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沒有用了”:最好的孝道,就是讓父母覺得自己被需要

點擊右上角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增值,轉載請聯繫站長

“一代一代人活着,其實就是爲了讓疾病和痛苦能夠在這世界上傳承下去。”

聽,多麼悲觀陰暗的想法。這是小說《空巢》中的主人公,一個已80歲高齡的“空巢”老人,在捲入“電信詐騙”案時的內心獨白。

這位“空巢老人”是一個有着40年從教經歷的退休老教師。她的一雙兒女都遠居國外,丈夫已撒手人寰,唯一的妹妹也居住在千里之外。她獨自寡居,已經好多年沒見過兒女的面了,她稱得上是“真空級”的空巢老人了。

“空巢老人”,如今已是一個燙嘴熱詞,它指的是,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空巢老人”分爲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守空巢的老人。

如此看來,今日的“空巢”老人,明天或許就是我們自己呀!天下誰人不會老?老人最好的晚年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呢?讀完薛憶潙的小說《空巢》,真的帶給我太多的震撼、思考和啓示。

薛憶潙,工科男,在小說《空巢》中,運用第一人稱,寫盡了女性,作爲女兒、妻子,特別是知識分子女性(母親)特有的心理感受。他將“電信詐騙”和“社會老齡化”兩大熱點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帶給人警醒……

在這裏,我想從小說的“故事思維的雙線結構”出發,來帶領大家走近並瞭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從而共同探討,作爲兒女、社會各個組織和個人,該怎樣給老人一個有體面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01

短故事:一天的“清白”保衛戰


《空巢》從明線看,它講述的只是一個短故事:一位80歲高齡的“空巢”老人,陷入電信詐騙後的一天(24小時)內,所遭遇的所有事情,以及心路歷程。

故事一開始,一通來自“公安刑偵大隊”的電話,以“威嚴和森嚴的口吻”,以“不平等的質問關係”將老人捲入了一樁犯罪詐騙案中。致使一直以“一世清白”引以爲傲的老人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

用老人的話來說,雖然自己的一生一事無成,但誰也別想從自己的一生中找到任何污點。她驕傲自豪的是自己一生的“三清”——政治清白生活清白經濟清白。所以,她不允許自己“晚節不保”。對於老人來說,清白重於生命

於是,一場歷時一整天24小時的“清白保衛戰”開始了。在這裏,你看不到“高智商”和是否會“上當受騙”之間存在什麼必然關係,你看到的只是“真空級”空巢老人內心“信任感和依賴感”的缺失

老人爲了挽回自己的清白,她將這份信任感和依賴感不折不扣地寄託在了,那個自稱是“顧警官”的人身上。

老人聽從顧警官的佈署,高度警惕地提防着所有人發現自己的“祕密行動”,然後她將自己手頭分散的活期存款和零錢共計13萬元,全部集結起來成功轉入“顧警官”給她的“絕密賬號”,然後非常期待地等着“顧警官”給她回電話,等“顧警官”來錄口供,宣佈她是清白的。

整個取錢、打錢、被身邊人詢問的過程,老人都以熟練的撒謊作爲鬥爭武器,她很勇敢也很驕傲地踐行着她和那個“顧警官”的“不能告訴人這件事”的約定,但她同時也接受着“考驗”,一場她人生中“最大的”“最後的”“最嚴肅”的“考驗”。這不僅是對老人“心理”的考驗,更是對她“身體”的考驗。

老人,已80歲高齡。她嚴重便祕,有陣發性房顫,隨時有中風的危險,而且還有糖尿病,血糖血壓不穩,心臟也是自幼不好。這些病竈常常使她認爲:人一代一代活着,就是往下傳承疾病和痛苦,生命的長短實在沒有意義

這24小時當中,她恐慌、緊張、崩潰、渴望救贖、疑惑、懊悔……這些情感不斷升級,沒有人能幫助她,只能她自己一個人扛着。這一天,她錯過了午飯,沒睡午覺,茶几沙發狼藉不堪,晚飯被電話打斷了三次,上了好幾趟廁所仍然憋不出幾滴尿:她的一切生活與往日不同,她覺得生不如死

自從她轉賬成功後,她就一直等待着“顧警官”的電話能夠響起或者顧警官的人能夠出現。在這期間,兒子、女兒、妹妹、鐘點工、推銷員小雷、保險員小於等人都給她打過電話。但她只給自己信任的推銷員小雷打過2次電話,想向小雷訴述自己這一天的經歷和自己的忐忑和緊張,可是卻不知道爲什麼,小雷的電話一直的沒有打通。

小雷是一家保健品公司業務代表。她第一次見老人,就說老人像是自己的媽媽;在認識老人的幾年間,小雷細心體貼,從沒有忘記過老人的生日。老人說,“如果沒有遇見小雷,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活到現在。”

遠在紐約的女兒的電話,讓老人對“顧警官”產生了疑惑,也開始懊悔自己去打錢的行爲,但是老人還是對“顧警官”抱有期望,她不願意承認,自己被騙。後來,因爲女兒逼迫老人說天亮後,就讓老人把自己存在老人那裏的錢匯款過去,老人不得不將事情真相告知了她信任和依賴的兒子,最後也是在兒子的指導下去報了案。

老人去了公安局,卻看到了熟人,老人崩潰了,她急忙衝出公安局報案室,她已顧不上報案了,她暈暈乎乎抱着路旁的樹,失禁了,排出了體內的垃圾,也排出了她的所有恐慌和疑惑……

老人所謂的的“清白保衛戰”宣告失敗了,她的“一事無成”和“一無用處又一次被證明

02

長故事:一生比“空巢”更“空”


老人爲什麼如此看中“清白”,爲什麼想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呢?爲什麼作爲知識女性的她卻會上當受騙呢?

