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7五常政大論篇(第47-52段)

卷二十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第47-52段)

學習時間: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學習筆記內容主要來源:

來源:個人圖書館作者:老玉米棒時間:2017-09-20

【原文47】帝曰:何謂也?

【翻譯47】黃帝道:這是什麼道理?


【原文48】岐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故各有制,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翻譯48】岐伯說:根於中的叫做神機,它是生化作用的主宰,所以神去則生化的機能也停止;根於外的叫做氣立,假如沒有六氣在外,則生化也隨之而斷絕。故運各有制約,各有相勝,各有生,各有成。因此說:如果不知道當年的歲運和六氣的加臨,以及六氣和歲運的異同,就不足以談生化。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49】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資,生化有薄,成熟有多少,終始不同,其故何也?

【翻譯49】黃帝道:萬物開始受氣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敷布而蕃殖,氣中的時候形象便發生變化,萬物雖不同,但這種情況是一致的。然而如五穀的資生,生化有厚有薄,成熟有少有多,開始和結果也有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


【原文50】岐伯曰:地氣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長也。

【翻譯50】岐伯說:這是由於受在泉之氣所控制,故其生化非天氣則不生,非地氣則不長。


【原文51】帝曰:願聞其道。

【翻譯51】黃帝又道:請告訴我其中的道理。


【原文52】岐伯曰:寒熱燥溼,不同其化也。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蒼丹。陽明在泉,溼毒不生,其味酸,其氣溼,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陽在泉,熱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鹹,其谷黅[jīn]秬。厥陰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蒼赤,其氣專,其味正。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陰在泉,燥毒不生,其味鹹,其氣熱,其治甘鹹,其谷黅[jīn]秬。化淳則鹹守,氣專則辛化而俱治。

【翻譯52】岐伯說:寒、熱、燥、溼等氣,其氣化作用各有不同。故少陽相火在泉,則寒毒之物不生,火能克金,味辛的東西被克而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苦和酸,在穀類是屬青和火紅色的一類。陽明燥金在泉,則溼毒之物不生,味酸及屬生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辛、苦、甘,在穀類是屬於火紅和素色的一類。太陽寒水在泉,則熱毒之物不生,凡苦味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淡和鹹,在穀類屬土黃和黑色一類。厥陰風木在泉,則消毒之物不生,凡甘味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酸、苦,在穀類是屬於青和紅色之類;厥陰在泉,則少陽司天,上陽下陰,木火相合,故其氣化專一,其味純正。少陰君火在泉,則寒毒之物不生,味辛的東西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辛、苦、甘,在穀類是屬於白色和火紅之類。太陰溼土在泉,燥毒之物不生,凡鹹味及氣熱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甘和鹹,在穀類是屬於土黃和黑色之類;太陰在泉,是土居地位,所以其氣化淳厚,足以制水,故鹹味得以內守,其氣專精而能生金,故辛味也得以生化,而於溼土同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