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江苏高考下水文)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 追求》

                  文/铭帅之念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网络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几十年未谋面的,数十年无往来的,平常无瓜葛的,因为网络渐渐熟络起来。天南地北,联系也变得随心,畅达!

平常工作之余,总喜欢看看新闻,军事时事,地方经济,家乡报道。互联网发达,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强大,QQ,微信,电话,畅游网络世界,信息纷沓而来。

微信朋友圈,慢慢地汇集了无数的朋友,家人,朋友,亲戚,合作伙伴,一些多年的网友。

一次无意中的点击,看到了简书写作平台上姜广泰老师文章,姜广泰老师和我同村,做过我小学的班主任。他已经入驻简书写作平台多年,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我们互加了好友,相互关注了。在他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喜爱文学的梦想,又燃起了火花。喜欢一发不可收拾,姜老师是简书很多专题的编辑,把我的文章收录在很多专题,让更多的简友可以浏览到到。就这样,我如饥似渴,贪婪地游弋在简书书海中,逐渐认识了更多的简友,文友。

网络拉近了距离,又在一次浏览家乡,互联网论坛点击中,我熟悉了故乡的作家,王玉兰老师,我不敢冒昧加王老师,就默默地关注着她的公众号,看着她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文章,时刻关注她的文章动态。

在美篇中,一个隔壁邻村的华九红的文章吸引了我。看着文中熟悉的一切,我点了她的关注,没想到她很快回关了,当她看了我几篇文章之后说:“老弟,我拉你进几个家乡的文学群,更好地学习交流交流。”就这样,我荣幸地成为了《阿紫文学沙龙》群中的一员。

在群里,我认识了更多的文友,老师,和像我一样的草根文学爱好者。他(她)们执着文学追求,正如夏花灿烂。袁正华老师,工程水电工,数十年笔耕不辍,终于在今年出版了《串场河边》散文集,一开售就被抢购一空,后续小说将陆续出版,草根文学,前景广阔。姜诗兰,人如其名,文字幽雅芳香,不少教授,老师点赞,相信未来她一定能走出里下河,芬芳溢翠!点击他(她)们的美文,分享,点赞,评论,转发,我们的心更加贴近一体,融入这样的氛围,我很开心。

王玉兰老师的《阿紫文学沙龙》,有了自己的专辑,有时同题,时不时,相互学习,文趣盎然,不少草根文友的文章被泰州晚报《坡子街》刊发,还有文友文章在省级平台刊发,好文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文字之魅力,越发精彩。

网络之缘,文字相遇,和自己喜欢的一群人,一起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多了几分感动,多了几分向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平凡中努力地追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