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ode革命爲什麼現在爆發?

No-code軟件貌似正在爆發:市場推廣迅速,融資規模龐大,公司估值驚人(甚至出現獨角獸企業),客戶也心滿意足。爲什麼是現在?爲什麼不是20年前?爲什麼不是20年後?一名風投合夥人向我拋出了這個有趣的問題。當時,我沒想清楚,兩個星期後,我找到了答案,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與其他行業相比,軟件行業相對比較年輕,只有60年的發展歷史。最初的程序是用於軍事和科學用途的,商業軟件出現在1960年左右。到1980年,微型計算機的普及推動了商業軟件的迅速發展。這意味着商業軟件的快速增長僅僅只有40年。

所有的里程碑顯而易見:

  1. 大型機
  2. 個人電腦&桌面應用
  3. 互聯網&網絡應用
  4. 移動端和雲(我覺得這塊里程碑在這裏分量不太夠)

我劃一個時間段,在這時間段內定義了四波描述軟件影響(炒作!)的浪潮。注意,我主要關注的是生產力工具,而不是遊戲和娛樂軟件。從下圖可以看出,波浪是連續而非離散的,它們相互會有重疊,所以年份只是作爲一個近似的參考範圍。

從1960年到2030年的四波軟件浪潮

第一波:編寫自己的軟件

1960–1980

Smalltalk、SQL、NLS、AppleWriter。

Doug Engelbart的NLS(1986)。抱歉,沒有用戶界面。

在60年代,幾乎所有的軟件使用者自己就是程序員。那真是黑客的黃金時代!想玩遊戲?自己寫一個。想要編程語言?自己造一門。想要電腦?自己裝一臺。

Altair 8800 (1975). 用開關在Altair上編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與no-code有什麼關係呢?

黑客們不需要no-code工具。爲什麼?他們寫代碼很溜,而且可以做他們想做的所有事情。no-code工具會拖慢節奏,所以他們只會覺得沒什麼用。這還不是No-code工具的好時代。

第二波:個人軟件

1980–2000

VisiCalc、Microsoft 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Dreamweaver、Microsoft Project等。

Atari上的VisiCalc(1980)

商業軟件就從這裏開始發展。黑客變身成爲企業家,開辦公司。遊戲、生產力軟件&開發工具遍地開花。

Macromedia Dreamweaver (2000)

人們通常獨自使用所有的工具,很難合作,只能交換文件和源碼。比如,如何審閱微軟的Word文檔?你會寫一個文檔,然後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一個編輯,祈禱編輯用的是相同版本的Word,然後過幾天收到回覆,檢查所有的更正,然後寫上自己的備註並再次發送,等等。龐大的郵件上下文裏包含十幾個文檔版本是常有的事兒。

大多數過程很死板,階段清晰,沒有重疊。那時候瀑布模型很流行,但今天已經不行了。

跟no-code有什麼關係呢?

個人的no-code工具出現在這個時代,包括Spreadsheets、CAD系統、統計軟件套裝、Wolfram Mathematica和其他特定的解決方案。Spreadsheets很受歡迎,人們瘋狂地用它們做很多複雜的事情。

當你有了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

還記得HyperCard嗎?還記得微軟的Access嗎?這些工具很受歡迎,但還是需要一些(甚至很強的)編程能力。

曾經有一些軟件嘗試把最終用戶帶到離問題更近的地方,但不甚成功。黑客一代一直忙於開公司創業,新一代則一直忙於探索PC和遊戲。革命尚未出現。

儘管我認爲已經看到了no-code工具的曙光,但第三波浪潮破壞了這種早期嘗試。爲什麼?因爲互聯網來了。

第三波:協同軟件

2000–2020

Google Docs、Google Spreadsheets、Figma、JIRA、Salesforce。

Google Spreadsheets (2010)

互聯網改變了所有事情。最初,只是傳統業務轉移到了網絡上,但不久後生產力工具也跟上了。Salesforce成立於1999年,JIRA出現於2002年,Google Docs發佈於2006年。