在這24小時內,老人每接一通電話,都會引發她的一番思想鬥爭。小說中插入大量回憶場景,通過對老人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來具體分析和判斷影響老人性格形成的諸多因素。

將這些回憶場景串起來,就是主人公的一生。這是小說鋪設的暗線向我們講述的一個長故事,也是老人想極力證明自己清白的原因和受騙的原因。

馬爾克斯說:“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得的樣子。”

空巢老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父母是空的:斷絕來處,只剩歸途

早年由於一場主題爲“清理階級隊伍”的政治運動,讓老人生生和父母離別。當時,老人被丈夫單位和自己單位的領導談話,談話的目的美其名曰是爲了老人丈夫的“前途”,他們要求老人必須和自己所謂“剝削階級”的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在老人彷徨無助原以爲丈夫會理解安慰她時,她的丈夫也冷着臉強硬地要求她和自己的父母斷絕關係。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在痛苦糾結之後,空巢老人在“做女兒”和“做妻子”間,在“原生家庭”和“丈夫前途”間痛苦地做出了選擇。父母尚在,她卻親手撕開了和他們的聯結。這種感覺很痛,就像活生生把身體中最重要的東西,從生命中抽離。

傷害過去了,可傷痕仍在。後來母親諒解了她,可父親卻不原諒,甚至至死都不願意和她來往。

親子關係的空巢,讓她的生命從此空了一個巨大的洞。就連她自己也說:“我永遠都不可能原諒我自己。

婚姻是空的:徒增空虛、孤獨、壓力

老人和丈夫的婚姻,源於丈夫的一見鍾情和苦苦追尋。他們是“大躍進”式的戀愛,戀愛5個月,就在“大躍進”運動的前一年結了婚。

原以爲,結婚是美好的。沒成想,結婚的第一天,老人就發現自己和丈夫根本合不來。

就拿飲食習慣來說吧,老人是南方人,丈夫是北方人。一個一天不喫米飯難受,一個兩天不吃麪會情緒低落;一個愛喫辣,一個愛喫鹹;一個受不了蒜味,一個偏偏摯愛生嚼大蒜。

生活習慣可以包容,但是三觀不合,不論如何都無法遷就。她和丈夫在人生追求上,思想品質上處處對立。

用老人的話來說:“誇大一點,這種”合不來”讓我在成家的第一天就有了生活在“空巢”之中的感覺。

這樣的感情本來是需要磨合的,可他們偏偏都選擇了逃避。老人是避而不談,消極應對;丈夫則選擇去追逐心中更重要的東西——通過“提拔”去不斷地搏求官名。

這樣的逃避,也讓接下來兩人的相處就像個笑話:

丈夫去幹校工作,兩人分居好多年。

老人生兩個孩子時候,丈夫都有不在身邊的合理理由。

丈夫多次出軌,老人也並不願意吵鬧。

丈夫提出因爲不習慣觸碰老人,所以在短暫的居家時也要分牀睡,老人也默許接受了。

丈夫提出離婚,老人完全配合。

丈夫因爲怕錯過升遷機會,不離婚了,老人也選擇接受了。

丈夫繼續出軌,老人繼續漠然。

……

對他們而言,婚姻,就像一層虛殼罩在兩人身上,給不了彼此實質性的關懷,最後只會徒增空虛和壓力。

 “錯誤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空巢’。那是時間填不滿的‘空巢’,那是懊悔填不滿的‘空巢’……”

在老人心目中,自己生命裏更大的“空巢”,不是現在的獨居生活,而是婚姻裏的孤獨。

 

子女是空的:兒在兒方,女在女方


如今,老人已80歲高齡,有房顫、血糖血壓不穩、嚴重便祕,……雖然她養育了兩個兒女,但是或許是因爲長期以來“丈夫和父親”身份的實質缺位,她的兒女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原生家庭的隱形影響,和她的相處,哪怕遠距離的電話相處也不是很和諧。

她心裏很清楚,女兒要是得知她陷入“詐騙案”,準會說:“原來,你節約是爲了革命呀!”。然後還會逼老人趕快給自己打回錢。這哪是什麼貼心小棉襖呀?這天生就是跟她對着幹的種。所以女兒去國外定居,老人認爲這是對自己的解脫。

