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說城市


咱是鄉下農村人,祖輩都是鄉下農村人,對城市常有一種美麗的嚮往。可當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城裏住了一段時間時,卻是滿滿的牴觸和不理解。

              由水而引起

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的事,作爲一所鄉村中學的校長,我持上級通知參加了省城鄭州舉辦的校長培訓班。入住的第一天我地心裏就發堵了:爲什麼?爲水。衛生間小便槽的水爲什麼能如此晝夜不停地嘩嘩流淌?多麼好的水,怎麼能如此浪費?家鄉的果園田地年年在乾旱中煎熬,如果有這些水,即使再小一些,也該給多少家庭多少農戶帶來喜悅希望與富足?可是,這裏是城市,不管你一千個可惜,一萬個可惜,那水還是日夜不停地嘩嘩流着,流着,而且水量還不小。以至於從此每上一次廁所,我都要難受一會兒。兩個多月的培訓時間已過半了,我還沒有能夠熟視無睹。

          大樹不再使我崇拜

在我的眼裏,城市的高樓大廈也就那樣,沒有高樓大廈還是城市嗎?可是對樹,對大樹,對古樹,就完全不一樣了。每每在廣場,在公園,以及其他地方見到了,總會肅然起敬行注目禮的,甚至還要輕輕摩挲一番。大樹古樹,丰姿綽約,傲然不羣,嶙峋古樸,氣象萬千,是一種歷史,是一種滄桑,是一種閱歷。可是後來慢慢發現了一個個大樹古樹生成的過程,看到了一個公園生成的全程,我笑了:那些參天大樹竟是外來戶,和我差不多。都是剛到這個城市不久。你看他們有些還拄着柺杖(四周被人用木棍鐵棍撐着),有的還疲憊不堪水土不服打着點滴。原來城市不僅引進人才,還引進樹才。只是人才要年輕的,樹才更欣賞古老的。也是,那些大樹古樹每每在百歲上下,如果引進成功,還每每延年幾十、幾百年的,人呢?都引進些七老八十的,這個城市就“哈哈”了。只是從此,對城裏的大樹古樹不再盲目崇拜了——城裏的大樹古樹不是咱鄉下農村的大樹古樹,是從幼樹便一直在那地方一天天地長大的,就是歷史,就是曾經,城市只是一種風景,一種點綴。

              城裏房,農村房

你說,城裏一個價值二、三百萬的房子和農村一個十萬八萬的房子,單就住人而言,哪個更舒服?顯然,還是農村十萬八萬的好。那敞亮的空間,那寧靜的氛圍,那清新的空氣,那自然的美景……你城市二百多萬七、八十平的樓房,在農村可能只是放置雜物的地方,甚至嫌上樓費事都沒人上去放。可是,一說到城裏房子的附加價值,農村就望塵莫及了:城裏優質的教育資源,優質的醫療資源,方便的生活供應,得天獨厚的優質信息資源,各種成功機會的提供,特別是城市所有的大氣,格局,活力,前瞻性,帶動力,價值觀,對人的影響與造就則大得不可言喻了……如果不是老了,累了,想休息了,想清閒了,還是住在不盡如意更沒有鄉間小院的城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