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知乎五年,我赚了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张小方。小方是一位知乎老鸟,玩了快五年知乎,上个月知乎粉丝终于突破一万了,惊喜得我不知所措呀。

 

 

不止一个读者在问我:小方老师现在也是知乎万粉大 V 了,知乎如此多的关注、点赞,加上付费咨询和 Live,一定赚了不少钱吧?

答案嘛,赚钱是肯定的,但是赚多少可能不是期望的。既然这么多读者感兴趣,那么我今天就和大家唠嗑唠嗑我的知乎收入。

 

啊,不,放错图了,正确的应该是这张:

 

说来话长,但是还是要说,先让我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开始说起吧,准确的日期应该是 1967 天以前。

 

大家都知道的,小方老师毕业之后来到上海,成了苦逼的码农一枚,每月五千二,偶尔还因为绩效被老板克扣一点,在魔都这个地方,生活节奏快,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恋,都得花钱的,每个月除去房租、伙食费就没剩多少了,生活压力山大啊。加上后来有了女朋友,哎,消费就更大了。

某天实在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和糟心的恋爱,在 QQ 空间偷偷发了一条说说,为啥是偷偷的发呢,你看了内容就知道了:

 

哎,生活经济压力太大了。古人云,穷则思变。我当时太穷了,所以肯定想着怎么升职加薪,那对于我一个码农来说,升职加薪最好的方法就是学好技术去大厂啊。因为我是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刚毕业时投递大厂简历那一关就过不了,所以这么多年了,每次找工作肯定先尝试去投递和面试大厂的职位。好在,今年年初这个夙愿终于实现了,虽然最终没去。哎,真是大厂虐我千百遍,我待大厂如初恋。

于是除了看书,工作摸鱼之余,不工作闲暇之余,就在网上看各种进大厂的攻略。慢慢的,一个网站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吸引了我。

 

没错,就是知乎。知乎上有大量的高质量面经,还有很多进大厂的同学的录制语音,哦,应该叫 Live。于是买了很多的 Live,突然感觉进大厂、升职加薪、抛弃黄脸婆三连就靠这些 Live 了。当时买了很多的 Live,一顿学习。

 

这里贴一部分当时购买的 Live 给大家看看:

 

除了听知乎 Live,我还喜欢看知乎程序员相关的帖子,我当时比较喜欢看的就是帖子有“程序员如何做到年薪 20W+?”、“程序员如何做到年薪 30W+?”、“程序员如何做到年薪 40W+?”、“程序员如何做到年薪 50W+?”、“在上海做开发,年薪 20 W 是什么体验?”、“在上海做开发,年薪 30 W 是什么体验?”、“在上海做开发,年薪 40 W 是什么体验?”、“在上海做开发,年薪 50 W 是什么体验?”、“去百度做开发,你应该知道的技能?”、“去阿里做开发,你应该知道的技能?”、“去腾讯做开发,你应该知道的技能?”、“我是如何进百度做开发的”、“我是如何进阿里做开发的”、“我是如何进腾讯做开发的”、“80后薪资多少才正常?”、“85 后薪资多少才正常?”、“89 后薪资多少才正常?”、“二十四岁的你,收入多少才正常?”、“二十五岁的你,收入多少才正常?”、“二十六岁的你,收入多少才正常?”、“二十七岁的你,收入多少才正常?”、“二十八岁的你,收入多少正常?”、“作为程序员,我拿什么养活你,我亲爱的女友?”、“作为程序员,我拿什么养活你,我亲爱的爱人?”、“作为程序员,我拿什么养活你,我亲爱的孩子?”......

 

由于自己刻苦勤奋,加上自己“天资聪颖”,很快就升职为所在公司的开发组组长(前组长离职),再后来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技术不断进步,没事的时候继续徜徉在知乎知识的海洋里。

那个时候知乎还不是 bi 乎,也没有广告,也没有多少营销号,管理员也都不是中专生,那些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精英们还没有大批进驻知乎,风气很好,对 Live 和各种帖子的审核也很严,真的如知乎在地铁广告语上宣传的那样——"认真的问答社区"。

某天下午,突然一个自称 gitchat 的编辑找到我,希望我去他们平台做个技术分享,当时的我真的诚惶诚恐呀,觉得不胜荣幸,混了这么多年,一事无成。人快到中年,混成这样,竟然有人邀请我去做技术分享,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思索,我就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和老师约定分享日期,在某个没有星星的夜晚,找了个理由提前下班,回家打开电脑,开始进入 gitchat 平台,在主持人介绍后开始进行自己的技术分享。

分享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当晚,gitchat 的老师就通过微信给我转了二百多块钱。啊,当时的感觉这钱来的太轻松了,哎,写代码赚工资太苦了。

加上那个时候压力大,200 块钱也算是好几天的午餐钱了吧。最起码路过兰陵路的时候可以大气的多买几两板栗吧。这里不得不强烈感谢一下 gitchat 平台,在那些年我没车没房空有一身编程才华的时候没有嫌弃我,让我用知识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外快,解决了接下来一周的可乐和饭钱。

 

后来,我想,既然可以在 gitchat 上做分享,那么我也可以在知乎上做 Live 啊。于是,那段时间在凤姐,哦,不,媳妇回老家的日子,开始着手准备知乎 Live 分享的内容。但是第一次申请的时候,竟然因为资质问题被知乎审核拒绝了。

 

 

后来我尝试修改了自己的个人介绍,并上传了工作证明,终于知乎审核才通过,哎,好歹我也是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工作的人呐。人呀,有时候不能太谦虚。

 

