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成功之路的探尋 —— “三力” 理論

這是一篇關於成功學的論文,也可以說是一篇自省書。在職業生涯的“修煉”過程中,我幾經思索寫下以下的文字,一方面是希望引以爲戒,另一方面則是用之於自我鞭策。我相信成功最終是屬於善於思考的人,只有不斷地在人生的經歷中汲取經驗,我們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磨練心性,以最終達至人生的巔峯。

有人曾經問過我“做了多年的互聯網,有何心得”,當下總感覺確實有非常多的思維片斷,但是又不知從何說起。這幾年做過博客、SNS、廣告、搜索、外包、電商甚至也嘗試過拉風投創業;看着手上一個個項目如何的出生,成長,上馬,再回首,不免唏噓 ... 雖然偶爾會有點放空的感覺,但是回過頭來想想,這些年來工作的激情仍然絲毫沒有減少,也許是我運氣找對行業了?不是有個說法“當興趣變成工作之後”就會神馬神馬的嗎?找了個時間好好把思緒沉澱一下,忽然感覺略有所悟,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就把我最近想到的“三力”理論和大家分享一下,所謂“三力”就是下面要談到的“創造力”、“執行力”和“掌控力”,這三個詞分別代表着成功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要知道想要成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然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要在這三個方面都做的很好,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創造力

簡單的來說就是“想”的能力。

在現在這個時代,創造力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再有資本、再有底蘊的企業如果離開了創造力,最終也會枯萎倒塌,微軟帝國的日趨平淡,Google巨人的強勢崛起,蘋果公司的日益強大,無不牽涉到這三個字:“創造力”。從一定角度上來說,這三個字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風暴中心,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的科技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正是這三個字。

我不想談得太泛,針對企業本身來說,相信每個能活下來的企業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一套創造利潤的生存“模式”,但是除非你的這套“模式”是不可複製的,否則你就得要不停的“創新”,要與衆不同,要變得更好,否則在那麼多的競爭對手中你又如何能分得一杯羹呢?特別在這個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裏,可以說停止創新就代表着死期將至!我接觸過不少投資方,一般來說他們最喜歡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這一套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呢”;而對於企業的管理層來說,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企業和團隊不斷的朝着更好的方向“變化”。因此,培養企業團隊的“創造力”至關重要!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如何培養“創造力”呢?說實話,這個是個大命題,要在這裏完全說清楚還真不大可能。但是我認爲不管用什麼辦法,着重注意兩點:首先,管理層的鼓勵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說不定在你的企業裏就潛藏着下一個“扎克伯格”也說不定~ 所以首先要了解你的下屬,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雖然得到的不一定就一定會是個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一百個想法裏面你也挑不出一兩個不錯的,那就太說不過去了吧。此外,就我的經驗來看,鼓勵員工發表想法還有個好處就是會產生思維的碰撞,而思維的碰撞的火花恰恰就是怎個團隊 idea 的源泉,要知道,通常來說,一個絕佳想法或者方案絕對不會是團隊裏的某個“英雄”單獨幹出來的,一定要相信團隊的力量!另外一點,就是要注意懂得“機會教育”,餘世維先生說過,他總是會不斷的抓住機會來教育他的手下,我非常認同這點,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學習的效果絕對是最好的,比如說我就很喜歡和團隊討論一些時下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新浪微博,京東模式等等,並且引導他們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思考,這樣子的“教育”對於提升整個團隊的“創造力”也會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 執行力

粗俗的來講就是“幹”的能力。

再好的構想、再好的規劃離開了執行的人,那都是空想。而且在一個 plan 的實現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也就是這個地方,真的可怕啊!爲什麼設計的圖紙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最後的產品就是出問題了呢?爲什麼一個個看似很完美的零件,最終拼裝出來的卻是一團廢鐵呢?到底要經歷多少次“小小的螺絲釘引起的血案”才能讓我們認真的坐下來,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這就是“執行力”這三個字的分量,這也是爲什麼當年餘世維先生的《贏在執行》能得到企業界空前的擁戴的原因。推薦有興趣的朋友真應該去看看,對你絕對有實質性的幫助。

要搞清楚“該怎麼做”這個問題確實很困難,因爲“說得容易”嘛,而做起來就相對沒有那麼容易了。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在執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而沒有執行力的人就容易畏懼退縮,然後就會放鬆要求,甚至乾脆不負責任,最後給自己找找藉口完事。說白了這就是“人”的問題。而如果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從人的思想上做工作,具體的方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認爲無論怎樣都不能離開以下三個核心要素:

1、責任:這點不用多說,試問一個連責任感都沒有的企業團隊,如何談得上“執行力”?要提高企業員工的責任感,一方面需要從平時的點滴積累起來,千萬不要以爲開一兩次的會或者做一兩次的動員就可以達到目的,人不是機器,別指望他們會死死的接受指令。我認爲做領導的一定要以身作則,時刻抓住機會教育,一步步地提升員工的自我責任意識,這纔是正道。而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企業建立起一套比較透明的“陽光”績效考覈;責任對應的就是獎罰,所以一個合理的考覈制度,對提高企業員工的責任感也會有很大幫助的,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 KPI 就是針對這點。但是要注意的一點細節就是考覈的“度”,太寬鬆不行而太嚴也不可以,這個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千萬不要“一刀切”,否則效果沒有達到,還會產生副作用。

2、決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要成一件事,決心是基石。我曾問過很多成功人士一個問題,“能力和決心那個重要”,他們中大部分會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決心”,你想過便知,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能力的人,但是最後真正能成功的人又有幾個?其中的祕訣就是這兩個字“決心”。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沒有決心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要做就先給自己下個決心。

3、溝通:判斷一個企業團隊是否有凝聚力和競爭力,溝通是否順暢應該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要知道,就算所有人都有責任和決心,但是溝通出了問題,事情還是很難辦下去,而要做好這點就要靠 leader 們的引導力和“潤滑劑”作用,其中技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慢慢在實踐和思考中積累經驗吧;我相信只要有這個意識,每個人最終都會總結出一套和自己性格相適應的溝通技巧。實際上,“人格魅力”也是從這個磨練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另外要說一點就是,除了“執行力”之外,還有一個相關的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判斷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執行力”是離不開“判斷力”的。做過項目的人應該都知道,無論你在前期設計的時候做的多好,但是在“幹”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很難預料的問題,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良好的“判斷力”,整個項目就可能會偏離原先的方向,甚至出現難以挽回的致命問題。而一個企業團隊需要保持良好的“判斷力”,確實需要一些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來引導,這點誠然也非常重要,再加之前面所說的三個核心要素,這就是一個項目團隊,乃至整個企業走向成功的“核心動力”。

> 掌控力

簡而言之就是“管”的能力。

管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很多人窮其一生去探究這個問題,最終仍然得不到一個完美的答案。但是世間萬物又豈有完美之理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他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擁有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企業家,曾經創造了無數的商界神話,馬雲先生也很景仰這位大師,“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兩年纔想清楚,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經想清楚了。”在當今的互聯網行業這個到處充斥着浮躁氣息的環境裏面呆久了,我建議各位真應該去好好品味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三部曲 —— 這份難能可貴的“心靈的雞湯”;裏面不僅包含了稻盛先生五十年來的“經營之道”,更重要的是要體會他最精華的“人生哲學”。

對於如何做好管理的問題,我的觀點和稻盛先生很一致,兩點最重要的內容:首先,確定“股東第三,客戶第二,員工第一”的方針。有人也許會想不通,“客戶應該纔是第一的啊?”。確實,商業客戶也非常重要,但是我想反問一句,“作爲一個管理者來說,員工又何嘗不是你的客戶呢?”我認爲,如果管理者沒有理解“員工第一”這句話的含義的話,那我敢肯定他也絕對沒有辦法管理好手下的人。在這個時代,有誰不知道“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員工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應該是同步的,而我相信絕大部分員工也是很希望能和企業一起成長的。其次,就是理解所謂“阿米巴”方式的經營方式(參考稻盛和夫《幹法》)。簡單來說“阿米巴”就是把企業內的一個大集體分解成的若干個小集體,可能是獨立的公司,也可能是獨立的團隊。阿米巴經營第一個目的是“確立與市場掛鉤的部門覈算制度”;第二個目的是“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第三個目的是“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當然,這種模式有很大的好處,也帶有很大的挑戰,用得不好很容易出現內部對立和資源競爭,所以要求頂層的領導者一定要有足夠的“掌控力”;當然回過頭來說,如果一個企業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阿米巴”組織結構,那麼對於企業本身將會獲得源源不斷地強大動力。

另外要說的一個問題就是“團隊精神”,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是還是要說,因爲對於團隊某些領導來說,總是會忘記這點。關於這個問題,要說的有兩點:第一,要有“敬天愛人”之心,作爲一個領導者,你一定要知道,你所獲得的成就是你的團隊給你帶來的,所以要懂得回報,也只有這樣團隊纔會在和諧中穩步發展;另外,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手,經常性的我會看到團隊中有某些“強人”,總是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什麼決策都自己做,什麼功勞都自己拿,雖然不可否認一個團隊是需要明星,但是這樣的明星在實際上卻往往有可能成爲團隊中“隱形的毒瘤”,因爲長期如此,團隊中其他的人就會像大樹旁邊的小草一樣,沒有養分慢慢的枯萎。所以作爲管理者,必須要時刻留意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因爲一棵樹木而損失一個森林。

說了很多,不過仍感覺還意猶未盡,不過“一切答案永遠在現場”,我會以自己的經驗來不斷完善這個“三力”的理論;同時,也希望以上的一些“思維的火花”能和朋友們碰撞起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給我留言或者和我聯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