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1

一、王陽明總體評價:三不朽

陽明名守仁字伯安,但我們對他所知甚少。用孟子的話說:誦其詩讀其文,不知其人,可乎。這樣一個三不朽的人,在 立德、立德、立功三個方面功德圓滿。所以自明代後,陽明心學對世人的影響頗大。

二、王陽明生平主要生活階段

12歲:

與先生的一場對話中,王陽明就立志讀書做聖人。人生沒有志向,就好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在海面上航行。

15-28歲:

15歲去觀察邊關情況,25歲中進士去監工一個王爺的墳墓,他運用了軍事管理的方式,休息時給下屬講八陣圖。他也讀朱熹,他讀着讀着發現了問題,“格物”,既然一草一木皆有至理,他也去格物,但他批判。於是開始研讀佛教、道教的書,出入釋道。並有很高的修爲,但後期他也反思自己這一段學習有點耽誤生命。

34歲:生命重要的年份

人:在京師遇到一個重要的朋友——湛若水

事:龍場悟道——正德元年因上書得罪劉謹,被貶貴州龍場,任職驛丞。

龍場困境——語言不通、生活艱苦,困頓的生活逼迫他甚至躺在石棺裏去思考死亡。開始自己思想的建設和發展,這是他與朱學分道揚鑣的開始。

45-50歲:建功立業在江西

1、花三年不到的時間,平定湖廣、江西、福建、廣東四省邊界的動寇,軍事才能得到不斷的昇華和提煉。

2、平定寧王朱宸濠謀反,用一萬多名烏和之衆平定寧王十王精銳之師。

反而得到的是各種誣陷和誹謗,正德十五年,良知學說創說,標誌王陽明思想成熟。

50歲—57歲

被朝延閒置,他教書育人傳播思想

病逝於江西南安的一條船上,終年57歲。

三、陽明思想的分期

34歲前——確立聖人志向,不斷探索並確立聖學整體規模的一個時期。

35-50歲——不斷形成、不斷完善,以良知說的提出爲標誌,是思想形成和完善時期。

50-57——進一步完善思想的同時,也在傳播思想。

四、對五溺說的批評

湛若水對陽明先生五溺的評價:1、溺於任俠;2、溺於騎射;3、溺於詞章;4、溺於神仙;5、溺於佛氏。

董平的觀點:這些是他整合不同思想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經驗,那跳出朱學的框架,重創自己的學說天地可能會更多走些彎路。

陽明先生的理論分類:

1、心即理

2、2知行合一

3、良知和致良知



拓展學習————

王陽明因何成爲諸多政治家的精神偶像?

文/楊立華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陽明是他的號,他本名王雲。王陽明是琅琊王氏後裔,也就是王羲之、王獻之一族的遺脈,家世傳承有道教背景,道教的神祕主義傳統在王陽明身上有着突出的體現。

《陽明年譜》裏記載了他出生時的種種異象。據說,王陽明出生當夜,他的祖母夢裏聽聞鼓樂之聲,有緋衣神人自雲中將一嬰兒交託給她。夢中驚覺時,陽明就誕生了。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其家世背景中的神祕主義傾向的充分體現。《朱子年譜》就沒有這類東西,朱子幼時最神異的事也就是坐在沙堆上畫八卦。

每個人感知世界的方式與家世傳承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因爲這孩子是雲中送來的所以初名王雲。雖然出生時有種種異象,但陽明直到五歲都不會說話,直到一天一個道士從他旁邊經過,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也就是說,這麼好個孩子,你把人家來歷給道破了,那怎麼行呢?於是更名爲王守仁。陽明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於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諡號文成。他祖籍是浙江餘姚,少年時隨父遷居會稽山陰。因爲他曾在會稽山陽明洞裏修煉,所以世稱陽明先生。

陽明的一生充滿了神異的色彩,關於王陽明的成學經歷,有“五溺”之說。“初溺於任俠之習”,陽明倜儻豪爽,有任俠之氣。“再溺於騎射之喜”,喜歡騎馬射箭。他十幾歲的時候,曾到關外,“逐胡兒騎射,胡人不敢犯”。“三溺於文章之習”,也就是沉溺於文學之好。王陽明是詩文俱佳,文章寫得漂亮,僅收入《古文觀止》的就有三篇。他的詩也好,特別是晚年《居越詩》十六首,每一首都很好。

