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欲採蜜,勿蹴蜂房 1 如欲採蜜,勿蹴蜂房

1 如欲採蜜,勿蹴蜂房


耐基成功金言

1.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招致憤恨。

2.因批評而引起的羞憤,常常使僱員、親人和朋友的情緒大爲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現實狀況,一點好處也沒有。

3.儘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儘量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比批評、責怪更有益,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或許大家對於犯罪的人都會覺得他們罪無可赦,可是犯罪的人本身卻覺得自己沒有犯錯。

我曾和興格監獄的監獄長劉易斯進行過幾次有趣的通信。他說:“在興格監獄中,幾乎沒有哪個罪犯會認爲自己是壞人。他們和你我一樣,同樣是人。因此他們會爲自己辯護,他們會解釋爲什麼他們必須要撬開保險箱、爲什麼要去扣動扳機。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有意識地以一種錯誤的邏輯來爲自己的反社會行爲作辯護,而且都堅信自己不應該被關入監獄。

現在已經去世的約翰·華納梅克曾承認:“我在30年前就已經明白,批評別人是愚蠢的行爲。我並不是埋怨上帝對智慧的分配不均,因爲要克服自己的缺陷就已經非常困難了。”

華納梅克早己領悟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中探索了30多年,纔有所醒悟:一個人不論做錯了什麼事,100次中有99次都不會自責,而且不論他的錯誤有多嚴重。

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史京納用實驗證明,一隻在學習方面表現良好而得到獎勵的動物,要比學得不好而受到斥責的動物學得快,而且還能夠記住它所學的東西。進一步的研究還顯示,人類有同樣的情況。我們採取批評的方法並不能讓別人產生永久性的改變;相反,只會引起嫉恨。

另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席勒也說:“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同樣我們也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指責。”

批評是毫無作用的,它只能使人採取守勢,並常常爲自己的錯誤竭盡全力辯護。

批評是危險的,因爲它常常會傷害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他的自重感,並激起他的反抗。

批評所引起的嫉恨,會降低員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氣和情感,同時所指責的事情也不會有任何改善。

做錯事之後只知道責怪別人,卻不會責備自己,這就是人的天性!我們要知道,批評就好比家養的鴿子,它們到時候總是要回家尋找主人的。我們還應該清楚,我們所要糾正和指責的人總是會爲自己作辯護的,而且會反過來指責我們。

【感想】人人都希望得到誇獎而不是批評,當事情無法挽回的時候,批評是無濟於事的。當你批評別人的時候,別人肯定會想辦法來辯解,雙方各執己見,最終會變成爭吵。被批評的人其實往往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爲自己辯護。所以批評指責他人的時候,我要多多換位思考,多想想該怎麼把事情解決好!


蓋茨堡戰役發生於1863年7月的頭3天。到7月4日的晚上,南方的李將軍己開始向南撤退。當時烏雲籠罩、大雨傾盆,李將軍率領敗軍之師退到波多梅克的時候,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難以通行;在他的身後就是乘勝追擊的北方軍隊。李將軍的軍隊這時已經被圍困了,而且無路可逃。林肯看到了這正是天賜的良機,可以捕獲李將軍和南方軍隊,於是滿懷希望地命令格蘭特將軍,不必召開軍事會議,立即進攻李將軍。林肯用電報下命令,又派出特使,要求格蘭特立即行動。

而格蘭特將軍是怎麼做的呢?

他所做的與林肯的命令恰恰相反。他違背了林肯的命令,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他一再拖延,猶豫不決。他還給林肯打電話,用各種藉口解釋。他甚至一口回絕了進攻李將軍的決議。最後,河水退卻,李將軍和他的軍隊從波多梅克逃走了。

林肯異常地惱怒。“這是什麼意思?”林肯朝他的兒子羅伯特大聲叫嚷道,“天啊!這是什麼意思?敵軍已經落入我們的手掌心,我們只需一伸手,他們就完蛋了!但不論我說什麼,或做什麼,卻不能讓我們的軍隊前進一步。在這種形勢下,幾乎任何一位將軍都能擊敗李將軍。如果我在那裏,我自己都可以消滅他!”

在失望和痛苦之餘,林肯坐下來給格蘭特將軍寫了一封信。要知道,這時的林肯已經難以控制自己的怒火了。因此他這封寫於1863年的信,算是最爲嚴厲的斥責了。

我親愛的將軍:

我想你肯定體會不到李將軍逃脫所帶來的嚴重不幸。本來他已經處於我們的絕對掌控之中,如果抓住他,再加上我們最近其他方面的勝利,戰爭就可以結束了。但現在的結果呢,戰爭恐怕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假如在上週一你不能成功地擊敗李將軍,那你又怎麼能在渡河之後進攻他呢?因爲到那時你手中的兵力可能已經不到現在的2/3了,而現在我對你已不再抱有成功的希望;即使抱有希望,也是不合情理的。你已經失去了大好的時機,我爲此深感痛惜。

你猜猜,當格蘭特將軍讀這封信的時候,會是什麼反應?