互聯網增強了協作軟件。我們可以一起寫文檔、一起制定業務模型、一起計劃團隊工作、一起設計接口。協作軟件開始取代個人軟件。

最終,幾乎所有軟件都從桌面版遷移到了在線版。最後的堡壘是設計、編程和遊戲,但Photoshop被Figma擊敗了,並且看起來在未來十年裏程序員也將緊隨其後。基於Web的IDE目前還不夠強大,但未來肯定是它們的

我們可以放心地宣佈,臺式機現在即將消亡。只剩遊戲和重量級應用在讓它苟延殘喘。

跟no-code有什麼關係呢?

No-code工具在此期間確實發展了。Spreadsheets轉移到網上,出現了一些知名供應商,例如QuickBase

但是,web開發還不夠成熟,無法複製HyperCard或Access的功能。我們突然失去了桌面軟件的所有優勢,不得不幾乎從零開始。還記得2004年創建Gmail有多難嗎?而且它甚至還比桌面版的電子郵件客戶端差很遠!在接下來的10年裏,我們學習瞭如何使用Javascript,發明了React,開始逐步把桌面軟件複製到網上然後消滅桌面軟件。

從技術上來說,no-code時代尚未到來,而用戶們已經準備好了。在這個時期創建no-code的桌面軟件沒有意義,但在網絡上創建no-code軟件又很難。這個技術陷阱把no-code革命扼殺在搖籃裏。

第四波:創建你自己的軟件

2015–2035

Airtable、Coda、Notion、Webflow、Retool、Bubble.is、Zapier、Zoho、Shopify、Readymag、Fibery。

Webflow (2017)

Web開發發展壯大,現在已經準備好去解決任何問題。複雜的web應用出現了。終於,Web趕上臺式機(好吧,是幾乎趕上了),並開始進行創新。現在我們有了什麼呢?

  • Microsoft Excel → Google Sheets → Airtable?
  • Microsoft Word → Google Docs → Coda?
  • Notepad → Dreamweaver → Webflow?
  • SQL & Programming → Microsoft Access → Retool?
  • Microsoft Project → JIRA → ?

No-code工具的浪潮正在襲來。不過還是那個問題:爲什麼是現在?現在到時候了嗎?我認爲是時候了,因爲我看到了三個主要因素:

  • 我們必須跟上這個不斷加速的世界。今後,我們的未來更不可預測,選擇更不清晰,硬編碼解決方案的效率也會更低。最終用戶必須更接近解決方案,甚至應該自己使用業務知識和強大的 no-code 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人們需要更快的解決方案、更快的迭代和更快的反饋。
  • 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僅可以普及現有的解決方案,而且還能將現有的解決方案提升到抽象的層次上。我們能構建通用的 UI 和靈活的業務領域。Web 已從技術的深淵中脫離出來,從 2000 年代走到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將軟件擴展到更高的水平,使它對創作者來說更加友好易用。
  • 我們可以直接與團隊成員共同創造和分享成果。創作者更喜歡這種方式,而不是什麼東西都自己創造並使用。

簡而言之,web開發技術終於發展到今天這一步,讓no-code開發成爲可能,人們早已準備好接受更及時的反饋、更快速的迭代。確實,如果一個營銷人員可以創建和更新網站,那麼她就能更快地迭代,更快嘗試各種拷貝和想法。如果一個顧問可以在幾小時內將其獨一無二的流程自動變爲一種工具,那麼她可以更快地解決客戶的問題,從而展現她的價值。如果一個小企業主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創建一個應用,那麼他可以通過自動化來提高業務效率,從而節省寶貴的時間來拓展業務。

我預測,越來越多的垂直行業將會被no-code解決方案打亂陣腳。

我希望某家公司正在革JIRA的命。我們不確定現有的軟件供應商是否有意主導no-code宇宙(我指Airtable、Notion、Coda、Webflow、Retool等)。但我很確定這後浪已經來了,並將在接下來十年裏把很多“第三波”時的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英文原文:

No-code Revolution. Why Now?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