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有感

(1737)7月16 週四 晴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早上,決定去做一件事情,然後,努力去做了。

中午,看了下股市行情,真的是慘不忍睹。

前面所有的漲,都是爲了今天的大跌。

世界一片綠油油。

再次印證,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世上沒有白撿的錢。

賭場裏,永遠沒有最後的贏家。

下午,有點忙,一件一件事情做完。已是六點多。

晚上,覺得自己今天太累了,得放鬆下。

找了二個記錄片看。

一個是焦波拍的《俺爹俺娘》,講述的是一對相濡以沫72年的農村夫妻,一輩子對兒女的付出的和牽掛,還有中國幾十年改革開放的變化。

農村的父母,他們一輩子呆在大山裏,家裏出個讀書人,去了遠方的城市,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見誰都會吹一下牛,炫耀下自己子女的成績。那是他們辛苦一輩子後最大的安慰和寄託。不管他們在家裏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們都不會同子女說。

看這樣的記錄片,覺得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其實就是父母安康,內心平和,父母在,不遠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滿足父母的心願。

然後,看了另一個記錄片,樊登讀書會發起人,樊登記錄的《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國讀高中》,這部記錄片是記錄關於讓孩子去美國讀高中,擇校的一些選擇,思考。

美國,一個陌生而又神奇的地方,11歲到15歲的孩子,獨身去美國生活,父母給他們選擇的學校,到底適不適合他們?

從哪幾個方面去考察學校的好壞?

美國的私立學校到底好不好?

孩子們留學以後,前程如何?

從記錄片中來看,擇校是要綜合性選擇的,就是要選擇最合適孩子的學校。名次,倒是無關緊要,而留學過的孩子們,大部分是選擇回國發展的。

這二部記錄片,拍攝的時代,人物,視角都完全不同。

所以,給人很強烈的衝擊感。

想想幾十年前父母們的鄉村生活,再看看現在孩子們出國留學的舒適生活。二個不同時代的世界,表面上看完全沒有辦法融接到一起。可是,實際上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正是上一輩父母的辛勞,成就了我們這一代人走出農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最後我們的下一代,才能無憂無慮地去想去的學校,尋找自己的夢想。

父母的世界,孩子的世界,一個是方園幾裏的小山村,一個是包羅宇宙的世界。

平臺不同,視覺不同。

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去哪裏,我們,都是爲了生活得更好。

明天回高安,吾心所處是吾家。

7月16日,晚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