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5

“良知”說——本體與主體性的自我建立

王陽明自己覺得龍場之後,平定寧王,提出“良知”說,良知並非王陽明首創。

一、孟子的“良知良能”

孟子認爲人有不慮而知、不覺而能的良知。

二、張載對“德性”、“聞見”之知的區別

德性之知不源於見聞,但不離於見聞。德性之知是天德良知,是不慮而知、不覺而能的,是固有的。

聞見之知是後天的經驗之識

三、王陽明的“良知”說

良知即本心,或者心之本體,心體自然,也是理性之本。良知只有是非之心,當我們說是非是一種判斷,那判斷的本質依據是什麼——良知。良知就是至善、就是明德。良知是天命這性,心即理,我們的本心就是天理之實在,便是天道,便是最高者。

本心——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外界事物的瞭解是通過我們的官能感覺去,所有官能感覺是如何可能的,這種視聽言動的發生,是因爲我們原本有良知在。

四、“良知”是存在本體、德性本體、理性本體

這句話或者可以表述爲知識之本源,從理性本源的意義上面來說說,它是我們的一切知識活動之所以可能的根據,同時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施行是非判斷的根據,在存在之本的意思上面來說,它是我們人的生存本質,存在的本質,和最高的天道本是實現同一,達到同一,並且這種同一性作爲一種本源的,我說的這個同一還不僅僅是統一,是同一,就是同一個。在這個意思上來說,存在的表達只能通過德性的自覺實現來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