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能不能比

人和人能不能比?可不可以坦率的,大膽的說出你的想法?

比如發明計算機的科學家馮諾依曼、圖靈,和邊遠農村裏種豆子的農民史密斯或艾米莉;錢學森、袁隆平和種包穀的農民張老三或吳老二,他們的生命哪個更值得?

敢不敢說?大多數人心理明白,但是不願意說出來,哪個的生活更值得過?現代的人崇尚自由個性和獨立價值,也許每個人有不一樣的選擇,不可否認這裏面有不滿和不甘。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社會還是有主流價值的判斷,人人都想過的好,想這輩子做點什麼。最好對整個人類都有好處,有影響。馮諾依曼,圖靈,錢學森,袁隆平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有些人就不一樣,他們也想過的好,也想多點什麼,不過他們的目的是多賺點錢,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有的人還想除了能多賺錢最好還能爲人所周知,就像所謂的明星,大腕也就是一個職業,只不過知道他的人多了,他也就變成了大腕。社會自然也有一套過濾和遴選程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達到一定知名度的。

知名度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人寧可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也不想人前顯貴傲裏奪尊,就是深知其中有競爭的種種殘酷,只是現代人商業社會的人不太在意這些了,能有知名度,有幾十萬幾百萬粉絲纔有面子,其實有面子了也就有了裏子,僅僅幾年間,普通人就人人都知道了,有了粉絲和點擊量,就可以賺到辛辛苦苦工作加班也賺不來的錢,所以人們都知道了知名度和眼球佔有者的利益所在,那真的是名利兼收啊!

舉個例子,就是有一個喫播的哥們,他只是到全國各地喫當地的美食小喫,有煙火氣和市民氣息的小喫,各種風味,有了120多萬粉絲,每次視頻播放量都在20多萬次以上,於是有了這些資本,他甚至就可以隨便各處喫的資本了,全國各地請他去喫飯的到處都是,別人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他是做媒體的~,

上面這個類似例子大家可能都熟悉,現在每個人都成了一個發聲的節點,有的人在這個節點羣裏積聚了很大能量,他的言行對對他感興趣的人影響很大,但是他的粉絲對他就產生了羨慕感,覺得那樣好。

但是一般人不會去比,那只是他們的興趣,有人帶他們去實現那個興趣,原來實現了就是那樣,就很好,不要再多了,這樣也就沒有了比較的煩惱。

人和人能不能比,我給出的答案是你可以比,但是別當真,過好自己就好,比較不能代替你的生活,人的一生不是一個和別人比較的過程。如果非要想和誰比一比,那就選擇自己和自己比,這樣纔是明智的人最應該擁有的心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