷套卷才發現的。。。。。套卷一輪都沒寫完。

建議就是別在課本和講義上花太多時間,真題爲王,喫透夠使了。清華改卷很嚴,學到一定程度提分非常困難,越難的年份傾向越明顯。

英語

單詞基礎打好,做真題閱讀保持感覺。作文早準備不要放到後面,小作文準備模板,大作文準備素材。閱讀做完要讀一兩遍,培養語感,按段進行朗讀以保證執行力。模擬題不用做,做真題,可以做幾遍。作文和閱讀拉分,完型新題型注意別連環錯,翻譯大家都差不多。

閱讀一天前期兩篇,後期一天四篇,做完單詞背兩三遍,放到句子裏背更容易記住。把長難句擼順,研究每個選項怎麼設置,干擾選項怎麼設置,錯的爲啥錯,對的同義替換選項在哪。作者寫作框架和寫作目的,比如鋪墊和對比等。作文要練字!!!翻譯看唐靜課沒啥用。

作文的一種經典學習方法是背範文,總結例句和模板。背中心詞彙,模板句用在開頭和結尾。理論上來說10篇大作文10篇小作文就夠了,多了性價比不高,都不知道有多少用。沒時間的話就背王江濤的5大+4小作文,順帶把十大十小作文的重點句給背了,應該也OK。

作文背王江濤背不下來是正常的,作文背了但是一寫基本都是老套得不行的模板句。所以我個人推薦劉曉豔的作文課,自己做模板。沒有默寫練習也不行,考場作文會寫得很差,光背不練肯定有問題!

我作文就是沒背下來(單詞也沒背下來,中高頻20Unit過了兩三遍吧),考前押了個題,小作文翻車之拿了5.5分,大作文13分。差不多得了,都沒啥分差的項目。閱讀只刷了10年題兩次。新題型刷了近五年的題,完型只寫了近兩年。混了個65+。政治

主觀題都差不多,25-30之間。背得差不多了分數也就差不多了,再努力也不一定有用。多刷選擇題,模擬卷也是大部分卷子多做選擇題,拿一部分當套卷測試。

政治的一個坑就是寫完1000後沒看風中勁草,第一遍看風中勁草基本沒印象,寫完再看會有很大收穫。給材料的多選題(比如,這說明了xx,這表明了什麼),不要只選與材料相關的,而是正確的都要選。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多選題,往往是要麼全選(某些個選項感覺很扯淡,但是確實要選),要麼有個明顯的價值錯誤或者表述錯誤(關於奉獻那套,還是儘量向着無私奉獻走吧)。

刷1000的時候,一定要在答案上做標記,個人習慣難題用藍筆,錯題用紅筆標註。哪怕是答案說讓去翻精講精練,也得標註一下。總結錯題的時候,先回去看一遍肖八,對錯題和難題有個印象,然後對着1000看哪些不熟。對着風中勁草目錄你是找不到問題所在的,刷形政性價比很高。大題買了個肖四背誦版,儘量減少背誦量。命題邏輯大題你不需要知道,背肖四就完事了。選擇題則是有挖坑,這也是控分的關鍵。記住錯選項爲什麼錯,就行了。

政治就只想混個60,也沒啥時間。就只刷了1000題一次,肖四兩次,肖八一次半。背肖四隻背了第一套卷+其它卷子的重點,其它懶得背了,主觀題混了個26。

心態和其它

考研主要還是方法/戰略/心態的問題。心態上容易出現不安全感,總覺得自己學的不夠紮實,總想多做點題,很難放棄。要克服放棄的障礙,做到戰略性放棄,心理關得過。對未來感到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會不會考差。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沒底,靠迷信玄學是一種辦法,最根本的就是要進行考情分析,針對考情進行一個具體的準備安排(會考什麼?概率和難度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方法是什麼,要怎麼安排工作量,能解決到什麼水平?),具體地把問題給解決了。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上要覺得這個是一個正常事,要求也不要太高。像電路數學能夠默刷對,掌握方法就是賺到,是賺到一道題而不是錯了一道題,一輪唯一的要求就是掌握基本都知識/方法/解題思路!英語,政治先讀一遍答案再看框架念一遍,重複一次之後再背,就不會那麼挫敗了。英語也是先讀一句讀兩遍,然後背,背不出再讀一遍再背,重複就行了。然後讀一段一到兩次,背一段。最後全文

刷題是爲了解決問題,而要刷題到什麼程度呢?數二數三和早年題(六年以前的題)考的概率不大,就算考也不會太難或者有多大創新,所以說掌握真題即可。近年常考的題,要考解決方法是不是那麼些個,有沒有特殊性,沒有特殊性掌握真題掌握方法即可,有特殊性再想辦法刷題掌握大部分題型和方法即可。

問題要當場逐個解決,不要拖。就像電路卷子對答案,做完了沒對後面就一直拖都不想對了。。。。英語閱讀也是,一篇文章查單詞,對翻譯也很費事,也是拖到不想幹。這樣的問題要大事化小,把覈對一題題過,一段段來(背作文要一句句來再一段段最後整篇)。例題一道道來,習題一節一節一章一章來。

複試

官方文件是說筆試考三門數學(高數、概率和線代),面試英語、人工智能專業課(模式識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導論、電路和信號系統)。由於疫情導致雲複試,實際面試情況,複試數學比起夏令營題目而言,減配嚴重,分值和難度都比較低,2020之後好像是不考數學考人工智能筆試題了。

面試的話,方差也比較大。有的是開放性設計題+嘮嗑,有的是項目+嘮嗑,還有全程嘮嗑的。當然也有全程硬核人工智能專業課或者本科課程的。設計題天馬行空,項目的話基本只問對口的,問創新點、數據集、怎麼處理過擬合這些。嘮嗑就問部門社團,最大挫折,這門課爲啥這點B分這樣。人工智能專業課就很廣了,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信號處理等等。本科專業課會問模數電、信號系統、單片機這樣子。

準備的話,建議有對口項目。沒有對口項目等老師問你,“那就等死吧。。。”——某位18級的學長原話,和同學的交流讓我覺得說得非常正確。人工智能專業課的話,去B站看小姐姐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視頻即可,本科課程看之前說的那幾門就行。

最後的話

有沒有覺得你這作者好水啊,講了一堆大道理,摸魚摸上清華。但是呢,還要說的是,我加了20個好友,至少9個二戰。這屆上岸學生裏將非應屆生近50%,那麼二戰很可能是40%以上。我是能預測到會考什麼,考了我會不會,怎麼準備才能應付,才說起來輕鬆罷了。

考清華是有輿論壓力的,低調比較好。初試出成績,我兩個月沒發朋友圈,就不想別人問這個事。當然,關心你考研的老師和同學還是要報個喜的。不過如果真的不想讓別人知道,最好誰都不說,說出一個就有可能出問題。很多家長啊朋友啊就喜歡吹這個,我只是覺得,又不是你家孩子或者你本人,有啥好吹的。。。。當然,在小姐姐面前還是可以講講清華這事,稍微說說就行,別太提。

進入清華以後呢,要放下清華人這個身份,當自己是個普通人,踏實努力。別讓別人覺得,他在清華過了四年,然後用一生來懷念。

校強我渣,以後憋給大清丟人啊!

公衆號:AI蝸牛車

保持謙遜、保持自律、保持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