相形之下,兒子就很好了。她和兒子之間有一種默契感,她願意靠近兒子信任兒子。可是兒子和她之間有一個她很不待見的兒媳。這個兒媳處處以爲“國外的月亮總比國內的圓”,強拉着兒子在倫敦定居。兒子成家後,把更多的關注給了“妻子”,也許有點“娶了媳婦忘了娘吧”,於是她和兒子也只能是通通電話而已。

兒女雖然是她的,可距離讓他們的心和身都遠離老人,老人的心是空的,她在兒女那裏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情感溫暖和信任依賴。


社會關係是空的

老人唯一的親妹妹,住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和她也只是通過電話聯繫,聊聊網絡新鮮事,談談健身養生。老人有啥事了,妹妹也只是電話通知老人的子女。用老人的話說,妹妹對她是輕如鴻毛的“關心”,而不是重如泰山的“關注”,所以,她認爲自己和妹妹的感情也不走心。

老人的鄰居老範樂觀豁達,是平日裏和她說話最多的人。當老範被查出患有“房顫”時,他笑着說:“我寧願有房,也不願有房產。沒有人爭,房產人人會爭。”性格矜持,不願和陌生人多說話的老人,總是怕別人會說閒話,影響她的“清白”,所以,她總是有意識的和鄰居老範保持着距離。

老人最喜歡也最信得過的人就是小雷,在捲入“電信詐騙”後,她想到可以陪自己的第一人就是小雷,她主動給小雷打過兩通電話。她不願意讓兒女知道的事,她都想和小雷商量。可是這個在她以爲比兒女還親的小雷,最後卻被關在公安局羈押所。原來這也是蓄謀已久的騙局,小雷的接近,這麼多年的知冷知熱的關心,只是爲了老人的錢。老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被徹底拔掉了。

由此可見,老人的一生根本沒有自己的生活,就像她自己認爲的那樣:她的一生一事無成,她是“真空”級別的空巢老人。


03

救救老人


薛憶潙運用“雙線結構”,通過一短一長兩個故事,讓我們明白:遭受“電信詐騙”的空巢母親“那一天的羞辱摧毀了她一生的虛榮(清白)”。我們肉眼可見地看到了這位空巢老人雙眼渾濁、身體無力、日薄西山……

“在小說的最後,所有那些受害的空巢老人都出現在母親的夢中,他們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絕望地發出了救救老人的吶喊。”

“救救老人”,“救救老人”,這是空巢老人向全社會發出的呼籲。這也是小說《空巢》帶給我們的思考。我們都知道空巢老人需要救助,可是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許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目前空巢現象非常普遍。養老靠子女真的已成一種奢求。不論老少都處於“兩難”境地。

年老的父母,在養孩子長大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成,他們會失望。當孩子成纔出國在外幹大事了,父母老了,孩子又不能時刻陪伴,跟他們說話在身邊孝敬,他們更失望。

對於年輕人來說,在父母身邊照顧晚年和自己的前程之間要做一個抉擇,真的是太難了。兩全其美的方法可能也有,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那是難之又難。

爲了求學,爲了工作,年輕人背井離鄉,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一切彷彿剛剛安定,父母就已經老了。是舉家搬遷回故鄉,回到父母身邊?可是,沒錢沒工作,如何照顧父母?讓年邁的父母學習適應異鄉的生活?還是讓父母委屈求全在自己身邊做保姆,而自己在城市裏亞歷山大地承受父母妻兒、房子車子的一切費用?想想,突然覺得人生沒有了盼頭。

嗨!聊現實,真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

有句話說:“生命爲自己而存在,它是樸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在衆人之前的雜耍。”作家林清玄也說:“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爲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今日的老人,明天的自己。

所以,救助老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要在年輕時爲年老做準備,今天爲明天做準備

人要擁有自己的生活,擁有一個能修煉氣質的愛好。無論看書、習字、養魚、種草、旅遊、登山……只要能陶冶性情,滋潤心靈,“養”出精神就行。

作爲兒女,救救老人就是要給老人情感溫暖和信任感、依賴感。父母老了,最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覺得自己沒什麼用了,內心空虛。人是社會性動物,被認可是人最基本的一種心理需求

所以,想讓父母安享晚年生活,並不是你認爲的給父母最好的伙食、最好的環境……而是讓父母感到“被需要”,內心豐盈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有一個片段:

老人的兒子是一位醫生,結婚後要和家人斷絕關係,理由是父親每天只會問他餓不餓。

醫院裏很多人實力的確不如他,可那些人卻靠着父母平步青雲,而自己的父親卻不能在事業上拉自己一把。

於是,他理直氣壯地說:“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纔有今天的結果!”

父親聽到兒子的控訴後,沒有指責兒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無能。

滿頭白髮的老人,對兒子鞠了個躬,愧疚兼痛苦地說:“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

這一幕,讓人心酸。

傅首爾曾在節目上說過:“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李誕說過:“我們這一代的孝道就是讓父母覺得自己還有用。”

生活中,多多肯定父母的付出,認可他們的價值,消除他們因身體衰老而產生的無力感。

身居空巢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空,哀莫大於心空!

願你身處空巢,但內心豐盈!

文/|張婷:(庫小七讀書寫作訓練營學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