但格蘭特將軍一直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爲林肯並沒有將它寄出去。這封信是在林肯遇刺身亡後,從他的文件中找到的。

我猜想,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猜想。林肯寫完這封信後,站在窗口向外遠望的時候,他自言自語道:“等等,也許我不應該這麼着急。我坐在這寧靜的白宮中,命令格蘭特進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當時如果是我到了蓋茨堡,如果我也和格蘭特一樣見過遍地鮮血,如果我的耳邊也聽到傷兵的哀號和呻吟,也許就不會急着進攻了。如果我的性格和格蘭特一樣柔弱,我的做法可能會和他相同。無論如何,現在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如果我寄出這封信,雖然可以發泄我自己的不快,但格蘭特不會爲自己辯護嗎?他甚至會反過來斥責我,或產生厭惡心理,損害他身爲軍隊統帥的威信,甚至他會乾脆辭職不幹了。”

於是,像我猜想的那樣,林肯把信放在了一邊,因爲他從痛苦的經驗中體會到:尖刻的批評和斥責幾乎永遠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感想】或許這就是林肯偉大的地方,木已成舟,而且自己如果處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不是就能很好的理解別人了呢?


在與人相處時,要切記:與我們交往的不是純粹按道理或邏輯生活的人,而是充滿了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和虛榮的人。

【感想】人都是有情緒的,每個人的成長閱歷、背景不同,才造成了我們複雜的社交關係。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來品讀就會讀出不同的意思來。“一千個讀者現在就會有一千種哈姆雷特”,所以我們要設法去理解別人,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

批評是根危險的導火線——一種足以使人的自尊爆炸的導火線,這種爆炸有時會導致人的死亡。例如胡德爾大將受到別人的批評,又沒有被批准率領軍隊去法國,這對他的自尊心打擊極大,幾乎送了他的性命。

本傑明·富蘭克林青年時期並不是很聰明伶俐,但後來卻變得非常精明能幹,結果被委任爲美國駐法大使。他成功的祕訣就是:“我不願意說任何人的壞話……我只說我所認識的每一個人的一切優點。”

【感想】不說別人壞話,努力找出別人優點去誇獎別人,向別人學習。

任何傻子都會批評、指責和抱怨,而且大多數愚蠢者也正是這樣做的。要了解和寬容別人,就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自我剋制。

鮑伯·胡佛是一位著名的飛行員,常常在各種航空展覽中作飛行表演。有一天,他在聖地亞哥航空展中表演完飛行後,返程回洛杉磯。正如《飛行》雜誌所描述的那樣,當飛機飛到300英尺的高度時,兩具引擎突然熄滅了。幸虧胡佛的技術嫺熟,他駕駛飛機着了陸,雖然飛機受到嚴重毀壞,所幸的是人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胡佛在飛機迫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飛機的燃料。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他所駕駛的這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裏面裝的,竟然是噴氣式飛機燃油,而不是汽油。

胡佛回機場後,要求見那位爲他做飛機保養的機械師。此時這位年輕的機械師還在爲他所犯的錯誤而難過不已呢。當胡佛向他走去的時候,他淚流滿面——他使一架昂貴的飛機受到了損壞,還差點要了三個人的性命。

你也許以爲胡佛一定會勃然大怒,並猜想這位榮譽心極強、凡事都要求精細的著名飛行員一定會痛斥這位機械師的粗心大意。然而,胡佛並沒有責罵他,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說。相反,他伸出雙手,抱住這位機械師的肩膀,說道:“爲了表明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再給我的F51飛機做保養。”

因此,我們不要去責怪別人,要試着去了解他們,弄明白他們爲什麼會那麼做。這會比批評更有益,這樣做還能產生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所以,請記住待人處世的技巧:不要批評、指責或抱怨別人。


小結:

 1.直接批評是最無用的,因爲它會使人採取防守的姿態,並常常使他們竭力爲自己辯護。

 2.直接批評是危險的,是一個危險的導火線。它可以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引起自尊“火藥庫”爆炸,會致人於死地。

【感想】嘗試換位思考去理解別人;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批評別人,如果做項目失敗了,那肯定會有人要出來背責任。我們不要直接猛烈的批評別人,而是要先去看看別人做了什麼貢獻,然後一起分析原因,找出不足繼續努力。一味的批評別人,對於事情來說於事無補,還不如跟大家一起總結經驗,好好反思,釐清責任,爭取越做越好!

希望大家,今後都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多多站到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你會有意外的收穫。批評和被批評都於事無補,要學着去寬容和諒解別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