“四溺於神仙之習”,這恐怕跟他的家世背景有關。據《年譜》說,他修習道術的時候曾有前知之異。後來陽明忽然覺醒,認識到這是在玩弄光影,耗費自己的精神。“五溺於佛氏之習”,即沉迷於禪宗。王陽明精神發展的歷程相當曲折,但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對他後來的成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王陽明講“心外無理”,教人不要去外在的事物上尋求,其實是因爲他此前的積累。他那良知是百死千難中歷練得來的。

陽明雖然早慧,但直到28歲才舉進士第。34歲時,因爲反對當時把握朝政的宦官劉瑾,受廷杖四十,被貶到貴州龍場驛。在赴貴州龍場驛途中也經歷了很多的險難。在龍場驛“居夷處困”,徹悟格物致知之旨,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我們知道他真正的第一次的可以說是有了成熟的思想就是在貴州龍場驛,所以我們常常說“龍場悟道”。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陽明47歲。寧王朱宸濠經過多年準備起兵叛亂,很快佔領了九江,兵鋒直指南京。這可以說是明中葉的一場大危機。陽明在江西赴任的途中,糾合義軍,三戰而生擒朱宸濠。

平定寧王之亂使得王陽明在當時的影響急劇提升。陽明學後來的影響,與其事業上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陽明那樣的地位和影響力對同輩學者是有着巨大壓力的。舉個例子,陽明晚年倡導良知說,他的朋友黃綰感嘆說:“簡易真截,聖學無疑。”從此退居弟子之位。我們雖然不能說陽明思想的影響主要來自於他在事功方面的成就,但其影響力的形成與此不無關聯。

陽明最後六七年的時光基本是在紹興渡過的,當時他已名滿天下,四方“裹糧而來”者不計其數,他家附近凡是能住人的地方全都住滿了,“更相就枕蓆,歌聲徹昏旦”,我們可以想見那是怎樣一種盛況。越到晚年,陽明的思想表達就越易簡,而越是易簡傳播的速度就越快,影響力就越大。

嘉靖六年,思州、田州發生了少數民族的暴動,朝廷起用陽明前去平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平定了思、田之亂。陽明年少時非常崇拜漢代名將馬援,平亂之後,專程去拜謁伏波將軍廟。回想起少時夢境,竟然若合符節,因此留詩曰:“四十年前夢裏詩,此行天定豈人爲?”陽明身上強烈的神祕主義色彩,由此可見一斑。而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五月份的時候,我給幾個朋友講孔子,入手處就講兩個字——“傳奇”。我覺得中華文化是以傳奇爲品格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裏沒有彼岸世界,也基本上沒有神話的傳統,我們追求的一切都是此岸的,因此得有點兒傳奇的精神。沒有傳奇也得造出幾個來,否則就太乏味了。每個時代都得有人把自己的人生當成傳奇來塑造,這樣的人使生活變得不那麼凡俗了,使蠅營狗苟的日子變得有趣了,使這個世界閃耀出光彩,而這光彩又是此世的光彩。

陽明啓行赴思州、田州的前夜,正趕上中秋,與諸生會聚,即興賦詩,詩曰:“萬里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羣英。應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影響猶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鏗然舍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萬里中秋此月明”,起句很平,鋪陳場景。“不知何處亦羣英”,何處還能有我身邊這麼多的英才呢?能感受到這裏面的傳奇感了吧。一個人知道自己註定要成爲傳奇,那是怎樣一種幸福!

“應憐絕學經千載”,我們應該珍惜儒家的絕學歷經千年歲月又重現光明。“莫負男兒過一生”,不要讓此生在渾渾噩噩中渡過。“影響猶疑朱仲晦”,朱仲晦就是朱熹,陽明認爲像朱子這樣的人物也沒有見到道之實體,他看到的只是道的影和響。“支離休作鄭康學”,像鄭玄那樣支離瑣碎的學問更是羞於去做的。當然,真讓他做他也做不出來,偉大的哲學家也不見得會做漢儒的經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分。最後兩句我特別喜歡:“鏗然舍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當年陳來老師家客廳掛的一幅字寫的就是這兩句,讓我頗爲豔羨。這兩句詩是從《論語》“吾與點也”一章來的,陽明晚年曾說過:我這一生,也就養得個“狂者胸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