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圖譜 | 《認知心理學》第三章:知覺

一、知識點與應用心得

1. 知覺是感覺器官對外界刺激感知的一種“體驗”

這種體驗觸發時間很快,但不是自動發生或100%還原客觀事物,而是類似問題解決的推理加工過程——尋求最大可能性(概率)的判斷。

例如,眼見不一定爲真。當事物透過眼睛投射到視網膜時,此時是客體的真實還原,但大腦“告訴”你的信息,卻會被知識、環境影響,從而使每個人“看到”的信息有所不同。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我們感官體驗也是可以被“操控的”。



2. 成分識別理論&完形法則的應用

成分識別理論,即2-3個典型特徵人就能識別該客體。



完形法則:人們組織知覺的形式,與環境特徵相關。



這兩種理論可以應用到圖標及排版設計上。其中,圖標是一種簡化、抽象的信息,找到反映客體典型特徵的部分,才能讓人用最短時間識別出這個圖標的含義。

同時,我們知覺有時候會出錯,是因爲使用的完形法則是一種啓發式——憑經驗、習慣的行爲模式。所以圖標或排版設計有時候會讓用戶“誤會”,就是因爲沒有根據用戶羣的默認習慣來設計。


3. 環境特徵:會使對人們在環境中會“傾向”更敏感地感知特定事物

第一,對某些場景會自動補充最有可能出現的事物。例如辦公室裏首先想起的會是電腦。

第二,處於某些場景時,會觸發對該場景相關物品更多的關注。例如如果看到廚房照片,後續對面包的敏感度會比電腦更高。

其應用可以體現在用場景化的圖片來起到烘托氛圍時,會比簡單的文字更有代入感,感受到品牌想要塑造的價值點。

但如果只是簡單地根據產品類別來設計場景信息也不是萬試萬靈。

一方面To B品牌有時候傳達的是並非是純技術亮點,而是情緒的抽象詞,例如專業、高效。可以考慮藉助其它情景來遷移到品牌上。就像很多化妝品的文案與設計會利用大自然來傳遞一種“健康”,而不會是呈現一個商場櫃檯的環境或生產工藝。

一方面在引起用戶注意環節,可能會造成一種過於熟悉而忽視。可以考慮在熟悉場景裏增加一些“意外”的元素,增加一種“驚喜”、“意外”,反而更有效。


二、思維導圖

1. Process On繪製,如需在線編輯,點擊這裏(電腦端打開)。

2. 分享筆記全圖,請用電腦端打開,避免手機APP壓縮圖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