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书与姐自制的书签

        昨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上半年参加了三个葬礼,心里很难过,很崩溃。

        我能理解他近年先后失去父亲、失去姐姐的无奈、无助与悲痛,尽管说生老病死是常态,轮到自己头上,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那种痛彻心扉还是久久无法释怀。怎么可能不痛,本以为可以爱一辈子,结果只能陪伴一程。看到相同的事触景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悲伤着别人的悲伤,痛苦着自己的痛苦。去年叔叔交通事故意外身亡,隔壁办公室的同事突发疾病死亡,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难过,总能想起同事端个水杯出入办公室的场景,总能想起叔叔那胖胖的忙忙叨叨的身影。

        觉得就像是参加了一个演出,灯暗后,反反复复,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觉得告别还在脑中盘旋,自己灵魂的一角,被钉在了过往的画面里,竟动也不动,这种“身份认同”断篇了,那位朋友他不能再和他父亲推心置腹地聊天了,不能再和姐姐敞开心扉地唠嗑了。是啊,他们哪里是在和亲人告别,分明是和自己,和自己的一部分割舍。

        我说这可能就是中年人的悲哀,难过—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年的常态。

        你以为天经地义拥有的东西,并不天经地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正常生产,生活都被迫停滞,就连出小区都不自由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有游轮、高铁、飞机,也不再能出国、旅游,这会让我们重新思考,我能不能有另外处理自己生活的方式?或是我能不能和自己相处?也许听起来有点杞人忧天,但现在就是转机。

        我们都要习惯于孤独,要学会独处。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年。

          "中年仿佛是危机四伏的处境,令人戒慎恐惧。当我到了中年才明白,这确实是人生旅途中包袱最沉重,挑战最频繁的阶段。走到中途发现自己被卡住了,卡在了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卡在了上司与下属,卡在了梦想与现实之间。"

        张曼娟的《我辈中人》道出了很多中年人的心声。

        中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课",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面对的现实。三十岁所理解的人生,只是个轮廓,还远远没有上色呢。很多事,真的要活着活着才能渐渐明白,很多事,注定要独自面对。

        我非常欣赏白岩松的说法,四十岁以后人生就要开始做减法。年轻的时候我们在意很多人的眼光,在乎很多人的评价,年岁渐长,你发现你不可能成为人人都喜欢的橘子,因为有的人他根本就不喜欢橘子。你不会再在乎那么多人的理解,你只想让在乎你的人开心。

        作家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生活从未饶过任何一个人,哪怕你活得再优秀,在别人眼里再光鲜亮丽,也照样要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和苦难。其实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以为很熟悉眼前的这个人,其实完全不了解他内心经受的煎熬与苦痛。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这本书有点伤感,我把这张花团锦簇的书签压在这本书里,因为人到中年更多的是内心的繁花似锦,更多的要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愿每一位中年人的心里一直有光、有柔情、有暖意,有能力点亮自己和别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