审核通过后,上传自己编写好的分享内容大纲和课件,确定开讲日期,一气呵成。我将自己的 Live 发到技术群里,在此也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 365 * n 天的技术群小伙伴,为了开讲不至于有太多的差评,哎,当时不自信啊,毕竟知乎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个大平台。

开讲当天我还特地邀请了我们公司同组的三个同事当晚一起来听我的 Live,当然,Live 结束之后肯定要给好评的。我知道此时那些曾经参加过我那场 Live 的读者心里活动是这样的:

Live 结束那天晚上是周六,看着参加人数,心里粗略的算了一下,妥了,一千多元到账了,立马叫上那三个同事去避风塘小酌了一顿,于是四个男人在避风塘聊了一夜。

 

那个时候,开 Live 知乎有补贴,知乎也没有会员机制,所以开 Live 的话根据实际购买用户数量,参加人数较多时主讲者还是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收益。可以给你算一笔账,我那个时候辛辛苦苦起早摸黑上班下班写码调码,到手二万已经很多了,按每月 21.75 个工作日来算,每天工资收入不到一千块钱,但是我做一场 Live 两小时就能轻松赚个一千多块。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有人购买你的 Live,你每个月都会有收入,这是真正的“睡后收入”啊。

可以给读者贴一下那场 Live 当时的收入情况:

 

正因为当时知乎的 Live 投入和收益产出比高,所以很多大 V 在知乎上开 Live。后来,我又在知乎开了两场 Live,考虑到这两场 Live 的内容可能受众比较小,所以定了一个较低且比较程序员的价格——10.24。

再后来,由于知乎不再补贴 Live 主讲者,且知乎上架了会员功能,所有会员可以免费看任何一场 Live,但会从会员收入中按一定算法补偿 Live 主讲者,但是这与没有会员之前相比太少了,所以后来开 Live 的人越来越少,且由于知乎商业化严重、整个内容质量不再那么高,大家对这个平台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直接导致很多人对 Live 质量的不认可,加上直播的兴起,看直播教学有声音有图像比知乎单纯的只有声音体验好多了,所以知乎 Live 开始没落,购买的人数量变少。从长期来看,购买人数确实会慢慢变少,但是知乎的这一系列举措加剧了这一进程。这里可以给大家贴个图对比一下。

这是我的某场 Live 开奖后最初几个月的收入:

这是今年最近四个月的收入:

 

是不是少的可怜了?😂

 

我在知乎一共做了四场 Live,其中最后一场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为了帮助技术群群友找工作而举办的近似免费的分享,因为当时不熟悉其他直播平台,所以就选择了熟悉的知乎 Live,这场收入近似忽略不计。所以这三年来,前三场 Live 一共带给我的收入大约一万六千块钱左右。前几年每个月收到知乎的一笔打款,虽然不多,但是也蛮开心的。

知乎除了 Live 可以收入,还有就是别人付费提问和咨询,当然我不是什么大 V,向我提问一次也仅需要 10 元。看到此处,某些小伙伴不要觉得机会来了,我现在不提供这些咨询服务了哦。

我一共被提问过三次吧,一次是问我某某公司能不能去的,因为我之前去那家公司面试的,这是一个美国留学归来的妹子。另外一个好像是做行政还是什么工作的,记不清楚了;还有个是一个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问我职业规划的一些问题的。

通过这三次给别人提供付费咨询,我成功收入 30 元的,但是知乎每次在结算时收取约 25% 的手续费,经过知乎漫长的结算周期后,我终于可以提现这结算后的 22.5 元了。这是我在知乎给别人提供咨询付费的收入。

还有收入就是在知乎帮深圳电信打了一次广告,当时他们的商务找到我,说在知乎搜索某个关键字(忘记了具体是啥关键字了)我排名第一,所以希望付费让我帮着在知乎做一次推广,谈下来的价格是 1000 元,那个广告挂到现在还在一直也没删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

其实我一直想成为知乎的课程作者的,但是知乎的课程作者采取的是邀请制而不是申请制,我给他们写过一封申请邮件,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以上就是我玩知乎这五年全部的收入了。多吗?太少了,当今人人都可以做的自媒体时代,与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对创作者的流量和收益的扶持,知乎实在显得太寒碜了。有人发了这样一段微博来吐槽知乎对待创作者:

 

更有同学在知乎本平台发吐槽知乎的帖子,几经修改才审核通过:

 

如今,知乎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走越畸形:

  1. 认认真真写的长文帖子,没有抖机灵的帖子排名靠前;

  2. 充斥着各种营销号和博人眼球的垃圾内容和恶俗内容;

  3. 日益泛滥的从其他平台搬运的各种低级趣味的视频和段子;

  4. 优质内容不再根据内容本身的质量而是根据发帖时一段时间内点赞数量等来评定和推荐;

  5. 越来越多的无下限广告,越来越频繁的 App 闪退率和显示 bug;

  6. 到处是通过知乎好物薅羊毛的羊毛党,而不去审核推荐的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质量过关。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任何一个产品商业化可以理解,但是不考虑用户体验和感受的产品终将是昙花一现,最终被用户所抛弃。相对于某些搜索引擎提供出来的信息,曾经知乎是一个优秀的屠龙少年,而最终这位屠龙少年在意气风发之后也慢慢长出锋利的犄角和獠牙变成新的恶龙。

 

我无意于走到知乎的对立面,只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谈一谈这些年用知乎的感受变化,希望知乎有一天能回归到一个好的状态。限于个人经验、经历有限,文中难免存在偏颇失言之词,欢迎温和的提出建议。

 

最后,贴下我的知乎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balloonwj,欢迎关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