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感於家庭

我是個愛讀書的人,每天都要讀上幾頁書。如果不讀書,就好像有什麼事沒有做完。

我讀書所涉獵的內容很廣,除了外語,幾乎什麼書都能看下去。不過最喜歡看的,還是歷史和文學方面的書。

退休以後,文學方面的書,看的也少了。因爲現在文學方面的書,值得一看的書,實在不多,至少我知道的不多。所以看歷史書就多了些。

歷史書看多了,就會看明白社會和人生的許多事。“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嘛。既可以知國之興衰,也可以知家之興衰。

國之興衰,這裏就不談了,因爲那不是我應該談的事,我也沒有能力談這麼大的事。那就談談家之興衰吧。

一個家庭的興衰,自古到今。我總結要看一下幾方面。

一是看這個家庭的子孫什麼時候起牀。這跟家庭興衰有什麼關係啊?關係大了,有成語叫做“聞雞起舞”,有詩句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民間也有“要發財,早起來”的俗語。由此看來,起牀早晚,於人的志向,品德密切相關。所以興旺之家,必定早起。“要受窮,睡到日頭紅”嘛。

二是看這個家庭的子孫是否勤於家務。做家務,都是生活瑣事。彷彿於家庭興衰關係不大。但是,連家庭瑣事都不願意做的人,也很難幹出什麼大事。“從小看大,三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事例:一個讀書的年輕人,他的書房裏亂七八糟,一片狼藉。一位大人見了,問他爲什麼不打掃一下衛生。他說:“大丈夫志在掃天下,豈在掃一個屋子。”這位大人告訴他:“連一個屋子都掃不了,你憑什麼能夠掃天下?”做家務雖然是小事,但是反映一個人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事業心。表現一個人是否勤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三是看後世子孫是否讀書。讀書關乎家庭興衰,可能大家都能接受。有人總結過:一個家庭,爲官,興旺不過三代;經商,富不過五代;務農,富不過七代。只有讀書,能興旺發達十代以上。不信,看看孔聖人之家,發達七八十代,兩千多年了。俗話說“窮養豬,富讀書”,就包含這個道理。

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名門望族,不過三代,就淪落爲尋常百姓家了。爲什麼?因爲家庭富有了,人就不勤勉了;就玩物喪志了,就坐享其成了,就坐喫山空了。

要想跳出這個週期率,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要加強對子孫的教育。不妨從上面三個方面入手。而現在的家庭尤其需要注意這些教育問題。因爲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睡到太陽紅不起牀,家務事全由父母代勞,至於讀書,那就更沒有幾個孜孜不倦的了。沉湎於電子遊戲而厭學之徒倒是數不勝數。

一家之見,一時之感,未必有多大的道理,只是給世人提個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