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中之《書讀完了》

《書讀完了》作者金克木。

我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爲見過,就愛了。我喜歡上了這書的名字,它四個大字一筆一劃沒什麼出彩的,就是構成的字太吸引我眼球了。《書讀完了》,這麼大的口氣,我是很羨慕嫉妒恨的。

自從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信息量已經遠遠超過我們一生所能接受的。書竟然讀完了,想一想都認爲作者在吹牛皮。我要跟作者死磕,當一個槓精。

然後,我盤它了。

然後,我受傷了,心靈的暴擊。

因爲這本書包含的中國經典古籍太多了,如《論語》《孟子》《道德經》《大學》《春秋》《史記》……,而我這方面的基礎如一張白紙,等待我去上色,而我一直在等一個完美的時機,結果這時機遲遲不出現,結局就呵呵了,所以我讀起來很喫力,只能默默地在心中爲作者點一個贊,作者牛逼了,小弟佩服。

就開始閱讀,已經給了我一個教訓:“中國的經典古籍還是要看的”。這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源。現在很多的情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印證。比如在作者讀《史記·貨值列傳》而寫成的范蠡商鞅:兩套速效經濟軟件中有介紹:“古時“居”字是做生意的一個要訣,不能只解作囤積。“居”是待“時”,是爲了賣而買,着眼在賣。“居”這個動詞是很有文章可作的。經商不能不“投機”,即抓準時機。“守株待兔”不是經商。不能“見機而作”即不知“時”,不能經商。貨存腐敗了,不能賣了,就不是貨了。”就我這麼一個不經商的人,不做企業的人,都覺得好有道理,是真的有道理。我們還不趕緊把《史記》拿出來閱讀。讀一本書,而引起你的好奇心想讀作者讀過的書,那也是一種讀書的樂趣。

這本書還打開了我看問題的角度,並讓我會心一笑,故事還可以這樣讀。摘抄如下:著名的愚公移山故事,在《列子》裏只是證明愚勝過智,神也怕人愚笨得挖山不止。“力”起了作用,用的可是笨法子。結果也不過是神把山搬到別處去堵別人的大門而已。”讀完笑了一遍,又一遍,搞得別人以爲我發神經,讀書的樂趣就在此了,愛了,愛了。

一本書只要讀了,看了,有一點收穫都是贊,何必在意讀得深不深,全不全。喜歡讀就讀,不喜歡就不讀。不管了,反正我就讀這本了。爲了跟自己死磕,我還在讀書這個行爲就已經給我莫大的獎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