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写Android网络框架之Request、Response类与请求队列

教你写Android网络框架之Request、Response类与请求队列

前言

教你写Android网络框架之基本架构一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SimpleNet网络框架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开始从代码的角度来开始切入该网络框架的实现,在剖析的同时我们会分析设计思路,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样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实现网络框架,也会学到设计一个通用的框架应该有哪些考虑,这就扩展到框架设计的范畴,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希望能给新人一些帮助。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实现思路。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系列博客是为新人准备的,如果你是高手,请忽略。

在框架开发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抽象。也就是面向对象中重要的一条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要依赖抽象,而不依赖具体。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框架具有可扩展性,同时也满足了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针对于我们的网络框架来说,最重要的抽象就是Reqeust类、Response类,因此今天我们就从两个类开始切入。最后我们再引入网络框架中的请求队列(RequestQueue),这是SimpleNet中的中枢神经,所有的请求都需要放到该队列,然后等待着被执行。请求队列就像工厂中的流水线一样,而网络请求就像流水线上的待加工的产品。执行网络请求的对象就类似工厂中的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流水线上传递过来的产品,然后对其加工,加工完就将产品放到其他的位置。它们角色对应关系参考图1,如对SimpleNet的一些角色不太清楚可参考教你写Android网络框架之基本架构一文。


图1

Request类

既然网络框架,那么我们先从网络请求类开始。前文已经说过,既然是框架,那么就需要可扩展性。因此注定了Request是抽象,而不是具体。而对于网络请求来说,用户得到的请求结果格式是不确定,比如有的服务器返回的是json,有的返回的是xml,有的直接是字符串。但是对于Http Response来说,它的返回数据类型都是Stream,也就是我们得到的原始数据都是二进制的流。所以在Request基类中我们必须预留方法来解析Response返回的具体类型,虽然返回的类型不同,但是他们的处理逻辑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把Request作为泛型类,它的泛型类型就是它的返回数据类型,比如Request,那么它的返回数据类型就是String类型的。另外还有请求的优先级、可取消等,我们这里先给出核心代码,然后再继续分析。

上述代码Request为抽象类,T则为该请求Response的数据格式。这个T是请求类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即请求Reponse的数据格式并不是都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考虑到请求返回类型的多样性,用泛型T来表示返回的数据格式类型,然后Request子类覆写对应的方法实现解析Response的数据格式,最后调用请求Listener将请求结果执行在UI线程,这样整个请求就完成了。

每个Request都有一个序列号,该序列号由请求队列生成,标识该请求在队列中的序号,该序号和请求优先级决定了该请求在队列中的排序,即它在请求队列的执行顺序。每个请求有请求方式,例如”POST”、”GET”,这里我们用枚举来代替,具名类型比单纯的字符串更易于使用。每个Request都可以添加Header、Body参数 ( 关于请求参数的格式可以参考 四种常见的 POST 提交数据方式),并且可以取消。抽象类封装了通用的代码,只有可变的部分是抽象函数,这里只有parseResponse这个函数。
例如,我们返回的数据格式是Json,那么我们构建一个子类叫做JsonRequest,示例代码如下。

可以看到,实现一个请求类还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覆写parseResponse函数来解析你的请求返回的数据即可。这样就保证了可扩展性,比如后面如果我想使用这个框架来做一个ImageLoader,那么我可以创建一个ImageRequest,该请求返回的类型就是Bitmap,那么我们只需要覆写parseResponse函数,然后把结果转换成Bitmap即可。

这里引入了Response类,这个Response类存储了请求的状态码、请求结果等内容,我们继续往下看。

Response类

每个请求都对应一个Response,但这里的问题是这个Response的数据格式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写的是框架,不是应用。框架只是构建一个基本环境,并且附带一些比较常用的类,比如这里的JsonRequest。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让用户自由、简单的扩展以实现他的需求。对于Response类来说,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请求结果的数据格式类型。我们都知道,HTTP实际上是基于TCP协议,而TCP协议又是基于Socket,Socket实际上操作的也就是输入、输出流,输出流是向服务器写数据,输入流自然是从服务器读取数据。因此我们在Response类中应该使用InputStream存储结果或者使用更为易于使用的字节数组,这里我们使用字节数组来存储。我们来看Response类。

这个类很简单,只是继承了BasicHttpResponse,然后将输入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包装了几个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为了使用简单吧。我们将结果存储为字节数组,这样可以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将结果转换为String、bitmap等数据类型,如果直接存储的是InputStream,那么在很多时候用户需要在外围将InputStream先转换为字节数组,然后再转换为最终的格式,例如InputStream转为String类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里选用byte[]而不用InputStream的原因。

请求队列

这里引入了一个HttpStack,这是一个接口,只有一个函数。该接口定义了执行网络请求的抽象,代码如下:

没错就是仿照Volley实现的教学简化版,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关于HttpStack、NetworkExecutor、ResponseDelivery的介绍将在下一篇博客中更新,敬请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