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緣社會”到來,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前言:單身經濟的大火和不婚主義的盛行,似乎都預示着我們即將進入“無緣社會”,那時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將變得更疏遠,個體之間更加獨立,而人們奉行的血緣親情將變得越來越淡。


01

早在2010年,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曾播出一檔名爲《無緣社會:32000人無緣死的衝擊》的紀錄片,該紀錄片講述了不同人在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後,最後孤獨死去的故事。

他們中有十幾年如一日,上班勤勤懇懇從不遲到請假的“老黃牛”,有婚姻不順、最終不堪忍受、奮而離異的中年女人,有離開子女多年、獨自生活的孤寡老人。

他們這些人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死去多天才被人發現,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享受到的不是親人環繞的溫馨,而是無人問津的淒涼,這種讓人唏噓的境遇,不禁對其心生悲憫。

該片自放映後一度引發熱議,很多日本人感慨“無緣死”很可能是自己未來的結局,稱自己爲“無緣死預備隊”,“無緣社會”一詞也因此逐漸走入大衆視野。

衆所周知,日本是經濟大國,但作爲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它的自殺率一直都居高不下,每年約有幾萬人走上“無緣死”的道路。

這固然跟個人遭遇有關,但持續上漲的概率則說明了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社會的變革沒有讓國民受益,而是給部分人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02

這部分人在中國被稱爲“空巢青年”,他們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在外地謀生存,因爲各種原因他們宵衣旰食、夜以繼日,將全身心都放在工作上,他們不敢請假、不敢生病,害怕稍有懈怠就被淘汰。

在工作之餘,他們也會思念家鄉,但一想到家中有垂垂老矣、需要扶養的父母,有年齡尚小、要照顧的弟妹,他們就熄了這份心思,除了逢年過節,會打電話報平安外,故鄉也成了回不去的他鄉。

因爲生活拮据,他們基本上不會花錢在人際交往上,所以他們經常獨來獨往,這無疑給人一種孤僻、不好相處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沒人願意和他們來往了。

性子孤僻的人心理多少都有偏激,出生的不好造成了他們自卑、怯懦的性格,對於家鄉本能的有些牴觸,所以碰見同鄉,他們只會逃的遠遠的,生怕觸及心理的陰影。

對家人不親、對同事疏遠、對同鄉牴觸,當這些外界關係都處於斷裂時,他們只會尋找新的關係來代替,比如找志同道合的同伴,但不擅長人際交往的他們,輕易是無法找到。

這時候讓他們舒適的只有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拒絕外界紛雜的煩擾,是最好的方式,他們可以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和自己的相處中,他們找到了新的寄託,也尋求到了解脫之法。


03

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個人對羣體的依賴也越發減弱,之前依託血緣、社緣和地緣建立起來的關係,便越發的受到了衝擊,企業家也會從一小部分擴大到大部分,甚至在將來人人都可以創業。

隨着個體的發展,自由職業的興盛,個人品牌的建立便越發重要,他們不再需要通過社交去獲取和交換信息,而是依靠自己去經營才華、亦或是形象。

即便哪一天真的是再無血緣、社緣和地緣,他們的發展也不會受阻,或許這就是社會的使命,在沒有藉助任何外力的因素下,依然有一批活躍的經濟體,他們將會是最終的受益者。

企業是一個分工明確的集體,它的目標是創造利潤,爲此它的一切都應當爲這個目標服務,而制定明確的流程,則顯得尤爲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爭議最大的無非是流程和人性化的問題,若流程執行的太徹底,就是把人當機器,若人性化管理則是破壞規則。

其實若制定好了規則,一切都應該以此爲準繩,實驗證明規則執行得越透徹,企業的發展纔會越好。

這時候的員工似乎就是一顆螺絲釘,就像一件待組裝的產品,只等着走向下一個程序,這時候他有沒有人際關係網,似乎對他影響不大。


04

對個人而言,他和羣體之間的關係是既獨立又相互依靠,這種平衡感需得掌握好,若沒有把握好界限,太依賴羣體、則承受力太弱,一有風吹草動就極易受影響,太過於自我、特立獨行,則易被羣體所拋棄。

網上購物的發展,解放了購物對地域的限制,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的出現,更是方便了人們對購物的挑選,人們只需要在網站上,就可以購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

這時候去實體店購買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人們足不出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又有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麼兩全其美的事必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而微信、豆瓣、知乎等聊天、社交軟件的普及,網上交友似乎正成爲主流,一大批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網上聊天可以成爲無話不談的朋友,甚至可以成爲戀人。

網上交友打破了普通社交對空間的限制,讓越來越多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不用花更多的代價就可以找到更舒適的相處方式,漸漸的也就不在熱衷出門交友。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變外,許多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比如擇業觀,許多社交關係網是建立在公司的基礎上的,一些人脈關係是依託多年的積累,而這些積累沒有穩定的工作是辦不到的。

而現在的年輕人換工作頻繁,基本上對公司沒有歸屬感,也就談不上去構建自己的人際網,畢竟比起無用的社交,他們更喜歡不出門宅在家。


後記:當“無緣社會”真的到來,社會關係必將重新被定義,這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是更加獨立的個體,都會以更加鮮活的姿態去迎接新的文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